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做子女的,不給父母孝親費會有報應!」呂秋遠看華人孝親文化:這不叫孝,叫做貪

「做子女的,不給父母孝親費會有報應!」呂秋遠看華人孝親文化:這不叫孝,叫做貪

呂秋遠

個人成長

shutterstock

2020-08-06 14:00

在法院裡,通常有一種趨勢:年輕時對家庭越不負責的人,年老後越會希望孩子承擔扶養義務...

 

孝親費,學名叫做「直系親屬扶養費」,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長輩認為「兒女要給父母,不給會有報應」的錢,因為加上「孝」字,給的時候會比較高尚,所以稱之為孝親費。孝親費到底該怎麼給?每個人當然都可以有自己的標準,但是,要求兒女一定要給,或者一定要給一定的數額,這就會是「當初的理想和願望還在胸懷,只是被無情的現實掩埋」了。

 

法律上來說,父母只要是「不能維持生活」就可以跟成年兒女請求扶養費。不過,法院在裁定實際金額時,會以各縣市的最低生活費當作標準。舉例來說,台北市是17000元,台南市約為14800元,再考慮成年兒女自己還得要扶養的小孩、薪資等等作為分攤標準,大約只會有幾千元而已。換句話說,如果現在還打著「養兒防老」的念頭,我建議把這些養孩子的錢省下來去買保險或定存比較實際,至少投資報酬率還會有1%,每個月可以領取的養老金,肯定超過3000元,何必到法院跟孩子對簿公堂,最後只能拿到這麼一點錢?

 

那麼,法院為什麼會以這麼低的金額當作扶養費標準?因為,人都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大多數的人決定要把孩子生下來、決定保護教養這孩子,起心動念「應該」都不是為了要從孩子身上拿回報酬。自己不想想晚年要怎麼過活、退休規劃是不是足夠,卻把希望全部灌注在孩子身上,似乎自己對於這麼慘的處境應該也要承擔一些過失才對。因此,法院會要求孩子給,但是卻不會要求孩子要承擔沈重的義務,畢竟成年人,該承擔的責任還是要自己負責,不要老是覺得孩子欠你的。當初也沒人叫你生、要你養,不是嗎?

 

有,法律是沒要我生,可是法律要我養。所以,法律如果沒規定,你就不會養?難怪在法院裡,通常有一種趨勢:「年輕時對家庭越不負責的人,年老後越會希望孩子承擔扶養義務。」

 

不服來辯啊!真的愛自己孩子的人,是寧願自己過得不好,也不會願意對孩子開口要錢的人。現在生活很容易嗎?孩子沒有翅膀、沒有肩膀、沒能耐,想送自己一份生日驚喜摸摸口袋,卻只有五百,就只有五百。你覺得孩子要如何「孝親」?

 

據統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公共幼托資源比率高達六六.八%,但台灣僅有三一%。公共資源偏低,私人幼托又分配不均,「台灣有八十個鄉鎮連私幼都沒有。」補貼對這些占全國逾兩成的鄉鎮來說,根本無濟於事,有錢也找不到地方送托。對這些缺乏幼托機構的地區來說,公共資源才是當務之急。「如果公共資源不進去,等於逼這些地方持續人口外移。」

 

且給予補助降低托育支出並非創舉,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指出,像是二○○八年全國實施托嬰補助三千元、○五年六都補助二千五百元給就讀私立幼兒園的孩童,都是一樣的手法。但是過往的經驗反映,現金補助雖然能減輕家長負擔,部分業者也可能因此漲價,補助等於流入業者口袋,讓政策美意打折。

 

另一個隱藏性的問題在於,以○至二歲幼兒為例,家長雖可領到六千至一萬元的托嬰補助,「但前提是這個家庭還要負擔得起剩下的托嬰費用。」若家庭根本無力負擔剩餘的保母費、而無法把小孩送托,等於領不到補助。郭明旭說,這樣的補助方式,反而讓中低收入邊緣的家庭被排除。

 

幼托
▲點圖放大

 

爭議二:中央與地方矛盾 落日後 部分補貼反縮水

 

至於業者方面則是對於政策的細節充滿疑惑。首先,「準公共化」將與地方的補助產生矛盾,像是目前不少縣市政府都有公私合作的托嬰補助,例如台中的「托育一條龍」、台北的「合作托嬰」和新北的「合作聯盟」,都是由地方政府與私人業者簽約,家長只要將孩子送托給有簽約的業者,都可以領取補助。

 

「但現在中央要求地方的補助只能到今年底就要落日,明年就沒有了。」托育人員發展協會理事長鍾情婷說明,過去台中的「托育一條龍」,不管孩子是送到保母、托嬰中心或幼兒園,同樣都給補助。但未來中央規定三歲以上的孩子送托幼兒園才有補助,「可是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那麼早去幼兒園,孩子三歲還是送托保母家,那他們之後怎麼辦?」

 

