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我贊成每月買1本書,每天閱讀20分鐘」丘美珍談台灣出版業:5種人創造這場世界、民主奇蹟

「我贊成每月買1本書,每天閱讀20分鐘」丘美珍談台灣出版業:5種人創造這場世界、民主奇蹟

2024-03-25 11:33

我贊成每個月買一本書, 每天閱讀20分鐘,因為這樣,我們只要花一份麥當勞套餐的錢,就成功晉身台灣奇蹟的一部分。

 

 

 

最近有人提出了不買書的主張,引起很多討論。

 

我自認很有資格說說話,因為,我是出過幾本書的作者,也曾是編書賣書的出版人,我更是喜愛閱讀的資深讀者。

 

很多人沒有察覺,台灣的出版業是世界奇蹟!

 

2000年前,這世界上就出現了隸書,這是最早的繁體中文。經過2000年,這些古文字仍在台灣今日出版的新書上出現,這是傳承古文明的奇蹟。

 

台灣的民主自由,支持所有華人創作者暢所欲言,這是民主奇蹟。

 

在這個人人都在滑手機的時代,2021年台灣的新書出版量竟然還創下空前的紀錄,高達57,710種。平均每一萬個台灣人坐擁24本新書,這樣驚人的人均出版量,曾經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英國),引起《經濟學人》關注。

 

以華文出版的規模來說,台灣、北京、上海,同屬2千萬人口的等級,但小小的台灣卻成為傲視全球的出版重鎮,出版生態的豐富多元,遠勝北京上海,這是出版奇蹟。

 

(這裡說的是文化版圖不是政治版圖,勿戰)

 

是誰創造了這樣的世界奇蹟?我認為是以下五種人:

 

最奇葩的一群出版人

 

全台灣有超過4800家出版社(!),我景仰的大塊文化創辦人 郝明義Rex How先生,他的故事足以說明台灣這群出版人的特質。

 

郝先生畢業於台灣大學商學院,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出版業工作。這個一點也不精明的生涯決策,源自一念之間。

 

郝先生說,有一次翻閱到先秦時代韓非子的著作,邊讀邊讚嘆,這時他突然頓悟:「如果2千年前,沒有人出版這本書,我今天就看不到這麼精妙的思想了!」

 

就是這樣一個念頭,他進了出版業。他出版過暢銷70萬冊的大師著作《EQ》,也出版過暢銷600萬冊的《腦筋急轉彎》系列趣味小書。

 

雖然這是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前的榮景。雖然,今日的台灣出版業已經走過大書景氣,而進入更艱難的經營考驗,但是,像郝先生這樣的前輩,仍然在第一線工作,守護著台灣的出版魂。

 

不只是郝先生,我認識的每一位跟出版有關的工作者,不論是作者、譯者、美術設計、編輯、行銷,他們談到書,莫不眼中有光,彷彿戀愛。對他們來說,這些年能夠跟自己的工作談戀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即便這場戀愛,有時是苦戀。

 

最有夢的創作者

 

當身邊有人幻想著出書可以致富時,我心裡想的是:「有99.9%的機會,出書會讓你有夢,但不會讓你有錢。」

 

我這樣說,是因為我做過出版業,我幫許多出書的作者算過版稅。

 

版稅的公式是:書的定價X版稅率X實銷冊數

 

如果一本書的定價是300元,通常給作者的版稅是10%,銷售冊數如果算3000本,那麼,作者可以拿到的版稅是:300*10%*3000=90000元(稅前,還要付所得稅及二代健保)

 

這聽起來好像比一般上班族的月薪高?但是,寫一本書至少要3個月吧(通常一定更久)?而銷售冊數,因為現在書店關門歇業的數量越來越多,90%的書銷售量不超過3000本。

 

也就是說,寫一本書,平均下來,一個月的收入稅後不到3萬元的機率非常高,而且,如果這本書賣不好,可能就沒有出版社會願意幫你出下一本了。

 

如果有一個全職工作一年的收入不到9萬元,有誰願意做?

 

這也是台灣單靠寫書度日的作者如此之少的原因,因為,只有夢沒有錢,真的活不下去。

 

即使環境如此,卻還是有人願意寫書,為什麼?

