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理論讓人們開始談論或發現,現今的自己的心理狀態,以及應對人際關係的樣貌,可能絕大部分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兒時「依附關係」的建立模式。
接下來,會先著重討論兩種常見的依附類型和依附位置:「焦慮依附/追逐抗議」和「逃避依附/逃避退縮」,並認識這兩種類型的特徵,以及背後的核心狀態。
如果你不太確定,則可以試著勾選下頁的檢核表。這不是正式的測驗,但能幫助你對自己有初步的整理、反思關係的狀態,接著再閱讀後續篇章,可能會更有收穫。
NOTE:若勾選的奇數題比較多,那或許就比較偏向焦慮依附/追逐抗議的一方; 若是偶數題比較多,便可能比較偏向逃避依附/逃避退縮的一方。
也可以藉由下方的表格試著自我檢核。可能有些人會困惑,瞭解自己在關係中是追逐抗議方或逃避退縮方,有這麼重要嗎?
唯有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比較理解與接納自己和伴侶的反應與狀態,不會覺得自己很糟糕,也可以減少覺得對方故意找麻煩的感受。
不見得能夠馬上弄清楚自己的依附類型,但可以瞭解自己處在哪個依附位置。如此一來,既可以理解自己和對方,又可以產生同理,調整也才不會做白工,可以少走些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