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重複閱讀對記憶沒有幫助,最糟的是讓你誤以為你是「真的」懂了

重複閱讀對記憶沒有幫助,最糟的是讓你誤以為你是「真的」懂了

2024-04-23 12:00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美國最強學習導師」丹尼爾‧威靈漢向 500 名教師發表演講,意識到原來學生們都在用錯誤的方法學習。經過二十年的科學研究,他總結出了《你可能學錯了》這套革命性學習指南,針對14種常見的學習困境對症下藥,讓所有學習者用94招克服挫折、享受學習樂趣。

想像一下,你正在修習一門名為「創新」的商學院課程。你聆聽一堂關於穿戴式科技的課:這類服裝和首飾能蒐集並記錄心率和體溫等生理數據。這堂課相當有意思,而且你能毫不費力地理解。然而,過幾天再次上課時,教授居然開始講述完全一樣的課堂內容。教室裡響起一陣私語聲,但教授不予理會。不久後,有人舉手,指出教授已經講過這堂課了。教授說:「沒錯,但這是很重要的內容,所以值得重複。」他繼續講述跟上一次一樣的演說:相同的投影片、相同的軼事、相同的 「突發性」笑話。

 

你會做何感想?

 

如果你跟我一樣,你會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我會心想:「對、對,你上一次已經說過了。這些我都已經知道了,我現在根本沒有在學新的東西。」

 

那麼,我是不是知道演講者正在重複敘述的內容?是,但也不是。一方面,我知道我聽過這個內容,這個判斷是基於我對上一堂課的記憶,從這個意義來說,我 「 知道 」它。但如果我試著對他所說的內容進行總結,效果可能不會很好。

 

許多研究記憶的學者,區分了兩種從記憶中提取資訊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快速的,需要很少的注意力,但它只能提供有限的資訊,它可以識別某件事是否是你熟悉的;它會告訴你你以前是否遇過某個情況,但它無法告訴你任何與之相關的東西,或告訴你是在哪裡或何時遇到它。第二種記憶過程可以提供與某件事相關的情報,但這個過程需要注意力,而且發生得更緩慢。

 

你可能對這兩種記憶都有印象。例如,你在街上看到一個人,而剛剛提到的第一種記憶過程會告訴你:「你認識這個人!」所以你為了取得更多情報而啟動第二種過程:這個人叫什麼名字,我是如何認識他的?第二種過程可能拿不出任何成果—你不知道那人的名字、你是如何認識他的……。但這不會讓你對 「我以前見過他」的確信感變得薄弱。

 

在技巧中,我提到重複閱讀是最常見的學習技巧之一,並指出它不是一種有效的記憶方式;你應該思考「意義」,而重複閱讀並不能保證這一點。

 

我們在這裡思考一下「重複閱讀沒效」的另一個原因:重複閱讀會誤導你以為「我知道這個內容」。重複閱讀就像第二次聆聽穿戴式科技的課堂,你在重複閱讀時會心想,「沒錯,沒錯,我之前看過這一切,這些我都很熟悉。」可是你只有獲得這種感覺—你得到的「知道」的感覺,是來自於評估你以前是否見過某物的記憶過程。你想的沒錯,你以前是看過它,但「知道你以前看過這個內容」並不等於「你能談論或分析這個內容 」。你重複閱讀的次數越多,評估熟悉度的過程就越會告訴你:「你以前看過這個了!」

 

明確來說,如果是為了「理解」,重複閱讀是有用的。如果你讀了一些東西但不明白,就再試一次,但重複閱讀是一種糟糕的記憶方式。重複閱讀對記憶沒有多大幫助,這已經夠糟了,但更糟的是它讓你「以為」你對內容的了解有所提高。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你可能學錯了

五○年代初,柏格大學畢業就加入威靈頓資產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Co.)。美股在六○年代經歷沸騰歲月(the go-go  years)的狂潮,股市狂奔的同時,威靈頓的基金績效與銷售卻沒有明顯起色,柏格提議併購波士頓一家操盤積極、績效火紅的基金公司。

 

併購初期,威靈頓的業績確實一度好轉,主導併購的柏格也攀上職涯第一個巔峰,三十六歲就被拔擢為執行長。然而,隨著道瓊指數從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最高點的九八五點,一路落底到七○年五月的六三一點,大約三六%的跌幅,波士頓基金績效也從雲端墜落,柏格成為董事會爭相指責的對象,幾乎面臨被開除的窘境。

 

絕望年代創「先鋒」

首檔指數型基金被譏蠢事   

 

柏格花了八個月的時間說服董事會收回成命,再給他一次機會。一九七四年,董事會同意讓他另外成立一家公司,這就是先鋒集團的誕生;「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這句名言,用在這裡格外貼切,誰會想到未來數百萬投資人命運的轉折點,是在一個絕望的時代中展開。

 

波士頓基金的慘痛教訓,動搖柏格對於主動型基金的信仰,他開始更深入地檢閱資料,將過去三十年主動型基金的資料翻出來;當時資訊還不發達,他得一筆一筆地手動計算這些基金的年度績效,再將它們與標普五百指數相較。根據他的分析,主動型基金與標普五百指數的年度報酬率,大約差了一.五個百分點,同時,他也發現這項差距幾乎等於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操盤期間的投資成本。

 

研究結果,白紙黑字點明一項事實:指數型基金長期表現將勝過主動型基金。柏格於是在一九七五年,推出史上第一個追蹤標普五百的指數型基金「先鋒第一指數投資信託」(Vanguard 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不過,這檔基金當時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柏格的蠢事」(Bogle's folly),華爾街看法很簡單:哪位投資人會對績效注定平凡的基金動心?