 

「我對這個世界有話要說」「這個世界需要我寫的故事」賭下寫一本書的時間,作者們仍然相信,自己筆下的文字,終究會遇到它命定的讀者。

 

如此傻氣,卻很動人。

 

最有韌性的書店主

 

台灣的新書越賣越少,許多書店歇業了,曾經那麼熱鬧的重慶南路書店街,如今幾乎已經看不到書店。

 

但是,仍有書店主拼命死守這最後的文化碉堡,用他們能想到的方式。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精華區的信義書局,至今仍堅持銷售華文經典書籍,推廣書法與讀經。

 

一樣位於台北市的南門書局,因應網路時代,決定到網路上找讀者。他們一年在網路上投放廣告超過3000萬台幣,銷售自製的套書,把出版與發行通路結合,成功轉型,一年能創造2億台幣的營收。

 

有更多故事的,是遍佈全台的獨立書店。

 

我一直覺得,獨立書店是一個街區最美的文化風景,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先找找這裡的獨立書店,彷彿探訪一位在地的新朋友。

 

獨立書店的主人,把自己的生命跟書頁交織在一起,他堅信閱讀對人生有益,他願意以淡泊度日,實踐這個信念。

 

獨立書店最精彩的,是店主的選書眼光。有一次,我走近台北戲劇院的風景書店,本來只是路過,卻不知不覺在店裡停駐了更長的時間。因為,店主選書的眼光,實在讓我太喜歡了!

 

不論是書架平台上陳列的新書,還是放在架上中外創作者的作品,都是我想看的。我立刻感覺到這是一個懂我的書店。 我彷彿走入了一個與我靈魂契合的朋友的書房。

 

進入這樣的奇幻空間,怎麼可能不買書?

 

最有溫度的讀者

 

如果沒有讀者,作者就沒有訴說的對象。

 

今年台北書展湧入55萬人次,打破了閱讀末日的預言。現場的閱讀活動場場爆滿,來自台灣各地的讀者,與台上跨世代的作者,面對面熱絡交流。來自北美、歐洲、香港、馬來西亞、泰國的作家們,也對台灣讀者群中眾多的年輕面孔感到新奇。

 

不只是實體展場的讀者充滿能量,在電子書社群中也有很多活躍的讀者。台灣最大的電子書銷售平台Readmoo讀墨,打造了台灣最大的電子書讀者社群,這些讀者,不但在社群中分享他們讀完的愛書,也直接分享了他們在書上畫線註記的佳句。

 

身為作者的我,很榮幸有2本書在讀墨上架:《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以及《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有一次上平台去看看讀者在書裡的畫線,看到這兩本合計竟然有超過 #2萬7千則劃線,真的嚇了一大跳!讀者這樣真誠的回應,讓創作者的我,感動不已!

 

最有創意的閱讀策展人

 

開卷有益,尤其在這個時代。已經有醫師提出呼籲,每天長時間、以多工模式觀看手機資訊,會對大腦帶來沉重負荷,增加失智風險。

 

在3C夾擊的生活中,我們渴望的是更多元、更深刻的閱讀體驗。於是,優秀的閱讀策展人,像是回應著神燈精靈一般,出現了!

 

更深刻的閱讀,意味著我們能以閱讀展開自我對話。我的朋友,創立獨角獸計畫的李惠貞,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引領讀者展開「自由的閱讀」。

 

這個計畫的目的,是帶著讀者到「書所在的場所」,尋找人生樂趣和方向的行動。

 

惠貞策劃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帶讀者去書店」,她想要推廣閱讀、同時也推廣書店。讀者來之前不用有任何準備,在三個小時之內,她會設計兩到三個單元,讓讀者去體會閱讀的美好,把所有的壓力拋開。

 

最近的這一次,她則是把讀者帶到國家音樂廳,體會在管風琴悠揚樂聲中展讀書冊的美好。

 

作為台灣國際藝術節重要的開幕活動之一,2月25日當天,現場有10家獨立書店提供的贈書,在入口處堆疊成小山。

 

有人買下這些書送給來到現場的726個讀者,這些書被封套裝著,遞送到入場讀者的手上。進場之後,台上有專業演奏家現場彈奏管風琴,而台下有讀者靜靜展讀書頁的姿態和聲音。

 

在這個可以銘記一生的時刻,我們閱讀。

 

在電子書的領域,Readmoo讀墨策劃的「閱讀馬拉松」,也為讀者創造嶄新的多元閱讀挑戰。

 

