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變遷的時代,新創生態圈的發展也反映出一個社會體系的特質。
台灣vs.荷蘭,創業年紀差20歲
根據《2018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台灣年齡在31至40歲之間的創業家,往往累積了豐富的實戰經驗與年資(平均11.3年)後,才會首次出來創業「當自己頭家」。
在新創生態圈同樣也瞬息萬變的荷蘭,近年來特別有一股「新鮮」勢力正在異軍崛起,他們不是青年,而是青「少」年。2013至2018年,約有一萬兩千名8至18歲的荷蘭青少年,在荷蘭商會(KvK)登記公司或註冊為獨自經營者。光是2018年,在商會註冊登記年齡在13至18歲的青少年,就有3500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1%。
荷蘭青少年流行創業做電商
6年前,荷蘭青少年最流行的創業方式還是寫程式;到了2018年,最受歡迎的創業方式已經變為網路開店、當部落客或網站製作。
這些2000年後出生的荷蘭年輕人,從小接觸網路世界,對於流行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更快,對網路文化的快速變遷也更加敏銳。像是今年16歲的Justine,因為不想跟大夥一樣去送報紙打工賺外快,所以將網站設計與維護的日常興趣變成事業,三年前在商會登記了自己的一人公司。如今,他的「履歷表」上,已列滿各個他為其他公司與單位打造設計的網站。
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的青少年,還不只Justine。今年18歲的Fabinne,她註冊的公司叫做「種下願望」(Grow a Wish),主要經營的產品結合了她的設計和創意--可以種植的賀卡。她注意到大部分的人收到賀卡後很可能會把它扔掉,於是發想出在賀卡紙張中加上植物小種子的設計,讓收到祝福的人將賀卡種在土裡,植物或花卉將從賀卡中長出來,既不浪費也可以讓人從字面上和形象上感受到美好的祝福。
學校教青少年用點子開公司
荷蘭一直在推廣青少年創業啟蒙教育。除了幫學校老師上課,協助他們將新創的概念融入既有的課程教育外,基金會也針對不同年齡層提供適合的課程模型和相關教材。
像是針對小學生推出不同類型的卡片遊戲,讓小學生能體驗創業的「紙上談兵」,例如把學生分組,討論商業成功的「渡假島」應該有什麼設施,以及島上不同角色各自的責任是什麼;或者學生也可以選擇規劃自己的快閃商店,利用遊戲互動,讓學生在四天內學會買原料、製作產品、行銷販售、結帳回顧的商業模式。
面對中學生,荷蘭學校會在為期一年的創業訓練課堂上,讓中學生選擇究竟是開網路商店、當仲介賣既有產品,還是自己研發新產品;而給高中生的課程訓練,則更強調對自我特質的了解,與實踐夢想的評估與分析。
荷蘭現在勞動力市場正在變遷,通常年輕人步入社會是想要成為朝九晚五的安穩上班族,但現在就業市場常見的情況卻是--很多人新工作上任,過沒多久就更換工作,甚至乾脆自己註冊公司,選擇更加靈活的工作方式。
面對變化如此快速的社會,無論是受雇於人還是自己創業,讓學生學會以企業家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與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會是未來幾年十分重要的觀念。
三個月英文脫胎換骨的一對一:http://bit.ly/2JeMH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