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品牌創造價值 P.84

品牌創造價值 P.84

去年,國內五家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廠商總共賠了五百多億元,至於五家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廠商,總計也虧損了兩百多億元。為什麼這些公司會賠這麼多錢?最主要原因就是產品價格太低了。

事實上,從一九九六年起至今,半導體產業大都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只有九九年及二○○○年有一些起色,但其他的時間裡,價格都是處於下滑狀態,加上產品平均售價持續低迷,不僅讓許多企業出現鉅額虧損,公司股票一落千丈,投資者對未來更是充滿了不確定感。

價格的變動對企業的盈虧影響巨大,譬如一家公司的純益率為二○%,當產品銷售價格下降一○%時,公司的純益率就只剩下一○%,換句話說,售價只減少一成,但利潤就少掉一半。因此,任何的跌價都會對企業的利潤造成倍數遞減。

售價減掉成本就是純益,若要純益高,成本必須低。把成本再作區分,可以分為變動成本及固定成本兩種,所謂變動成本,就是指生產時所需要花費的人力及材料等,這種成本隨著生產而發生,不生產時就不會有這種成本。另外固定成本則是指機器設備的折舊、間接員工如工程師、銷售人員等費用,這些成本是不論生不生產都會發生的,因此稱為固定成本。

在半導體晶圓廠中,固定成本占的比率很高,因為晶圓廠造價昂貴,折舊費用又占其中大部分,雖然固定成本沒有辦法改變,但是,如果生產量提高,每單位生產所分攤的固定成本就會降低,因此如能把工廠使用率提高,每個單位的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正因為有這種因素,廠商都會盡量生產,一旦產量大增而造成供過於求的情形時,就很容易發生削價競爭,當第一家公司如此做,第二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市場就會跟著降價,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造成價格崩盤。

目前這種削價競爭的情形,在過去幾年中幾乎已變成業界的常態,關鍵問題當然還是供過於求,譬如說從九六年至今年的七年內,除了九九年及二○○○年以外,半導體業大部分時間都處在供過於求的狀態,DRAM產業的情況又最嚴重。不過,其實大家都清楚,價格是人訂的,非理性的殺價行為,對企業本身或整個產業根本沒有幫助,反而會害了大家,因為沒有利潤的企業,無力再繼續投資,沒有涵蓋在研發或生產力提升上的投資,企業就沒有未來。

一般來說,如大豆、小麥等的大宗物資(commodity)產品,因產品本身的差異性較小,價格比較容易隨著供需狀態的改變而調整,而價格就成為最重要的競爭因素。唯有在廠商可以提供產品上的差異或區隔之後,方能打破以價格為唯一的競爭基礎,因此,產品差異化乃成為經營者對付低價競爭最重要的概念及最佳的方法。

以許多下游資訊產品如筆記型電腦、手機、個人數位助理器(PDA)為例,因為其普及性及銷售量大,這些產品其實也很像大宗物資,但是事實上因產品有不同的樣式、功能、品質、售後服務或甚至於銷售管道,只要有特色,依然可以利用產品特有的差異來防止價格的滑落。

例如兩、三年前,宏碁電腦曾經推出一款筆記型電腦,強調電池可以維持相當久,當時還有一個廣告令我印象深刻,是一位在游泳池邊曬太陽的人,因為用宏碁的電腦,結果當他起身時,發現身上其他地方都已經曬黑了,只有肚子上放電腦的部分是白白一片。當時我自己也買了一台來用,發現電池真的可以用很久,尤其是像我經常在飛機上使用,的確很方便,後來我還推薦給很多朋友,這就是一個產品區隔的好榜樣。

筆記型電腦內部使用的零件,其實大部分都是標準產品,例如英特爾的微處理器、記憶體晶片,即使用一些別的品牌,基本上差異性不大,但最後能不能呈現出很大的產品區隔,就要看各電腦廠商的本領了。若各廠商間的產品無法造成差異性的區隔,僅靠價格來「大車拚」,那就變成「commodity」的產業了。

最近我遇到一位美商主管,他的公司是全世界生產硬碟機的三大公司之一,他告訴我,近年來他們提供桌上型電腦使用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幅提升,而且公司可以維持兩位數的獲利,但是第二家廠商只能勉強維持,第三家廠商則呈現虧損。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位主管說,硬碟已是一種標準產品,但是他們做的東西品質很好,退貨率比對手低了十倍,因此像戴爾電腦這樣的大公司,就寧可向他們購買,即使他們的產品密度並不是最高,新產品推出時間也不是最早,但是因為最能夠滿足客戶對品質的要求,因此才能如此成功,而且還大幅度擊退其他對手。

