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不是為了公司而努力,而是為了自己的獎金而努力。」
幾乎所有調查都顯示,這個世代找工作,第一個考量是薪水!以前的老闆給香蕉時,員工會想:「只要努力以赴﹑拿出績效,想辦法證明自己不是猴子,老闆就會給肉吃。」
現在的年輕人剛好相反,老闆只能給香蕉,他們就做猴子的事;除非老闆給得起肉吃,才會想辦法證明自己是一頭老虎。
遺憾的是,不少老闆不知道人心不古,還用上個世紀的思維在用人,難免就要踢到鐵板。
我在人力銀行任職時,一位客戶徵求電話行銷人員,開出的薪水是勞基法規定的最低時薪,我勸他改成月薪,未獲同意,他的理由是:
「把薪水寫低,才找得到有心的員工,而不是只圖賺錢的員工,等到將來領到月薪與獎金時,看到錢變多了,他們自然就會開心和留得住。」
祭出高薪,就會吸引人才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吃過悶虧,曾經用漂亮的薪水吸引到一些「高手」,但是幾個月做不到業績,領不到獎金時,就紛紛落跑,造成高流動率。現在他學乖了,把薪水拉到底,不讓人產生過度期待,將來就不會為了薪水獎金不符而離職。
可是,會來做電銷的人不就是為了賺錢,時薪讓人覺得非正職,最低工資更是毫無吸引力,應徵人數遠低於平均。後來客戶做了讓步,但不是在薪水上讓步,而是將徵才內容修改如下,卻完全不是重點所在!
「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同事都和善可親,相互幫忙,工作愉快。」
同時期,有另一家同業的作法完全相反,打出「年薪有機會破百萬」,應徵人數硬是衝高7倍,效果驚人!不過我不免有些擔心廣告不實,經確認以後發現,公司內的確有幾個人年薪破百萬!那麼,獎金少的人會不會高流動率?
「當然不會!只要年薪破百萬的人一直留在公司,對於其他同事來說,就是一個努力的目標,人人都想變成他們!」
在徵才影片上,一家訴求溫暖,一家訴求高薪,到最後誰勝出?從點閱與應徵人數來看,不言可喻,是高薪勝出!也就是說,在應徵中小企業時,求職者看重的是薪資;即使現在拿不到高薪,也要有願景,看得到未來可以領到高薪。是啊,對於一般人來說,工作求的就是賺錢,富了之後才來談自我實現,這是求職者的優先順序。
從「打拼」到「打混」,還不是錢給少了
媒體經常報導科業的分紅金額,像是大立光﹑台積電﹑鴻海等,殊不知其他企業領得並不多。有一位年輕工程師也以為,凡是科技業皆雨露均沾,即使生病也不請假,天天工作18小時,凌晨下班,使命必達。兢兢業業1年之後,在看到分紅金額的那一刻卻昏了過去,只有5萬多元…悠悠甦醒過來之後,指天發誓:
「從今天開始,我不要再努力工作,我要每天準時下班!」
後來學長跑來告訴他,在費用分紅化之後,他們便不再賣肝,也不看主管臉色,一概準時下班,主管也對他們莫可奈何。現在科技業為了留住人才,雖然沒有股票分紅,也發現金分紅,不無小補。顯然,不論公司規模大小,員工都是最在意的是「錢」!
日本暢銷書作家上山昇是經營奇才,在武藏野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兩度榮獲日本經營品質獎。武藏野原本是經營不善的黃昏企業,而且是黑心企業,16名主管當中,只有2名正職,其他14名是約聘或工讀;大學畢業的只有2名,5名曾經是飆車族,1名是統管過三多摩地區的太妹。來面試的人,經常被堵在門口抽菸的員工嚇到,他們的頭髮都剃了花紋,彷彿走錯路,誤進黑幫應徵小弟。
懂得給錢,就抓得住人心
上山昇改造這家公司的做法,入世而現實,就是給錢!員工被交派任務時,最關心的是努力完成之後,能拿到多少錢,所以小山昇這樣下指令,「你做這件事,可以拿到1千日圓」、「你沒做好這件事,少領獎金1萬日圓」。用金錢規範員工,結果證明是對的,利潤連續15年創新高。
「員工的幹勁,其實靠金錢決定。」
上山昇還有一招,鼓勵員工計算工作10年將會領到的薪水,讓他們知道,業績最高的與最低的會有1千萬日圓的差額,員工心裡一驚,「哇,差這麼多!」就容易激發出員工的動力。上山昇明白一個至為淺顯的道理:
「員工不是為了公司而努力,而是為了自己的獎金而努力。」
而上山昇給錢的方式,也都超有感!不只算得到,還要看得到、摸得到。發給獎金時,不是匯款入帳,而是在眾人面前頒發現金。由績效最差的員工負責數錢和裝袋,從最多錢裝到最少錢,實實在在感受到張數變少、重量變輕、厚度變薄。頒發也有技巧,由業績差的遞給業績優的,便摸得出自己和別人的差異。
經過上山昇改革,武藏野現在是讚譽有加的良心企業,員工加班時間自平均76小時減至35小時,這是因為上山昇規定,在業績不掉的前提之下,只要加班時數比去年減少,就可以領到獎金。減少的加班費不是公司收回去,而是吐出來作為獎金。加班少的人雖然加班費領得少,獎金卻領得多,一來一回收入未減少,效率卻大為提高。
愛錢,就是人性!
上山昇在經營上創造了奇蹟,於是日本有不少社長付出1天36萬台幣做跟班,幫他提公事包,學習實戰經驗,還預約到1年後。其實說穿了,他的經營要領只有一個,認清員工來上班為的是賺錢,錢給得慷慨﹑透明﹑有方法,員工就會自動自發努力認真。
愛錢,是人性!工作賺錢,天經地義!沒有雇不到的好人才,只有給不起的好薪水,台灣的老闆應該要學的是「給錢」,求才或留才就不再是問題。
※本文獲洪雪珍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