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ard從創立最初僅林裕欽和簡勤佑兩名創辦人,如今員工超過100人。從青澀到篤定,創業路上,林裕欽經歷不少大大小小的難關。
「第一個崩潰」就發生在2013年,當時App生態開始起飛,為了跟上趨勢,他決定開發App,但添購設備器材是沉重的負擔,至少「需要一台MAC(電腦),一支iPhone,一台5萬元,一支2萬元,那時候我就崩潰了,因為沒有錢買。」他笑稱。
正苦惱時,就像是「destiny」命運的安排,3名欣賞Dcard理念的學生工程師自行找上門,願意協助開發App,雙方一拍即合,Dcard創業團隊就此成形。一群年輕人便在台大宿舍、交誼廳、民宅、咖啡廳隨時就地討論,一點一滴打造出Dcard介面,Dcard面貌也逐漸清晰。
新鮮人創業》聊15分鐘 募資上百萬美元
真正讓Dcard邁向公司營運之路的關鍵,則是2015年。當時Dcard主要靠著流量廣告支撐服務,剛從大學畢業的林裕欽決定參加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也因此認識許多創業家、投資人。
在一次的募資簡報上,一家創投公司慧眼識英雄,「只聊15分鐘,就投了。」這也是Dcard第一次拿到專業機構的投資。「我跟他講的數字有上百萬美元之譜。」對方還問,「這樣夠嗎?還是要更多?」
資金有了,人員招募和擴編問題接踵而來。這位剛畢業的新手CEO說,「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遇到,很多事情不知道怎麼做。」當公司人一多,很多問題就來了,起初連「要不要配筆電給員工?」「實習生要給多少薪水?」對林裕欽而言,都是嶄新的學習;更難的,則是與幹部的價值觀衝突,所造成的人才流動。
「那時候還不是成熟管理者,一直在思考怎樣做才是對的,」他直言,「CEO的認知,決定公司的天花板在哪裡。」為了克服管理經驗的不足,他啟動廣泛大量的閱讀學習方法,透過汲取他人經驗,轉化成自己的管理模式。以前他只看程式設計類書籍,如今什麼都看,從最基本的管理、文學、數學,就連裝潢、美妝等類型都不放過;一年下來,少說看了3、4百本書。
學霸CEO》從網路學會管理 收服員工
同時他也善加利用網路獲取新知,林裕欽勤上中國知名的知識型平台App「得到」學習,使用頻率之高,「我是前面的0.001。」也就是說,超越了百分之99.9的用戶,幾乎每一種課程,他都付費聽完。
林裕欽說,自己曾因高管的離開而「滿受打擊」,但在讀過許多創業家的故事後,發現這是必經過程,藉著閱讀各種案例,「心裡會知道該怎麼做。」
他也把在「得到」網站所學到的OKR管理模式導入公司,他發現,只要將目標和資訊透明化,鼓勵大家雙向溝通,讓大家主動把事情做好,大家便會朝正確的方向走。不僅如此,他也希望帶動團隊學習,除了舉辦讀書會,「想買什麼書都由公司出,想參加國外會議,也全額補助送你去。」就盼員工自主追求學習。
甚至,為了做好決策,不讓自己老是一到下午便昏昏欲睡,同時也能更早起床思考事情,林裕欽一改過去的習慣,嚴格調整自身飲食和作息,從最胖91公斤,一年左右的時間瘦下20公斤。
林裕欽曾入選2018年第7期「AAMA台北搖籃計劃」, AAMA台北搖籃計劃執行長林蓓茹形容,林裕欽就像是班上的「學霸」,每一次討論,都會提出想法和見解,並實際畫成系統圖,不會僅只是一句話,或是一個觀念作結。林蓓茹回憶,對林裕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好學的人,一旦被啟發後,又能進行「反思」,迅速回頭檢視策略而成長。
創業很難不焦躁,林蓓茹認為,林裕欽做事很有節奏感,且目標清楚,又是「資源擺到面前,非常有分寸的人」,很多人尋求資金或是通路等資源是愈多愈好,但問到林裕欽時,他只回稱,「還好耶,目前我們都可以自己cover(應付)。」不躁進的心態,令她印象深刻。
Dcard的使命是「讓每個人都找到共鳴」, 如今的Dcard,積極走出大學生同溫層,開放讓非學生者以身份證註冊,歡迎更多年齡層一起交流。連總統蔡英文也在去年申請帳號,成為Dcard4百萬卡友之一;去年大選期間,蔡英文甚至帶著倫敦政經學院(LSE)畢業證書到公司參訪,足見Dcard的分量。
放眼未來,林裕欽自認還有很多要學習的空間,帶著年輕的團隊向前走,既有不足,卻也是優勢,他懷抱著勃發的雄心,希望有一天Dcard能像台積電、鴻海一樣,成為代表台灣的標誌性公司,林裕欽想讓台灣網路實力被世界看見,現在一切才剛開始。

總統蔡英文(左)去年7月參訪Dcard公司,了解年輕人如何創業外,她特別帶上倫敦政經學院的畢業證書申請Dcard帳號,引發熱議。(圖片來源/總統府提供)

(圖片來源/林裕欽提供)
林裕欽
出生:1991年
現職:Dcard執行長
學歷: 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成績:
.2011年大二時,寫出第一版Dcard 網頁、入選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冠軍(研華組)
.2015年成立狄卡公司
.2019年獲《經理人》月刊百大MVP經理人
.2020年獲《富比世》亞洲區30歲以下傑出青年大獎
(30 Under 30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