做為讀者,我們總是會有愛讀的書,也會有少讀的書。有人只讀財經管理書,有人只讀小說。但是,閱讀馬拉松把每一種類型的書,設計成主題閱讀馬拉松。

 

例如:推理小說馬拉松,就由讀墨開出一張推理小說的書單,鼓勵讀者試讀、多讀,就像馬拉松累積里程般,累積閱讀時數。

 

這樣用心的策展,是為了打破讀者閱讀的慣性,讓讀者能試試看:讀得更多、更廣、更快,成為一個跨越界線的讀者。

 

有了以上這5種人,台灣才得以創造出傲人的世界奇蹟。

 

這樣的奇蹟能持續多久?要看我們是否能把閱讀融入生活當中,讓閱讀成為像飲食、呼吸一樣自然的事。

 

惠貞另外一個有力的行動主張,就是「每天閱讀20分鐘」。

 

說:「獨角獸活動以『20分鐘』為單位,讓參加者親身體驗,20分鐘也會有20分鐘的收穫。一本書,並不是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才叫做「有讀」,只要書裡有個段落、有一句話使讀者獲得啟發,這本書就有意義。每天20分鐘,累積起來就是很大的閱讀量。」

 

有一個朋友受到惠貞啟發,開始試著在週間每天閱讀20分鐘(週末讀更久)。

 

她說,這個小小的改變,為既有生活注入活水,這樣古老的、沉靜的閱讀儀式,讓她品嚐了富有質感的片刻,身心重新安頓。

 

所以,對我來說,這件事的結論很簡單:

 

我要鼓勵更多人 #每天閱讀20分鐘,每個月買一本書,

 

因為,做為讀者的我們,雖然平凡,卻能成為台灣奇蹟的一部分,

 

有什麼理由不做呢?

 

丘美珍 小檔案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歷任記者、編者、作者、譯者、編劇,曾榮獲文化部電影優良劇本獎。

 

現任「品學堂」文化長、專欄作家,曾任《經理人月刊》總編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時報出版》副總編輯。

 

五○年代初,柏格大學畢業就加入威靈頓資產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Co.)。美股在六○年代經歷沸騰歲月(the go-go  years)的狂潮,股市狂奔的同時,威靈頓的基金績效與銷售卻沒有明顯起色,柏格提議併購波士頓一家操盤積極、績效火紅的基金公司。

 

併購初期,威靈頓的業績確實一度好轉,主導併購的柏格也攀上職涯第一個巔峰,三十六歲就被拔擢為執行長。然而,隨著道瓊指數從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最高點的九八五點,一路落底到七○年五月的六三一點,大約三六%的跌幅,波士頓基金績效也從雲端墜落,柏格成為董事會爭相指責的對象,幾乎面臨被開除的窘境。

 

絕望年代創「先鋒」

首檔指數型基金被譏蠢事   

 

柏格花了八個月的時間說服董事會收回成命,再給他一次機會。一九七四年,董事會同意讓他另外成立一家公司,這就是先鋒集團的誕生;「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這句名言,用在這裡格外貼切,誰會想到未來數百萬投資人命運的轉折點,是在一個絕望的時代中展開。

 

波士頓基金的慘痛教訓,動搖柏格對於主動型基金的信仰,他開始更深入地檢閱資料,將過去三十年主動型基金的資料翻出來;當時資訊還不發達,他得一筆一筆地手動計算這些基金的年度績效,再將它們與標普五百指數相較。根據他的分析,主動型基金與標普五百指數的年度報酬率,大約差了一.五個百分點,同時,他也發現這項差距幾乎等於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操盤期間的投資成本。

 

研究結果,白紙黑字點明一項事實:指數型基金長期表現將勝過主動型基金。柏格於是在一九七五年,推出史上第一個追蹤標普五百的指數型基金「先鋒第一指數投資信託」(Vanguard 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不過,這檔基金當時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柏格的蠢事」(Bogle's folly),華爾街看法很簡單:哪位投資人會對績效注定平凡的基金動心?

