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的廣達,在金融海嘯肆虐之下,不論營收、出貨量甚至市值,都維持逆勢成長,而廣達贏的策略,就在於對研發創新,絕不鬆懈的精神。
林百里曾經因癌症大病一場,這段時間,甚至屢次傳出廣達將被鴻海購併的傳聞;這次現身,林百里紅光滿面。他說,「以後我的聲音會越來越宏亮,明年開始我不用麥克風。以後我沒生病,就沒新聞啦!」
會有這樣的好心情,不是沒有原因。二○○八年,即使金融海嘯肆虐,廣達全年的出貨量仍然超越前一年,達到三千六百五十萬台,平均每天出貨高達十萬台;營收同樣逆勢成長,合併營收七千八百六十億元,年成長四.六%。去年五月馬總統上任以來,廣達與聯發科是惟二在千億科技市值集團中,身價不跌反增的。
同一時期,廣達的總市值成長三.九%,來到兩千多億元;但反觀台積電,市值縮水三千一百億元、鴻海重挫五千七百七十五億元,台塑更是跌掉了八千一百一十三億元。換句話說,一年多來,台積電少掉了一個廣達的規模、鴻海少了三個廣達,台塑更少了四個廣達。
接著來看,從○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台股跌至三千九百點低點),到今年六月二日,(台股達七○八四點波段新高),廣達的股價漲幅雖然不是最好,卻也相對穩健。投資市場給予廣達肯定,不是沒有道理,一向重視研發的廣達,用技術打敗低毛利,更成功將代工業轉型成為服務業,贏得全球筆記型電腦大廠青睞。
投資研發不手軟 技術成為最強競爭力
○七年,Eee PC在市場大放異彩,但其實在○五年,林百里就已經看好低價電腦的潛力,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OLPC(One Laptop Per Child,又稱百元電腦),藉由生產接近一百美元的低價筆記型電腦,提供給開發中國家兒童使用。
雖然最後低價電腦不是以提供兒童教育的形式出現,但林百里的確看到了使用者對「低價」產品的需求。而當時力倡低價產品,讓外界質疑此舉可能傷害廣達股價,但林百里還是投入大量資源,也讓廣達在○八年順利獲得宏碁低價電腦Aspire One的訂單。
今年,來自對手仁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仁寶甚至有兩個月,出貨量超過廣達的紀錄,讓廣達的龍頭地位備受考驗。但林百里絲毫沒有畏懼。他說,現在其他對手所使用的生產線,都是他二十年前設計的,對手只能追著他的腳步走,現在廣達已經準備把過去研發的成果商品化,「我們都已經改成『騎馬』了,對手還在『騎驢』,十年後,還是追不上廣達的。」
在毛利率殺紅了眼的筆記型電腦代工業,廣達強調「技術搶單」,而非「低價搶單」,也因此,即使景氣還未見完全復甦,但廣達還是要持續加碼研發,預計今年研發費用將達到六十億元,比去年的五十四億元、前年的四十億元都還要多更多。
而廣達也將產品依研發時間長短分類,三年以上的研發,稱為「前瞻研發」;一年半至三年,稱為「企業研發」;一年半以下,則是「事業研發」。藉此,廣達希望從技術代工工廠,轉為更加服務導向的智財工廠(IP Factory),也大大提高自己在供應鏈中的價值。
今年,廣達成立屆滿二十一年,林百里說:「廣達二十一歲,老猴子有沒有新把戲?有!馬上來。」隨著下半年的旺季到來,廣達即將問世的新產品,也將燒熱廣達業績和股價表現。
下半年登場 光學觸控祕密武器
過去,多點觸控技術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蘋果iPhone採用的電容式技術,然而廣達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四年多來,已經開發出不少創新機制,避開了美、日專利地雷網,並且和遊戲機Wii的觸控IC供應商原相合作,推出新的觸控介面產品。廣達在七月中,更以每股一百四十六元,認購原相五百張私募股票,加深策略聯盟關係。
去年底,在微軟全球開發者大會中,廣達就是以全新的多點觸控顯示技術,一舉拿下大獎,這種由CMOS光學感測為原理的作法,可以適用大尺寸螢幕,而且多點觸控感應非常靈敏,不需要觸控筆,使用者只要用自然的手勢或動作,就能進行觸控的動作。隨著十月微軟將推出支援觸控介面的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7,也為廣達的新產品,帶來最佳的表演舞台。
看好雲端技術 發展更多新IT產品
不過,對林百里來說,他正在擘畫的已經不是下半年,或明年的產品,而是放眼未來,更有成長爆發力的新趨勢。其中,因網路發達而帶來的雲端系統,正是他眼中商機無限的所在。
所謂的「雲端」,指的是使用者不再把資料儲存於個人電腦中,而是全部放在網路上,不論任何時候,只要能連上網,不需要特定的電腦或裝置,都可以存取自己存在網路上的資料。
林百里認為,雲端的發展,將帶來下一個最具爆發力的IT產品,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行動上網裝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成功預言低價電腦的發展後,林百里笑說:「OLPC讓我們好心有好報,我要像愛迪生一樣,繼續發明新的東西。」可以預期的是,這個新東西將和網路有密切的關係。
面對金融海嘯肆虐,一向自詡為「烏龜精神」的林百里,更顯得信心滿滿,「兔子摔跤,我們就快跑,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往後的廣達是不一樣的!」這樣的信心,正是來自於堅強不可被取代的研發實力,也讓廣達的「新把戲」,更令人期待。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