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從街頭運動走入體制 林飛帆在想什麼?

從街頭運動走入體制 林飛帆在想什麼?

蔣宜婷

個人成長

吳東岳攝影

1179期

2019-07-24 11:14

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後,高知名度的林飛帆不僅沒有參選,也未加入任何政黨。
這五年,他經歷了什麼?為何決定在此刻接任民進黨副祕書長?

林飛帆應該很習慣鏡頭。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當時二十六歲、就讀台大政治研究所的他,是眾人矚目的學運領袖。當年三月三十日,近五十萬人上街頭的「反服貿大遊行」現場,他以總指揮身分,登台發表十八分鐘談話,在上百架攝影機前,台風穩健得令人印象深刻。

 

時隔五年,只對一具單眼相機,他卻顯得很不自在。坐上攝影師指定的位置,他一下覺得藍色西裝褲短了,露出顏色不搭的墨綠襪子;擺了幾個姿勢後,又忍不住問同事,這樣時尚風格的畫面會不會受到批評。聆聽提問時,他的雙手也像被一條看不見的繩索綑綁,緊緊交握。

 

每當發現自己的侷促,林飛帆總是用笑化解尷尬。「我過去的風格跟習慣,比較個人,進入到體制,就必須接受某種程度的約束,兩者之間怎麼平衡,我也還在摸索,包括現在跟你們講話,心裡像有一個鐘擺,不OK喔、講太多了喔……。」他說。

 

延伸閱讀 : 第一份工作薪水九萬?林飛帆:如果要賺錢,不需要做政治工作

延伸閱讀 : 林飛帆傳將接任民進黨副秘書長 網友翻出他過去這樣說...

 

曾怒批民進黨   竟接下黨職

 

七月十五日,三十一歲的林飛帆,成為民進黨史上最年輕的副祕書長,緊接著便是接受各式專訪與直播節目,大量正反評價接踵而至,連他的維基百科頁面也因為言論爭議,暫時受到保護,無法編輯。

 

其實,比起太陽花學運其他核心人物,林飛帆已經相對較晚踏入政黨政治。

 

當昔日夥伴陸續加入政黨、投身基層選舉,有些也順利成為地方民意代表,林飛帆選擇返回台大完成碩士論文。一七年,他又前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國際政治,並不只一次告訴外界,未來還想攻讀博士學位。

 

儘管學運過後,林飛帆將個人重心擺在學術研究上,但從未真正遠離政治。他與時代力量維持密切關係,時常站台,也會炮口一致地批判執政的民進黨。例如「一例一休」爭議時,林飛帆就在臉書怒批政府不顧青年想法,「會輸掉未來」;就連一七年結婚宴客時,許多曾頻繁互動的民進黨人士,也未受邀出席。

 

正因這幾年與民進黨走得不近,當七月傳出林飛帆接獲民進黨祕書長羅文嘉邀約出任黨職訊息時,特別令人驚訝。

 

「我們其實認識了一段時間,但過去沒那麼多交往。那時的情境是一一二四(民進黨)剛敗選,社會出現二○二○年本土陣營可能輸掉政權、由親北京的勢力上台的焦慮。」林飛帆還原今年一月中接獲羅文嘉電話時的情況,「我計畫要去念博士,但我也確實感到焦慮。我是要去做原本想完成的事情,還是投入這個讓大家普遍感到焦慮的大局?確實陷入了兩難。」

 

這個兩難,足足困擾了林飛帆半年;但熟悉他的人並不意外。因為在熟人眼中,「完美主義」、「想面面俱到」、「鑽牛角尖」,幾乎是他的代名詞。一一年就認識林飛帆的民進黨台中市議員黃守達分析,林飛帆一直熱中串連不同青年群體,在團體中主見不強,但個性比較穩健、不輕易走險。

 

讓林飛帆陷入猶豫的,不只是加入民進黨將打亂原本的人生規畫。為什麼在此時投入體制內政黨?為什麼不是加入長期並肩作戰的時代力量,而是曾公開批評的民進黨?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向講究完美的林飛帆逐一找到答案。

 

太陽花學運
2014年,林飛帆(中)因太陽花學運成為知名的意見領袖。(圖片/今周刊攝影組)

 

對中國的焦慮 激戰鬥意識

 

