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出正確的判斷,情報處理能力必不可少。必須妥善蒐集戰場上的資料,準確分析,並將分析結果充分運用於實際行動。具備情報處理能力,才能在戰事中取勝,也就是在職場上獲得最大的利益。
事物不能單看一面
若輕率將事情攪和在一塊,可能會造成天大的誤會,甚至鑄下大錯。尤其在戰場上,精神狀態很難保持平靜,容易誤判情勢。遭逢重大災害時,也容易陷入如臨戰場的精神異狀。
重大災害發生時,經常出現一些「穿鑿附會的謠言」。
舉個例子,大地震發生前一天,某人家裡養的狗突然開始吠個不停。
於是飼主事後就會說:「我們家的小狗肯定有辦法預知地震!」
這種一廂情願、不假思索將「地震」和「狗異常狂吠」兩起特殊事件扯上關係的例子,還真不少。
我曾寫過幾本與地震災害相關的書籍,調查過各方面的資料。確實有研究報告顯示,某些動植物的異常行為可能是地震的前兆。某些專家認為,這種現象和大地震前地殼釋放出異常強大的電磁波有關。
因此,「家犬狂吠」和「大地震」之間或許真有因果關係。
然而要證明兩者關係十分困難,必須蒐集眾多案例,並經由科學家等專家驗證,才能確切知道究竟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畢竟「地震前一天家裡養的狗叫個不停」,也可能只是因為狗的身體不太舒服而已。
不動腦思考,僅靠先入為主的成見判斷,很有可能鑄成大錯。
為了防範判斷失誤,我們應該時時抱持著「蒐集大量資料、以多元觀點看待事物」的心態。
舉例來說,如果「家裡的狗叫個不停」,那麼,在判斷為什麼吠叫之前,就需要蒐集更多資料,例如抱去看獸醫,確定有沒有生病(我想實際上做到這種地步的人並不多)。
至於以多元觀點看待事物,又是什麼意思呢?
「成見」等於自掘墳墓
孫子課長出了下面這道英文翻譯題:
問題
I am a cat.
「這種國中生等級的問題不難吧? 什麼? 你說答案是『我是一隻貓』嗎? 嗯,確實答得沒錯。不過!」
孫子課長接著說:
「那麼我可要問問,倘若諸君是年輕女性,平時真的只會用『我』來稱呼自己嗎? 咦? 想要改答案?『人家是一隻貓』?這也是正確答案沒錯……可是! 我最想聽到像這樣的答案—『本皇乃喵星人』。
唯有具備靈活思考與多重觀點的人,方能想出這種說法!」
孫子課長馬上又出了新的問題:
問題
To be, to be, ten made to be.
「這道題目是要諸君用中文寫出上述的句子……嗯? 你說這句話比剛才那題英文難太多了? 肯定的,剛才那是國中一年級程度,而這道題目則是很久以前的大學考試考古題……雖然大學入學考試可謂人生一大難關,但若叫小學生來回答這題,或許意外難不倒他們……這提示夠明顯了吧? 正確解答是—『土壁,土壁,田媽的土壁。』
沒錯,你可以直接用漢語拼音唸出這句話。沒人說過題目是英文呀(笑)。除此之外,懂日文的朋友也可以試著用日文翻譯這句話……答案是:『飛吧,飛吧。飛上天空。』」
孫子課長的意思是,若成見或先入為主的觀念太深,很有可能造成我們在處理資訊上極大的阻礙,以致誤判狀況。
養成切換觀點的習慣
孫子課長馬不停蹄,又出了新的問題。
問題
「再請諸君看看下頁的圖。圖A的圓形中心有一顆黑球,試問這張圖畫究竟是什麼? 答案不只一個,解釋自在人心,請自由發揮想像力。」
孫子課長接著說:
「答案可能是『放在白色盤子上的黑麻粩』『從底部往上看的鉛筆』,又或者是『天氣圖的符號(霧或冰霧)』。前陣子我還聽一名小學生回答『放在盤子上的黑色蘋果』呢。孩童總是創意十足,令人羨慕。這道題目沒有正解,我想說的其實就只有一件事—欲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勢必得轉換看待事情的角度,亦即轉換觀點。」
如何? 浮現幾個答案了嗎?
孫子課長的意思是:「要學會換個角度來看待同一件『物體』。」
「如果是畫在平面上的天氣圖符號,看起來應該會像圖B。而將鉛筆換個角度,從底部往上看的話應該會看到圖C的景象。如果是放在白色盤子上的黑麻粩,看起來則會像圖D。換位思考,就情報判讀的觀點來說,等於是多獲得一項資料。」
若發現持有的資料量不足以判斷整體情勢,卻急著做出偏頗的解釋,恐怕會導致天大的錯誤。
本文選自今周刊出版社《假如孫子是現代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