 

市場把柏格的雄心壯志當笑話,這檔基金的募集也成了華爾街史上最慘的IPO事件。基金原先預計募集一.五億美元,最後僅募到一一三○萬美元,僅達預估值的七%,「當承銷商跑來告訴我這個悲慘的失敗,他們勸我取消這筆交易,因這筆錢甚至無法買齊標普五百指數涵括的五百家公司,但我心裡想的是,不,我們不能取消!你們沒意識到我們現在有全世界第一個指數型基金了嗎?」柏格打趣地回憶。

 

後來,這檔基金更名為「先鋒五百指數型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去年底資料顯示,基金規模逾四千億美元。柏格的成功毫無疑問,「你不能從一個人銀行帳戶的財富衡量他的為人,不過在約翰.柏格的例子,你倒可以從你帳戶的多寡下判斷。」華爾街資深金融顧問法利(Rick Ferri)為柏格造福投資者的作為,下了這樣的注解。

 

柏格事業上的成功,伴隨的除了心靈的滿足,還有肉體的苦痛。他三十歲被診斷出罹患先天性心臟疾病,四十四歲時不僅面臨差點失業的挑戰,還被醫師宣告他只剩幾年餘命,結果屢次路過鬼門關,六十五歲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去年底還安裝心臟節律器。

 

死神多次來敲門

「股債各半」因應風暴來襲

 

除了心臟疾病,柏格也飽受食道癌困擾,但他一邊與病魔搏鬥,一邊還能繼續著書立作,去年才出版新書《堅持到底》(暫譯,原文為Stay the course),仍活躍於媒體,接受採訪打書。去年四月,他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市場波動的劇烈程度,「是我觀察市場六十六年來,前所未見。」

 

去年十二月底,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受訪,他在《霸榮周刊》警告投資人須小心謹慎,他指出,市場具備太多不確定因素:包含巨額主權債與公司債、貿易戰的動盪,以及「神祕的英國脫歐」。

 

「脫歐將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顛覆性的變化,種種因素加總,將造成通盤性的影響。」他也建議投資人降低股票配置,「如果你原先對股七債三(的風險程度)感到自在,在今年的情況下,你或許會想要調成股六債四。」柏格在去年十一月,曾公開透露自己資產配置為股債各一半。

 

柏格將「長期投資」奉為金律,批判投資者贖回是愚蠢行為,即使在○八年金融海嘯前接受本刊專訪時,他也表示,「如果你從二十多歲就穩定投入資金,即使投入不多,只要每年徹底執行,當你準備退休時,你肯定會對長年累積的財富驚訝不已,我為什麼敢這麼說?因為我從一九五一年起就嚴守這個準則。」

 

但柏格對一九年的悲觀程度,卻讓他脫口而出,若投資者近期有用錢需求,無論是房貸或學貸,「最好先把足夠的錢提出來」,除非是以退休為目的,才繼續堅守陣地。投資大師離世前最後警語,為一九年市場更添一抹慘淡調性。

 

約翰.柏格

 

約翰.柏格投資主動型基金資產管理公司

 

延伸閱讀
買台積電不如買他們?中鋼、富邦金、中信金、兆豐金…存股族快看!達人盤點6檔金融股擁「3優勢」
買台積電不如買他們?中鋼、富邦金、中信金、兆豐金…存股族快看!達人盤點6檔金融股擁「3優勢」

2025-03-30

不該只信台積電會2千元、卻不信也可能破500…施昇輝:5個該破除的2330迷思「想賺錢它最保險」
不該只信台積電會2千元、卻不信也可能破500…施昇輝:5個該破除的2330迷思「想賺錢它最保險」

2025-04-06

鴻海190➝160元、廣達300➝245元...台股現在是高檔築底、還是空頭反彈?這4檔股票「一個不好就反轉下殺」
鴻海190➝160元、廣達300➝245元...台股現在是高檔築底、還是空頭反彈?這4檔股票「一個不好就反轉下殺」

2025-03-27

0050、006208…市值型ETF怎麼挑?台積電比重真的重要?盤點12檔含「積」ETF報酬率、3大選股策略
0050、006208…市值型ETF怎麼挑?台積電比重真的重要?盤點12檔含「積」ETF報酬率、3大選股策略

2025-03-29

現在賣掉鴻海(2317)、廣達(2382)就變韭菜了?1理由,美股台股4月高機率聯手大漲...老手點出「長線甜甜價」
現在賣掉鴻海(2317)、廣達(2382)就變韭菜了?1理由,美股台股4月高機率聯手大漲...老手點出「長線甜甜價」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