對中國的焦慮,化解了林飛帆的一切猶豫。專訪前一晚,香港政府再次對「反送中」抗爭者發射催淚彈與橡膠子彈;同日在新界元朗,大批疑有黑道背景的白衣人士,瘋狂追打記者與支持抗爭的群眾。

 

「港府用不節制的方式使用暴力,甚至動用一些北京在香港的代理人,攻擊一般的香港民眾⋯⋯,港府控制民意,已經無法像過去,輕鬆得到人民的支持。」談到香港,林飛帆逐漸拋開原本的侷促,他說自己前一晚因為擔心從事社會運動而結識的香港好友,熬夜追著現場直播。

 

很多人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但林飛帆對港台關係的詮釋,一直是「今日香港,今日台灣」。他認為比起五年前,中國對台灣的打壓跟滲透,就如同中國對香港一樣,更為全面。

 

「中國經濟情勢不穩,習近平會不會採取比較具有侵略性、外張性的政策,我們必須關注。侵略不見得是直接訴諸武力,可能是透過扶植親北京的政權上台,簽下所謂的中程協議。如果二○二○年由親北京的政權執政,我們過去努力的所有事情,可能都會失敗。」 林飛帆說。

 

看見局勢逐漸朝不利的方向演變,原本不輕易走險的林飛帆,也漸漸有了冒險一試、就「戰鬥位置」的準備。

 

「他還是會遇到需要冒險的時刻,六月我們到北美同鄉會演講,都提到中國(因素)真的迫在眉睫,他的焦慮也會更深。」黃守達觀察。

 

中國因素,打從一開始就是促成林飛帆參與政治的母題。林飛帆曾說父親是「鐵桿深綠」,求學過程又深受中國研究者吳介民、吳叡人影響,因此他參與的每場行動,背後都蘊含對中國的思辨與焦慮。

 

從被他稱為「自由之夏」的「野草莓學運」,一二年將他推上第一線的「反旺中」、「反媒體壟斷」運動,以及因反服貿協議而起的太陽花學運,都不脫「中國」這條軸線。

 

「對於願意跳入(政治)火坑的朋友,我都很尊敬。」林飛帆的老師、曾參與野百合學運的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說。但他也期許,林飛帆能將視野看向選舉之外,宏觀思考台灣如何找到這世代的政治、經濟出路,中國威脅不是只有明年,而是一個三、五十年的長遠議題。

 

不一縱而下,無法確知政治的水深。上任短短一個多禮拜,林飛帆每天都得面對來自不同陣營的質疑,除了對立方批評他「薪水過高」、「畢業找份工作」,也有部分過去戰友對他的決定表示不諒解。

 

即使在民進黨內,也有人不滿他過去不曾為黨付出、甚至還多所批評,只因為太陽花學運領袖光環,就得以空降高位,對資深黨工並不公平。

 

對此,林飛帆坦承自己確實「擁有比較好的機緣」,但也強調,這代表他必須承擔更多責任與挑戰,而他的階段性任務,就是促成傳統階層和青年世代對話,與民進黨共同守住本土政權,「如果我做得不好,隨時隨地都有人能取代。」

 

中程協議
最早由美國學者提出,
指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台灣明示自己為中國一部分,不宣布獨立,
中國則承諾不以武力攻打台灣,
兩岸在政治談判前,達成一個為期50年的過渡性方案。
 
野草莓學運
2008年,時任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進行「江陳會」期間,
警察藉維安名義,粗暴驅離、拘捕抗議民眾,
使全台的大學生及社會人士發動靜坐抗議,抗爭長達三個月。

 

力守本土政權 推世代對話

 

那麼執政三年多來,民進黨究竟是哪裡做得不夠好呢?

