在京都街道隨意散步,不時可以看見開店兩、三百年以上老店。有人從日本創業百年以上,六百多家歷久彌新的長青企業資料庫上,依業種分類篩選訪問了二十一家,針對百年老店基業長青奧祕基因進行剖析。
長青企業的核心技術中,一定蘊藏有不能完全被「數位化」、「標準化」、「文件化」解構的內隱(Tacit)層面,也就是所稱藝匠職人的「經驗法則」或其「手感」、「手作的溫度」。職人核心技術中一定內藏有一定比重,只憑職人五感官能才能了解掌握,也才能斟酌運用的「功夫」。而這一部分,也正是長青企業何以存在的根本緣由。
這種「難以言語/符碼傳達的技術」,只能蓄積深化於長青基業內。如果技術可以完全外顯化、成文化、數位化,以及電腦化,所謂的「知識管理」系統,如果可以在市場上自由移動,長青企業根本無存在的理由。
另一件會引起關注的現象,是不少長青的百年老店不走「資本證券化,證券大眾化」路線;換言之,很少見股票公開上市的百年老店。這個現象跟上面的「內隱性深化技能」的存在有關。
既然內隱技能在家族(廣義性的家族,日本企業有時也傳女婿或養子,當嫡長子不賢時就可能不傳,此點與華人企業不同)內部蓄積內隱知識,根據知識權與財產權及管理權三權須相合的組織治理模式,其股權與經營權也因此大體鎖在廣義家族內。這完全符合筆者多年來一向所持的「三權合一說」論點。
「異質性元素跨界對話與交流,所產生的令人驚豔的成就」,是百年老店長青企業又一個共同的顯眼特徵。像位於日本岡山的林原總公司,就連員工餐廳都很特別。在有如飯店餐廳的氛圍中,員工與訪客可以品嘗四百日圓左右的法國套餐。
而更加獨特的是,在這一點不像員工餐廳的員工餐廳裡(筆者在東京東小金井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裡也開了相似的眼界),從事研究和從事總務的員工相鄰而坐;漆器師傅、鍛造刀劍的師傅、中國古琴研究者、研究黑猩猩靈長類的專家,還有經常到戈壁沙漠挖掘恐龍化石的古生物學者,一群看不出有任何共同點的人正在吃飯。驚人的是,他們全都是林原的員工。
老店的「老」似乎總是和僵固聯想在一起,百年長者的厚基企業顯然組織柔軟度十足,理念、構想、創意、資訊、對話..顯然在這種企業裡,跨越部門,跨越領域的疆界如呼吸般的自然。柔軟度的百年老店,長青不老果然是有原因的!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