要讓產品真正做到差異化,必須要讓客戶具體感受到不同,從包裝、品質、服務、交貨時間、交貨方式、付款方式或銷售管道等,甚至在公司與公司、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係,都可以產生差異化,創造額外的附加價值。例如戴爾電腦,他們採取直銷的方式,早期是以電話行銷,後來變成網路訂購,雖然他們的電腦和別人沒什麼兩樣,但卻能提供超值的服務,這是戴爾能夠特別成功的原因。

在《The Marketing Imagination》(引爆行銷想像力)一書中,作者Thecdore Levitt指出在研究杜邦這家公司時發現,杜邦銷售的某種醫療用化學原料,價格在逐年下滑,而且這些原料產品基本上與其他競爭者做的沒什麼不同,但是杜邦卻能比競爭對手賣到更好的價錢,在作客戶調查後發現,雖然大家都知道原料的化學成分是相同的,但都一致認為杜邦的東西比較純,因此願意付較高的價錢,由此可見,有時候「品質是存在於客戶的想像裡的」。

像耐吉(NIKE)的鞋子也一樣,很多人願意多花幾百塊錢買一雙耐吉的鞋子,可是耐吉的鞋子真有那麼好嗎?我相信這就是品牌的效應了,當品牌深入人心後,區隔就存在於客戶的腦袋裡,就像每個人都要有名字一樣,一旦知道一個人的名字後,區隔就出現了。人要有名字,公司要有品牌,才能創造自己或公司與眾不同的地方。

很多人說台灣的產業缺少品牌,我並不同意,因為品牌並非只存在於消費的終端市場,而是存在於一個產業生產鏈的每個環結點。像台灣的製鞋業,例如寶成、豐泰的運動鞋做得非常好,全世界八成的鞋子都是台灣公司做的,也許消費者對這些公司很陌生,但對製造代工的客戶們如愛迪達、耐吉或銳跑……等而言,台灣製鞋公司的品牌可是如雷貫耳的,以寶成為例,該公司的區隔在哪裡呢?根據一篇報導,寶成不只在成本、鞋材或設計等方面下功夫而已,最重要的是可以讓下游的客戶放心,它絕不會把個別客戶的機密洩露給其他的客戶或競爭者,這也成為寶成最重要的區隔之一。

至於台積電也是如此,早期台積電是小公司,沒技術、沒財力,因此最初定位在純粹的晶圓代工,不做自有產品,不和客戶競爭,當時日本和美國也有一些晶圓代工廠,但是他們並不純,都有自己的產品,台積電就在這種區隔下創造了自己的品牌,才能逐漸成長。

現在,晶圓代工的競爭逐步出現,但台積電也逐漸建立更強的競爭能力,更加大與競爭者的產品區隔,包括大幅提高品質、創造客戶更多的價值,然後再增加高階技術上的區隔,讓別人趕不上。現在,台積電更朝向加強服務的方向努力,並且提供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讓台積電與競爭者的差距更形拉大。假如說台積電當初是以低價區隔作為競爭手段,就不可能有足夠的利潤再去投資、成長,成為今天世界級的公司。

在此期望台灣的企業,不論是從事哪一種行業,一定要擺脫低價競爭的窠臼,找到自己的著力點,創造產品區隔及差異,否則產業將難有成功的機會。(胡正大為台積電副總經理,email:ghu@tsmc.com.tw)

延伸閱讀

台大、清大、中山大學…2025亞洲大學排名,8校擠進前百大 中原、逢甲老牌私校也榜上有名
台大、清大、中山大學…2025亞洲大學排名,8校擠進前百大 中原、逢甲老牌私校也榜上有名

2024-11-14

清大、陽明交大、亞洲大學…2025世界大學排名「這間私校」表現最讚、台大意外退步!還有哪些上榜?
清大、陽明交大、亞洲大學…2025世界大學排名「這間私校」表現最讚、台大意外退步!還有哪些上榜?

2024-10-09

比台大、清大、交大更搶手!5所私立大學「註冊率飆上100%」 一線頂大招生率0%都有1特點
比台大、清大、交大更搶手!5所私立大學「註冊率飆上100%」 一線頂大招生率0%都有1特點

2024-10-05

2024哪些科系好找工作又高薪?大學「10大最有價值科系」出爐: 薪資6位數起跳、失業率低
2024哪些科系好找工作又高薪?大學「10大最有價值科系」出爐: 薪資6位數起跳、失業率低

2024-10-04

大學教授砸上億元、花10年拍紀錄片,只為說個被遺忘的故事:「省下來都能買紐約豪宅」為何還要做?
大學教授砸上億元、花10年拍紀錄片,只為說個被遺忘的故事:「省下來都能買紐約豪宅」為何還要做?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