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挑戰找上門,你會接受嗎?還是逃避?大同大學應用外語系畢業的廖霈于認為,「不要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這句話帶領她從不看棒球轉播的學生,成為在世界各地奔波籌辦賽事的職業棒球界工作人員。
大四的寒假,廖霈于在朋友的推薦下擔任U-12世界盃棒球賽的翻譯志工,勤奮吸收棒球知識和樂於助人的精神,受到亞洲棒球總會(以下簡稱亞洲棒總)的工作人員肯定,在2015年推薦她到亞洲棒總任職,三年多後她轉任世界棒壘球總會(以下簡稱世界棒總)的專案人員,延續與棒球的不解之緣。
不只要會英語 還要懂得問問題
廖霈于笑著形容擔任亞洲棒總行政專員的工作是「打雜」。沒有賽事時,她負責和會員國保持聯繫,收發Email和打電話,以及維護官方網頁和粉絲專頁。賽事舉辦時,她就要籌辦比賽、協調賽事和支援後勤,包括聯絡各國隊伍、審核比賽資格、替隊伍訂飯店、機票和交通車等。
儘管項目繁雜,她最主要的職責其實是「溝通」。「我像是棒球總會和各隊伍的中間人,經常要和外國人聯絡。」要與外國人無障礙交談,第一個門檻就是語言能力。
畢業自應用外語系,廖霈于自然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但只有英語好還不夠,口音和習慣用語也是難題。「像是義大利人的喉音比較重,還有澳洲人喜歡用俚語,都是以前學英語時沒碰過的情況。」
至於該如何適應,她說「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開口問,聽不懂的時候就請對方再說一次,問他這個俚語是什麼意思,反覆多聽幾次就懂了。」在下班的空檔,她則會看影集、聽英語歌,讓自己加快適應各國的口音。
不過廖霈于覺得溝通的秘訣不在語言,而是態度。「雖然亞洲棒總和各會員國間有層級關係,但聯絡時不要用上對下的語氣,而是『我們一起合作完成比賽,要互相幫助』。」除此之外,交情也很重要。比賽前她會用通訊軟體、電話、Email等管道和對方聯絡,拉近與對方的距離,交談就會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