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有誰敢保證自己的一天,不是在兩三次絕妙的合理化中度過?

有誰敢保證自己的一天,不是在兩三次絕妙的合理化中度過?

約瑟夫.布爾戈

職場

達志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2020-06-03 16:41

思考經常展現在內心的對話上,以及我們對自己的評論上,問題也就來了:如果我們告訴自己的事並不是真的,該怎麼辦?有時候思考會成為一種內在謊言,引導我們偏離醜陋的真相,或者掩蓋痛苦的現實。這些情況下,思考便成了心理防衛機制。

別再自欺欺人了!

快面對現實吧!

你只能騙得了你自己。

 

這只是其中幾句我們認為他人在自我欺騙時使用的表達方式。對方會先告訴我們一件事,同時說明他所認為的真相,透過他的表述,我們會感覺他已然說服自己接受了那種看法,這主要是因為他願意相信,而不是因為它是事實。我們稱之為「一廂情願」。

 

自此,我們推斷出了自我欺騙的心理過程,即一個利用言語思維圓謊的過程。

 

有的時候,謊言包括對感受、動機或行為的辯護,目的之一是為了讓謊言聽起來易於接受或理由正當,二是在謊言不那麼可信時,便於找藉口。

 

「下載一張盜版CD沒什麼,因為我是窮學生。那些貪心的唱片公司那麼有錢,區區一張CD不會造成什麼損失。」

當我們不願為做過的事承擔全部責任時,我們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也就是合理化那些行為。

 

「我論文得分這麼低,是因為老師不喜歡我,而不是因為沒有努力做好。」

當我們受到連對自己都不願承認的感受驅使時,可能會找出合乎邏輯的理由,為自己做過的事辯解,進而讓整件事看起來完全合情合理。

 

「我出門買了新外套,因為我沒有合適的衣服去參加珍的派對,而不是因為甩了我的前任也會到場。我要讓他看到我過得很好,很開心,一點也不後悔和他分手。」

 

就像電影《大寒》中,麥克所說的一樣,每個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感受和行為;它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來點自我欺騙的把戲,我們或許都不能安然度日。「事情最終會圓滿解決的」,人們經常用這句話自我催眠,這樣就可以避開內心的失落或悔恨。「萬事皆有因」,我們都這麼說,但實際上,生活大致上是不可預測且隨機性的。合理化會讓我們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有序的世界裡,這個世界會根據一些宏大的規畫不斷進化,但其實它只是一個隨機的世界,痛苦的事情經常無緣無故降臨。

 

增強自尊,是合理化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另一大作用。「黛安獲得了晉升,而我沒有,都是因為她野心勃勃,而且善於哄騙老闆。」相較於接受黛安更勝任工作的事實,這個版本的故事難道不更讓人心裡舒服些嗎? 「布蘭蒂喜歡大衛多於喜歡我,是因為他有錢有車。」但也許真相是她認為大衛更有趣,更有魅力。

 

最重要的是,合理化並不屬於非常強大的防衛機制,事情的真相通常就藏在表像之下,只要稍加提醒─當有人用非批評亦非指責的方式道出真相時,我們便能在一番短暫的掙扎後,予以承認。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延伸閱讀

陽明交大攜手美國普渡大學,簽署「台美半導體人才躍升計畫」!攜手發展科技人才培育

2023-06-18

畢業去台積電薪水就比教授高!從「大學教授低薪悲歌」看半導體人才荒:40年前紅利啃完後,台灣怎麼辦?

2023-07-12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桃園這大學的理工研究所 學生沒畢業就幾乎被業界搶光!為何半導體不見得是年輕學子首選?

2023-05-17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前科技部長陳良基:企業面對科技競爭出現嚴重困境 ,「教育部應聽聽企業聲音,而不只教育學者的聲音」

2023-06-30

半導體人才系列報導》業界人才斷層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被全球追著做晶片 但人才危機正在成形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