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角7號》到《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的電影夢愈做愈大,這次他要打造耗資約135億元、4百年前的台灣場景,不只拍電影,未來還要作為歷史性質的園區長期經營。
「相信的人,才看得見奇蹟!」7月31日,導演魏德聖出席知名國際人才育成及企業策略規畫機構、以熙國際「國際菁英學院」閉門讀書會,首次以品牌為題發表演講,演講後回應現場企業家提問,自剖堅持逾20年電影路心境。
- 以熙國際「國際菁英學院」:以西國際創辦人鄭宇庭2020年最新規劃的中小企業社群,聚焦品牌、數位轉型和逆境領導3大主題。1年課程共有規劃名人講堂、企業參訪與閉門讀書會等活動,協助中小企業藉此突破成長撞牆期,甚至走向國際。《今周刊》獨家以媒體觀察員身分,持續第一手報導。
確實,對魏德聖來說,如果不相信奇蹟,他不可能一路走到今天。因為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魏德聖一直在創造其他人不相信的奇蹟。
成名之前,魏德聖就已經在電影界撐了十多年,沒想到覺得自己可以拍片時,台灣電影產業卻跌到谷底,「成本1千萬元,票房1百萬元就開香檳,沒有戰場了。」直到37歲,他娶妻生子,「人生難道就是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一輩子鞭策他、放棄自己嗎?」魏德聖不願意就這樣妥協,「衝吧!再壞不會比現在壞。」
他拿自己人生對賭的作品是《海角7號》,當時他只拿到約5百萬元輔導金,結果拍片成本花了5千萬元,「朋友說你一定跑(路)。但我說不會,我覺得我拍很好。」結果《海角7號》大紅,魏德聖沒有跑路,還還清了欠債,更一舉成名。
而下一部《賽德克.巴萊》的製作費更要7億元,「每天斷炊,工作人員最後4個月沒領錢,但大家繼續拍。」拍攝過程,魏德聖一路借錢,到片子剪接完,投資才進來,「沒有賺,但是打平。」魏德聖苦笑說。
拍《海角7號》時,團隊約30人;拍完《賽德克.巴萊》,團隊約3百人。
這些經歷讓他發現,不論成就電影或品牌,一人不夠,要一個團隊,「英雄要聯盟才有王國,不是一個軍團單打獨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