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大型購物中心,絕對稱不上節省
當家中裝修後,想添購幾樣新家具,或是該大量採買食品時,你會選擇去哪裡買東西?是住家附近的家具店,和稍微需要走一小段路的超市、專賣店?還是會專程開車到近郊的大型購物中心(大賣場或宜家家居﹝IKEA﹞等),購買需要的商品?
像這種時候,會專程開車到近郊大型購物中心、花時間慢慢挑選商品的行為,我們稱之為遠足型消費。這是中澤明子小姐在《遠足型消費的時代》一書中,相對於海外旅遊型消費所提出的詞彙。
海外旅遊型消費,指的主要是在1990年前後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年輕人或較富有的族群,會花大錢前往夏威夷或歐洲等國家旅遊,並在當地購買高級名牌的豪奢消費型態。
前幾年,外國人大舉前往銀座等地的「爆買潮」,曾一度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但在過去,日本人也曾在國外做出類似的消費行為。
相較於海外旅遊型消費,遠足型消費則是開車前往位於郊外,如宜家家居或好事多(Costco)等大型購物商場享受逛街的樂趣。這類購物商場賣的也不是什麼高級名牌貨,價格又平易近人,販售的也多半是實用性的商品,商場空間既寬敞又乾淨,能讓人充分享受購物的過程。由於許多家庭是直接開車前來,很容易讓人覺得買再多都不是問題。
其實,在住家附近也買得到食品、家具等需要的商品。不過,雖然得繳交一筆不便宜的會員年費,有些耗時費力的購物行程,倒也是令人愉快的體驗,更能讓人感受到不同於日常的氛圍。
該書作者也指出,現今不流行海外旅遊型消費,而是屬於遠足型消費的時代,多數人看到這種說法,應該都深有同感。
我不打算否定遠足型消費所帶來的樂趣。雖然必須支付會員年費,金額倒也沒高到哪裡去,而且確實能以偏低的價格購買喜歡的商品。
只不過,遠足型消費這種愉快的消費體驗,絕對算不上是聰明的節省方式。首先,出遠門自然要花上一定程度的交通費用,如果是假日前往購物中心,更是必須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可能有人會想,既然都這麼耗時費力了,至少也能買到一些比較便宜的商品吧?即便如此,這也絕對算不上是省錢的做法。畢竟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耗費油錢、交通費,還必須付出寶貴的時間,因此不算是省錢,只是「令人愉快的消費體驗」。
當然,我並不否定這類令人愉快的體驗,但問題在於,消費者很可能對此產生省錢的誤解。把非節省的行為當作節省,就是一個十分嚴重的錯誤了。
開車的人在休息站採買便宜又新鮮的蔬果,或是前往港都地區的漁市,以低價購買活跳跳的鮮魚。能低價購得優質商品,會讓人覺得很划算,但只要以交通費等總成本來計算,就能發現這些行為不是在省錢,而只是令你感到愉快的消費體驗。
確實,如果能大量採買到便宜又新鮮的蔬果,當下會讓人覺得划得來,也確實比在住家附近購買來得省錢。不過,如果以總成本的觀點來考量,又會如何呢?
這邊要再強調一次,我絕非否定遠足型消費。但我們也必須了解,遠足型消費除了得消耗交通費、時間,還會連帶大量花費目標之外的開銷。令人愉快的消費體驗,一定會伴隨一些不必要的花費,此過程中的費用是不容小覷的。
在百圓商店蔚為風潮的年代,許多人會抱著「反正才100日圓,很便宜嘛」的心態,不知不覺就買下許多非必要的東西,這和在宜家家居、好事多與大型休息站的遠足型消費一樣,都屬於浪費的消費行為。
請留意,人們總是希望能盡量回收所花費的金錢、抱持一種追求利益回饋的心理,就像交通費越貴,就會讓人越想多買一點東西回家一樣。
遠足型消費或許真能讓人買到便宜又品質不錯的商品,但其主要目的不在於節省,而只是種令人愉快的消費體驗。如果在遠足型消費的過程中,你心裡浮現「真划算」的感覺,請先試著計算看看,包含時間在內所耗費的總成本。真正的節省,要從掌握實際狀況開始,若是將非節省的行為當成節省,
恐怕將離這個真正的目標越來越遙遠。
重點摘要
‧在大型購物中心消費,容易讓人產生划算的錯覺。
‧切記,人都會有追求利益回饋的心態。

電子錢包省下來的,抵不過浪費掉的
對於常搭捷運、火車通勤的人來說,出門的必需品就是如悠遊卡、一卡通等搭載電子錢包功能的智慧型票卡。現今有許多種類的電子錢包,初期最為普及的,就屬悠遊卡這類具有交通功能的智慧卡了。不用購票就能直接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的便利性,受到不少人的好評。
電子錢包確實既方便又划算,舉個實例來說,要搭乘捷運紅線從臺北車站移動到淡水,直接刷悠遊卡只要40元,但若是現場買票,就要花費50元,所以比實際購票要「節省」10元。如果信用卡有支援捷運票卡的付費功能,除了能自動補儲,有時還會有回饋,這樣就等於加倍划算了。除此之外,在超商等店家使用電子錢包,有些還能累積紅利積點,甚至獲得更多好康的優惠。
既然如此方便,電子錢包為什麼無法達到省錢的效果?因為電子錢包除了交通票券支付功能外,也同樣可以在車站、超商、自動販賣機買東西。因此,不少人會在進出站的期間買罐飲料,或買份報紙、雜誌、口香糖等零嘴。
如果這些購買行為是一一從錢包掏零錢出來,可能還會讓人覺得「太浪費,還是算了」,但如果現場直接刷電子票卡,由於省去了現金支付的動作,就會讓人在花錢上更乾脆。其他類型的電子錢包也是一樣,人們要從錢包裡拿出現金的時候,多少都會稍微猶豫一下;但如果不是花現金、而是用一張卡片付錢,就容易讓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經意就買下手。
正因為電子錢包方便又划算,也成為了助長消費的一大原因。搭車時好不容易省下了幾塊錢,卻因為一時不注意,在其他地方浪費了更多的錢,那可就捨本逐末了。
像這類交通取向的電子錢包,另一個必須留意的重點,是比較不容易掌握交通費花了多少錢。如果平常利用這些電子票卡搭乘電車、公車,也同時購買飲料、便當等食物,會很難掌握自己在哪些項目花了多少錢,因此影響到家庭的收支計畫,這點需要特別留意。
此外,電子票卡如果用於支付交通費以外的花費,不少上班族會因為太過麻煩,就不向公司申請交通費,那麼或許只要分成公用和私用兩張票卡,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不過這類問題,正是建立在電子錢包方便又划算這項特點上。充分了解電子錢包很可能成為省錢目標的絆腳石,才能有效的充分利用。
重點摘要
.正因為不用掏現金,電子錢包很容易讓人過度消費。
.電子錢包難以掌握金錢流向,容易造成家計收支的負擔。
作者簡介_橫山光昭
家庭財務重生顧問、理財規畫顧問、MYFP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以借款、貸款為中心,專門找出家庭的家計盲點,幫助人們徹底解決財務危機,藉此重獲新生。
經由個別諮商,指導客戶採用其獨創的儲蓄術,不僅讓客戶不再重蹈覆轍,更能大幅改善家庭財務狀況。至今已拯救過一萬個以上家庭的家計。活躍於各大媒體,除了寫作,也舉辦多場相關演講。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 《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你以為省錢,其實掉進了「划算」的陷阱。拯救上萬個家庭的專家說,你該做的是改變花錢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