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台北新書分享會❤
當人生遇到難關,或許是因為過去成長經驗所造成的,
林靜君諮商心理師,帶你覺察、轉換,擺脫人生的困擾!
看更多活動資訊👉https://forms.gle/AvH7KiDfN6whrv5p8
為什麼明明是家人,犧牲的都是我?
——石竹的故事
「反正我沒有什麼用,活著也是多餘的⋯⋯如果我死了,妳們就不會那麼累。」
儘管自小聽媽媽說過幾百萬次她死了會比較好,但聽到「死」這個字,石竹還是沒辦法習慣,心臟總是微微抽搐喘不過氣來。石竹知道媽媽是苦過來的,那份苦她懂。但是媽媽動不動就說日子多辛苦,有如浸泡在名為苦的米糠槽裡,從骨子裡都沁出霉味。石竹聞著反胃。
沒錢讓一家人亂七八糟,石竹立志要賺很多很多錢,讓媽媽、爸爸、妹妹都住在一起。導師跟石竹說:「妳有那樣的家庭,如果不想一輩子窩在菜市場,就要靠讀書翻身。」
石竹沒有放棄準備考試。但大考前一晚爸媽吵架,爸爸使出慣用招數甩門離開,徹夜等不到人的媽媽在清晨拿著水果刀往手腕上大力一劃,客廳地板上都是鮮紅色的血。
救護車警笛嗚嗚作響,把媽媽送進人聲雜沓的醫院急診室。石竹盯著手錶上的指針慢慢走動,在醫院走廊上一臉茫然,心裡只記得:「我今天要考大學,我要考大學。」
石竹不妥協,她選擇白天工作、晚上讀書,薪水交給媽媽。石竹的一人店生意漸漸穩定下來,看中一間店面想要拓點,開口向媽媽調資金。
「錢!錢!錢!每個人都跟我要錢。就我的命賤。妳有本事。我就是沒有用,沒資格當媽媽,我對不起妳。」
石竹雙腿一曲跪著跟媽媽說:「對不起,原諒我。」她知道如果再吵下去,媽媽又哭又尋死的劇情會再來一次。她怕,她好怕。石竹後來才知道,錢都讓妹妹拿去買車、還卡債。
交往多年的男友告訴她:「妳的家人是水蛭,會把妳的血吸光。」石竹不想承認但也無法否認。最後分手理由是:「我不想一起賠上自己的人生。」石竹好氣好氣,因為她知道這是事實。
「他們是家人,我有什麼辦法?」
雖然石竹想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但是她把自己和家綁在一起,哪裡都沒有去。
看看這道人生習題
「有的人會讓自己受苦,想要以此證明自己是堅不可摧的。」韓國作家金英夏在《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裡這樣說。
像石竹這樣的孩子不自覺地越位承擔起父母的責任,除了幫忙照料家務,還可能需要賺錢、照顧手足、在父母爭執時充當緩衝。原本應該由父母承擔的責任、角色與功能,轉移到孩子身上,讓他們肩負起「父母的父母」這一沉重的角色,成為所謂的「親職小孩」。
在生命發展的階段中,他們直接跳過童年。因為不曾有過,所以也難以意識到自己沒有童年。但是這影響,卻會一輩子如影隨形。
「親職小孩」善於察言觀色,目光總是聚焦在他人身上,一直到成年始終高度警戒,注意別人的反應是什麼,有什麼需要,不假思索地將照顧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應該滿足對方的需要。以「識大體」、「顧全大局」優先,卻因為過度的利他,犧牲掉自己本來的權益。
要從受苦的情境解脫,一定要扭轉「用受苦證明自己無堅不摧」這樣的信念,讓自己當真正的大人,而不是被強迫長大的「親職小孩」。斷開循環模式,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才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和石竹一樣
身邊的人習慣你的付出,期待你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在做決定或回答別人的要求時,先問自己:「這是我想做的嗎?」、「這樣做我開心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向對方說「不」。
不再漠視自己的需求,認真地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慢慢地學習照顧自己。
如果你是石竹身邊的人
如果你有像石竹這樣的另一半
請直接跟他們溝通。但是記得先肯定他們對你的付出,謝謝他們願意為你這樣做。
如果你有像石竹這樣的主管
主動回報進度,讓他們知道你的狀況,能有效地減少他們干預的情況,也較能得到他們的信任。
如果你有像石竹這樣的下屬
與這樣的下屬溝通時,要先肯定再提建議,因為他們相當在意他人的批評,尤其是主管的評價。支持他們在自己的職責內發展,必要時擴增工作範圍,激勵他們的成長。
台北新書分享會時間:2025/5/17(六)14:00-15:30 ( 13:30開始報到 )
地點: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3巷 7號 2樓 ( 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 )
✨手刀報名:https://forms.gle/AvH7KiDfN6whrv5p8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