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便利反而空虛,不真實感一旦出現,隨之而到的是失控的災害。
不方便的事情,大多存有感情,回歸人性,才能帶來無可取代的成就感。
專出怪才的日本京都大學,以自由學風聞名,近年轟動全球,該校讓想法特異的學者開設怪人講座,傳承怪異DNA。其中,教授川上浩司的「不便益」,亦即不方便帶來利益,讓人更快活。在萬事愈來愈自動化的社會,人愈來愈受制於IT或AI,雖然方便也感到不安,不方便讓人體認到各種價值,也帶來利益。
不便益大多附帶感情價值,是人類真正想要且無可取代的,更能增強「安心感」,像電子測量或電子支付,讓人喪失對於重量、長度以及金錢的基本感覺,便利剝奪人的本能及成長。
不便益的最大利益,就是發現原來不方便才好,讓人發現「擴張主義」的極限,而「縮小社會」的思想與政策自然登場,減少不必要的開發與浪費。其次,不便益是因為麻煩而得到效用,比起不麻煩的便利玩意,反而讓人感到開心,享受操作的樂趣,像手排檔車、鋼筆等,高級事物大抵必須有些不方便,如必須乘船才能抵達的旅館,才讓人覺得歡喜並懷念;像去露營時,自己生火,用簡陋鐵鍋燒飯,比電鍋煮飯香多了;住在離車站遠的人,雖有點不便,但因為徒步而獲得健康及對環境的理解。
或戀愛很麻煩,AI媒婆最方便,但人要享受愛情的美妙與痛苦,對於AI分類會有懷疑與不安,即使安排對的人讓你結婚,這輩子也會因為懷疑而日子不好過;或因為有手機,找不到人才更焦慮,都是便利之害。自動化的過度依賴,往往帶來失控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