 

市場把柏格的雄心壯志當笑話,這檔基金的募集也成了華爾街史上最慘的IPO事件。基金原先預計募集一.五億美元,最後僅募到一一三○萬美元,僅達預估值的七%,「當承銷商跑來告訴我這個悲慘的失敗,他們勸我取消這筆交易,因這筆錢甚至無法買齊標普五百指數涵括的五百家公司,但我心裡想的是,不,我們不能取消!你們沒意識到我們現在有全世界第一個指數型基金了嗎?」柏格打趣地回憶。

 

後來,這檔基金更名為「先鋒五百指數型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去年底資料顯示,基金規模逾四千億美元。柏格的成功毫無疑問,「你不能從一個人銀行帳戶的財富衡量他的為人,不過在約翰.柏格的例子,你倒可以從你帳戶的多寡下判斷。」華爾街資深金融顧問法利(Rick Ferri)為柏格造福投資者的作為,下了這樣的注解。

 

柏格事業上的成功,伴隨的除了心靈的滿足,還有肉體的苦痛。他三十歲被診斷出罹患先天性心臟疾病,四十四歲時不僅面臨差點失業的挑戰,還被醫師宣告他只剩幾年餘命,結果屢次路過鬼門關,六十五歲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去年底還安裝心臟節律器。

 

死神多次來敲門

「股債各半」因應風暴來襲

 

除了心臟疾病,柏格也飽受食道癌困擾,但他一邊與病魔搏鬥,一邊還能繼續著書立作,去年才出版新書《堅持到底》(暫譯,原文為Stay the course),仍活躍於媒體,接受採訪打書。去年四月,他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市場波動的劇烈程度,「是我觀察市場六十六年來,前所未見。」

 

去年十二月底,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受訪,他在《霸榮周刊》警告投資人須小心謹慎,他指出,市場具備太多不確定因素:包含巨額主權債與公司債、貿易戰的動盪,以及「神祕的英國脫歐」。

 

「脫歐將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顛覆性的變化,種種因素加總,將造成通盤性的影響。」他也建議投資人降低股票配置,「如果你原先對股七債三(的風險程度)感到自在,在今年的情況下,你或許會想要調成股六債四。」柏格在去年十一月,曾公開透露自己資產配置為股債各一半。

 

柏格將「長期投資」奉為金律,批判投資者贖回是愚蠢行為,即使在○八年金融海嘯前接受本刊專訪時,他也表示,「如果你從二十多歲就穩定投入資金,即使投入不多,只要每年徹底執行,當你準備退休時,你肯定會對長年累積的財富驚訝不已,我為什麼敢這麼說?因為我從一九五一年起就嚴守這個準則。」

 

但柏格對一九年的悲觀程度,卻讓他脫口而出,若投資者近期有用錢需求,無論是房貸或學貸,「最好先把足夠的錢提出來」,除非是以退休為目的,才繼續堅守陣地。投資大師離世前最後警語,為一九年市場更添一抹慘淡調性。

 

約翰.柏格

 

約翰.柏格投資主動型基金資產管理公司

 

延伸閱讀
買郵局6年儲蓄險注意!他期滿領回竟被國稅局追繳37萬元贈與稅...幫兒女買儲蓄險一定要注意3件事
買郵局6年儲蓄險注意!他期滿領回竟被國稅局追繳37萬元贈與稅...幫兒女買儲蓄險一定要注意3件事

2025-01-22

80歲嬤喪子10年,堅持每天到郵局領孝親費!一天領100元,錢從哪來?「無名孝子」真相藏洋蔥
80歲嬤喪子10年,堅持每天到郵局領孝親費!一天領100元,錢從哪來?「無名孝子」真相藏洋蔥

2023-12-31

5兄妹為亡父遺產鬧上法院,打完官司卻「領不到錢」!他拿判決書沒用,郵局1原因拒提款…
5兄妹為亡父遺產鬧上法院,打完官司卻「領不到錢」!他拿判決書沒用,郵局1原因拒提款…

2023-07-11

郵局明起調升存款利率,定存族必看!各類利率調幅曝光...定存100萬利息多賺1250元!
郵局明起調升存款利率,定存族必看!各類利率調幅曝光...定存100萬利息多賺1250元!

2024-03-26

台幣定存利率哪一家銀行最高?他38歲提早退休「存這家利息多近1倍」,贏過郵局、台灣銀行
台幣定存利率哪一家銀行最高?他38歲提早退休「存這家利息多近1倍」,贏過郵局、台灣銀行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