台北市兒童托育協會會長侯美姈也指出,「台北市現在的托嬰補助,第二胎最高可以領到一萬一千五百元。年底落日後,明年起第二胎的託嬰補助只能領到六千元,等於縮水了。」即使現金補助對改善幼托資源不足的效果有限,但目前公共資源相對匱乏,補助若縮水,恐讓家長壓力更大。

 

會要求地方補助得在年底落日,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祝健芳解釋,這樣設計是因為統計資料發現,「過去地方政府提供的加碼補助,並沒有實際拉抬生育率,而只是造成『戶籍遷移』。且財源不足的地方,因此有相對剝奪感,所以才希望地方的補助與中央一致。」她也強調,中央的政策是希望能把托嬰支出控制在「家戶可支配所得的一○%至十五%以內」,因此若部分縣市托嬰費用相對昂貴,中央補助後家長負擔仍超過此區間,「縣市政府便可以加碼補助。」只是地方究竟可以加碼多少,還得等主計資料和各地收費資料彙整後,才能確定。

 

另外「準公共化托育」訂下的收費天花板和人員薪資樓地板,也讓幼托業者頭痛不已。目前中央推出的版本裡,參與「準公共化」的私立幼兒園每月(學費加月費)收費上限,根據收托人數分成一萬、九千、八千元三個級距;教保人員薪資最少得要支付兩萬九千元,三年後調至三萬二千元。托嬰部分也會統計目前收費標準後,要求業者凍漲。

 

教育部國教署統計,「現在已能符合三級收費級距的幼兒園,全台灣共有二千二百八十四間,將近全台私立幼兒園的半數。」國教署副署長許麗娟說,且這個數字已計算為了符合薪資樓地板,導致人力成本上升而調漲收費的園所。

 

幼托

準公共化幼托,實際做的仍是過去撒錢補助的老路。 但經驗證明,撒錢無助減輕育兒負擔和拉抬生育率。

 

公托

 

爭議三:都會私幼收費低報 都會外薪資樓地板難達

 

雖然國教署信心滿滿,認為至少近半數幼兒園的收費都能落在這一區間裡,因此未來與中央合作「準公共化」的意願相當高。但幼兒園業者私下透露,過去業者上網登錄的收費金額,「很多都是低報,且家長實際支付還得再加上才藝班、材料費等其他項目。若把這些算進去,實際符合條件的幼兒園恐怕一半都不到。」

 

都會區的私立幼兒園不符合收費天花板,非都市地區的業者則是無法配合薪資樓地板,「從一七年私立幼兒園教保人員勞保投保資料來看,彰化、嘉義和雲林縣,平均薪資大約落在兩萬三千元。若要加薪,勢必得提高收費。但價格變動對偏鄉家長來說影響甚巨。」王兆慶說道。

 

中華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蘇傳臣分析,現行狀況是六都大抵符合薪資樓地板;偏鄉則能配合收費天花板。但不論何處的業者,都僅能符合一半條件。即使政府有減輕家長負擔的美意,但伴隨而來的成本卻由業者吸收,第一線的業者對此感到不平。蘇傳臣更直言,今年二月台南已試行「準公共化幼托」,「但目前只有四家業者加入,可見就是個失敗經驗,竟然還要推到全台灣?」

 

一個「準公共化」讓各方都開罵,郭明旭無奈表示,幼托支出成為家長沉重負擔,背後癥結在於青年低薪。再加上幼托資源城鄉不均等問題,讓幼托議題無法靠單一手段解決。而如今若要將資源全押在「準公共化」上,不但無法緩解複雜的幼托問題,且過去兩年緩步增加的公共托育還將因此受到資源排擠,「等於近二十年下來,我們還在走撒錢補貼這條無用的老路。」

延伸閱讀
李安:孝順是個過時的觀念,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只教他愛
李安:孝順是個過時的觀念,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只教他愛

2022-04-30

男友要我共體時艱分攤房貸,但又不肯先公證...呂秋遠:沒結婚就是沒結婚,婚前談錢只有2種下場
男友要我共體時艱分攤房貸,但又不肯先公證...呂秋遠:沒結婚就是沒結婚,婚前談錢只有2種下場

2020-07-23

獨子的痛苦「父母重病,該辭職回家照顧嗎?」呂秋遠:別讓「華人式孝順」壓垮自己
獨子的痛苦「父母重病,該辭職回家照顧嗎?」呂秋遠:別讓「華人式孝順」壓垮自己

2020-07-16

賣掉房子,就近照顧父母...爸爸卻說遠嫁的姐姐更孝順!她嘆:不在身邊的最珍貴
賣掉房子,就近照顧父母...爸爸卻說遠嫁的姐姐更孝順!她嘆:不在身邊的最珍貴

2020-04-28

婚後想把房子登記老婆名下,家裡卻不同意...律師嘆:爸媽給你2千萬,你要拿什麼給你爸媽?
婚後想把房子登記老婆名下,家裡卻不同意...律師嘆:爸媽給你2千萬,你要拿什麼給你爸媽?

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