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碎片時間」,就是每天整段工作時間之外的零碎時間,比如等電梯、等捷運、坐車、睡前的時間。那麼,這些碎片時間中大家都在幹什麼呢?
刷IG、看短片、玩手機……。
這些時間,都被我們無意識地捨棄了,非常可惜。
把每天的碎片時間堆積起來,其實就是一大塊時間,少則一個小時,多則好幾個小時。如果你每天把這些碎片時間持續積累起來,想想,一個月會多出多少時間,一年能多出多少日子?
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綜合自己的實際應用經驗,寫了本書,叫《把碎片化的時間用起來》。書裡說:現在人們的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大量的碎片化時間,此時,人們的時間管理策略也需要改變。
一、激發心流
增加碎片時間的價值,同時減少被打擾的次數,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心流」。
美國加州克萊蒙研究大學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 mihalyi)寫了本書叫《心流》(Flow),書裡說:所謂「心流」就是一種狀態—人們在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那種沉浸其中忘我的狀態。
心流的英文叫flow,流動的意思,當你極專注做某件事時,是不是會感覺心裡有一種像海底看不見的洋流般的東西,讓你忘記時間,忘記吃飯,忘記了上廁所,讓你流動在時間中?
心流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
第一,高手的心流都很長,他們通常不會輕易被打斷。
第二,心流可以透過訓練變得更長。
這個時代,我們經常被打斷,時刻被打擾,因為手機已成了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的心流越來越短。你想想,上一次這種流動的感覺是多久以前?你是不是上課五分鐘,拍照半小時?你是不是看五分鐘的書,玩一天手機?
因為我們經常被各種資訊打斷,心流也越來越短,我們在科技的影響下,越來越笨,我們忘記了主動學習,總是被動接受資訊。
當然,現在是萬物相通的世界,我們也離不開手機,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利用間隙時間,成為新時代的高手。
二、不主動使用碎片時間,這些時間就會被別人利用
有人說:「我是個『佛系』青年,不利用碎片化時間,你能拿我怎麼辦?我就是一個月總有三十天什麼也不想做。」
首先,我很不喜歡一個年紀輕輕的人總說自己是佛系。第一,你還在該進步的年紀,未來還沒有定型,不要太早給自己下結論。第二,這麼年輕就無欲無求,是不是太不求上進了?
如果你不去主動使用碎片化時間,這些時間就一定會被別人利用。
你可以看看你平時滑手機的資訊,真的是你想知道的嗎?你真的在乎那些明星的婚姻狀況嗎?你真的在乎誰誰誰又出現在哪裡嗎?何況,你看到的這些資訊,是真實的嗎?
所以,你要去主動安排自己碎片化的時間,分享幾個實用方法:
第一,關閉沒必要的手機通知、桌面廣告。
動不動就推送廣告的APP,關掉通知功能;手機桌面彈出廣告頁面的APP,一定要裝設防火牆。只留幾個提供重要資訊的APP,其他的一律選擇勿擾。
第二,在產生心流時拒絕第一時間接電話和回訊息。
每次創作的時候,我都會打開手機的勿擾功能,然後把手機放遠一些,這樣就有利於持續產生心流。我的好朋友帥建翔老師發明了一個招式,當你把手機放在左手邊(假設你不是左撇子),拿手機的可能性就小了好多。
一開始,我的父母、朋友,都不太適應我不能隨時接電話這件事,打電話經常找不到我,後來我跟他們解釋清楚,直到現在我依然保持這個習慣,久而久之,他們也就習慣了。
這一生,我們要花很多時間跟身邊的人溝通,很多事不溝通就會變成誤解。現在,我的朋友有事找我都是先發訊息,然後我在空閒的時間回覆,既能保證了心流不被打擾,也確保了我的創作的整體性、不被割裂。
第三,尋找一個不被打擾的地方。
環境很重要,環境真的非常重要!比如學生在宿舍基本上是沒辦法讀書的,先不說室友會經常發出奇怪的聲音,你看到自己那張床,就足夠糾結半小時;同理,臥室也沒法學習;有螢幕的地方也沒法學習。
我學習效率最高的地方是在高鐵或者飛機上,它具備幾個特點:封閉環境、不被打擾、整段時間、不方便使用手機。
第四,提前計畫碎片時間的用途。
比如你今天有兩個會議,會議中間有三十分鐘,這三十分鐘的碎片時間就可以用來聽一門課、聽一本書。假如你中間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選擇去公司附近的健身房。假如你只有十分鐘,你可以把之前臉書儲存的文章讀完。
如果你不提前計畫,這些碎片時間可能就會被你拿出的手機滑掉了。最後,你也不記得自己滑了些什麼。
第五,把相似的事情放在一起做。
需要跟人交流的事情,可以連續約幾個人安排在一起;要在樓下買的東西,放在一起買;好文章集合在一起讀。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總是切換大腦,因為切換大腦需要時間緩衝。不信你可以試試,當你玩了半小時再去看書,二十分鐘以後,還是什麼都沒看進去。
三、容易碎片化的時間
日常生活裡,有這些碎片化時間:
會議、課程開始前。你最好提前做準備,比如在教室,可以先預習之前的內容;會議開始前,提前看一下會議內容。
塞車的時候。每當遇到塞車的時候,我喜歡用電腦寫字,但如果你暈車不願意看螢幕,可以聽一聽手機裡的音檔。
收拾房間的時候。戴上耳機,聽點東西。
走路的時候。耳朵是閒下來的,練英文聽力、聽有聲書都可以。
剛完成一份工作後。換個思路,看看書或者看部電影。
睡覺前。這是段唯一可以讓自己安靜下來的時間,千萬別忘了枕邊的書。
還有上飛機、高鐵之前等。
四、主動使用並堅持使用碎片化時間
你要習慣性地在手機裡下載一些語音課程,現在音頻線上課程很多,比如「考蟲」「樊登讀書會」(註:前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樊登成立的讀書會課程)等。當你把學習內容認真聽完一遍,第二遍就可以用整段時間的間隙聽重播。
練習英文聽力也是,第一遍仔細聽完,第二遍就可以放在行動裝置中,隨時播放。
建議配備一個方便的無線耳機,最好能防水,這樣洗澡的時候也能聽課。
你要學習同時做兩件事,比如一邊跑步一邊聽書,一邊走路一邊學習。習慣性在背包裡放上電腦和一本書,在間隙時間隨時打開,辦公、學習。
請記住,搜索式學習比彩蛋式學習效果好得多,帶著目的學習,效率自然會高,不信你想想,還記得你昨天在YouTube看的第二部影片是什麼嗎?
五、搶奪用戶時間
有一本書叫《注意力商人》(The Attention Merchants),裡面強調:爭奪注意力是一切商業活動最基本的邏輯。換句話說,無論你做什麼產品,搶奪注意力都是基本邏輯,而這個時代,搶奪注意力就是搶奪觀眾的碎片化時間。現在的娛樂產品,都是在搶奪粉絲、觀眾的那最後一點碎片時間。
YouTube、臉書影片、臉書文章,都要求在一分鐘之內達到高潮,吸引讀者,然後結束。因為你要搶奪的不是別人的整段時間,而是碎片時間。
所以,如果你是個商人,你要思考:你的漫畫是不是能讓人在幾分鐘內看完;你製作的影片能否在一分鐘內就跳出亮點和笑點;你的綜藝節目,能不能讓觀眾在任何時候打開都能看到爆點;你的文章是不是能夠天天更新。你搶奪了用戶的碎片時間嗎?如果沒有,就不會是優秀的產品。
看更多《沒有退路,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