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過來人說,不要過來

過來人說,不要過來

吳錦錩

個人成長

shutterstock

2020-11-18 11:06

今年年初時,我寫下2020年估計會是一個幸福洋溢的一年,「2020,愛你愛妳」。可能因為這個美麗、帶有寓意的數字年份,帶動告白、求婚與結婚、甚至是生子的風潮,也可能刺激一波跟婚姻、成家、生子有關的經濟。難得一件的美好年份,請有心人士趁著年末加以把握,吳某人預祝各位有情人忠誠眷屬,開花結果,大家都能幸福滿滿。

 

結婚率確實夠低了!2019年,台灣結婚對數超過11萬對,達到117,970對新人結婚(結婚率為5%),無須懷疑,肯定是有史以來最低;根據內政部統計處初始資料,1981年尚有167,496對新人結婚(結婚率為9.29%),至此開始,結婚對數與結婚率逐年下降。

 

結婚不僅需要衝動,婚姻可能逐漸成為少數人的權利;當然,也可能是少數人的義務。

 

這個資料同時顯示離婚相關資料,1981年離婚對數為14,884對(離婚率為0.83%),到了2019年有49,941對離婚(離婚率為2.12%)。結合上述結婚資料,儘管結婚對數顯著減少(結婚率降低),但離婚對數呈現倍數增加(離婚率亦增加);換句話說,儘管結婚不容易,但是離婚卻不難。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離婚對數與離婚率並非史上最高,但與近10幾年的數字相差不遠;被我這麼一說,好像也不是什麼太值得說嘴的事情。看到這裡,對於婚姻這事,《今周刊》的讀者有沒有獨特見解可以分享?你們會怎麼看待上述數字?

 

寫這篇文章的契機,來自於某日教授碩士在職專班課程時,在某項社會經濟議題調查時,發現班上學生年紀介於35~45歲區間,男女比率約為1:4,同時僅有一位男生結婚。換句話說,全班學生幾乎都沒有結婚,還包括老師(也就是我)。

 

我們師生似乎不太在意當天的議題討論,大家突然轉為關心結婚這件事情,這個發現實在太有意思了,也太驚人了。因為2019年男女初婚的年紀區間,男性落於30~34歲、女性落於25~29歲,當天這個班級都已經超過這個年紀區間了。

 

怎麼辦?台灣總統大選落幕大半年,無論是哪位總統候選人,幾乎沒有看見關於古老以來就認定終身大事的政策;事實上,再不注意,這件事情會變成社會大事、國家大事。不過,套一句上述當天那位唯一結婚的男同學所言:「結婚靠自己,關政府屁事!」全班學生因為這句話而鼓譟起來,隨即他補了一句:「結婚要衝動,生小孩也要」;我說,別在教室開黃腔……

 

補充2筆有意思的數據,每年結婚最少的月份,以2019年為例,分別是8月4,918對、4月9,387對與2月9,986對新人結婚;而結婚嫁娶少的原因,估計都跟傳統習俗有關。

 

另一筆資料則是好奇關於離婚的月份,以2019年為例,每月的離婚數沒有太大差距。我猜測,結婚會看良辰吉時、找到好日子,離婚這件事情,或許一旦雙方決定了,能不拖就不拖。對了,2019年的2月離婚數最少、7月離婚數最高。

 

年輕時,每每跟師長、朋友談到婚姻,在我向他們表示很想結婚時,他們大抵都會表示一個訊息給我,那就是婚姻、家庭不如愛情、戀愛般美好,同時勸我別充滿幻想。有一位老師這麼跟我說:「錦錩,婚姻如同一道牆,牆外的人頻頻攀爬、想要一探究竟。而牆內的想翻牆出去。」

 

我沒有婚姻、也沒有結過婚,一度覺得自己是與社會脫節、反社會的人。後來看見內政部關於婚姻、離婚的數字之後,我發現自己不是孤獨的人,也不是少數份子,跟我一樣屬於同溫層的人,多得咧!這時代,或許開始不太擔心婚姻能不能提供保障,反而在意自己過得開心與否。我覺得,形單影隻2人,好過怨偶一對。

 

有一名電視節目知名製作人結婚,眾星雲集、美美出席;不少知名人士接受媒體訪問,大家都表示開心也給予誠摯祝福。其中,有人問到陶晶瑩小姐能不能以過來人身份說些結婚建議,她說:「過來人說,不要過來。」

 

2020年,不管有沒有「愛你愛妳」,我們都要愛自己。

 

作者簡介_ 吳錦錩Peter Wu

台大國際企業學博士。現職身份多元、角色互換,除了專業,也講人生,享受自由。臉書:吳錦錩Peter Wu

延伸閱讀

梨子與蘋果 vs. 總統
梨子與蘋果 vs. 總統

2020-11-05

我只想過個平庸的日子
我只想過個平庸的日子

2020-10-21

飢餓行銷,如同凌遲
飢餓行銷,如同凌遲

2020-10-08

中年轉職前的準備,轉職是常態,別怕!
中年轉職前的準備,轉職是常態,別怕!

2020-09-23

中年人,你們不是離職,是轉職「Be a good bird」
中年人,你們不是離職,是轉職「Be a good bird」

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