 

「未必是過去政策在大方向上出了問題,而是這些感受在過去如何被照顧?下一個階段的重點,是我們怎麼重新去彌補或縫合,讓不同世代、位置的人,能夠讓這些感受,透過黨的平台,透過府院連結在一起。」林飛帆用這段話,巧妙地帶過了自己過去對民進黨施政的批評 。

 

明年一月大選,將是林飛帆繳交成績單的時刻。他在黨內督導的文宣、新聞、政策、青年及中國事務等部門,在爭取年輕人認同、強化世代溝通等工作上扮關鍵角色。八月成立的政策對話小組,更考驗他能否實踐帶領團隊走入基層、與不同位置青年交流的承諾。

 

這十年,他常掛在嘴邊的「連結、串連」仍舊沒變。即使進入一個他曾在碩士論文中,認為必須權衡選舉、進而妥協的政治領域,他也不斷強調,還是有突破的可能性,在體制內外,他必須找到更多夥伴,「跟大家一起把這個政黨往更好的方向推去。」

 

下個十年,林飛帆是會被組織馴化,成為他論文中被「民主多數決」制約的政治人?或是能如他期待,在體制內推動正向改革?大概只有時間能夠回答。

 

林飛帆

 

湯家鴻會切入「知識財輸出」,來自一份危機感。故事軸線並非今日的光鮮亮眼,而是一段年輕人生涯的抉擇。「當時會投入製茶是逃避。」身為茶農第四代,但到父親經營時,有線電視成了主業,高山茶卻成了家族企業中的副業。二○○六年,從溫哥華留學回台的湯家鴻,不喜歡有線電視的工作生態,因而「遁逃」到茶產業。

 

他是在台灣茶產業最低谷時投入,因此來自各方的挑戰不少。「少年董(台語),你不用來了……。」巡茶園時,時常可聽到叔輩們直白的應對言語,這與他走在「台中茶、咖啡和酒博覽會」之中,眾人此起彼落打招呼的熱烈,可說是大相徑庭。

 

魚池茶業改良場做起

練技術、養客源,發揚茶文化

 

山不轉路轉,匍匐前行的他,努力進修商業課程。湯家鴻分析自我優劣勢後,發現自己有茶園、有父親原來留下的客源,但卻沒有技術,於是他找上南投魚池茶業改良場,從最基本的認識土地開始學起,一周跑上兩、三天,一待就是一天。勤跑中也讓他明瞭一件事:賣茶只是短暫的,只有知識財才是無遠弗屆。

 

能讓以釀紅酒聞名世界的法國人買單,湯家鴻靠的是一開始就將產品戰略定調為「打品牌」,而非「製造」思惟。「品質對精品而言是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信任和安全感。」他決定改弦易轍,從農業切入教育行列,當起產業推廣的幕後推手。

 

為了建立品質和專業形象,湯家鴻在二○○八年一月成了茶農個人戶申請產銷履歷第一人,自己掏腰包、花費約十萬元,只因希望消費者了解所喝的茶產銷過程,且是世界第一家以茶產業經營通過國際B型企業認定的公司。「申請費用不高,主要是審核時間達七至八個月,兼具獲利和達到社會影響力,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何樂而不為?」湯家鴻陳述著自己的理念,也感謝原本在中研院上班的姊姊湯尹珊,願意回家一起幫忙。

 

姊弟倆深諳惟有將茶文化變成知識財,「才能讓世界看見台灣,」湯尹珊說。二○○五年,湯家鴻就在想:「為什麼品酒、品咖啡課程,大家趨之若鶩,那品茶呢?」為了解決心中疑惑、建立茶教育的商業模式與一致架構化的教案,湯家鴻認為只有自己先捲起衣袖了解,才能真正深入精髓。

 

首先,湯家鴻考了八張品酒證照、四張咖啡證照。「上課時,我不是在品酒、品咖啡,我看的是一堂課能招多少人、一個場地能容納多少人、課程設計怎麼教品評……。」他直言,品茶教育是一塊「白地市場」。(編按:公司核心事業以外的其他未知領域,卻可能蘊藏新的商業模式與機會。)混搭著農業土地氣息,以及商業經營品牌思惟的湯家鴻,頭頭是道地分析:「茶藝無法量化,但教案卻能明確表達,且知識輸出可以無限複製。」

 

茶教育

 

課程僅更動一個變因

透過洞察,比較口感與識別性

 

他怎麼寫教案和教學的?迥異用茶杯品茶香,湯家鴻用喝紅酒的高腳杯放入茶乾,讓學員聞香氣。「實質上,杯口縮緊可以聚香,也提升了形象。」他表示,每堂課可以讓學員一次品嘗到同種但是烘焙程度不一的茶。「從毛茶到焦茶一次品嘗,每次只更動一個變數,讓學員藉此多加比較,就能喝出其中差別所在。」

 

簡單說,從製茶工序到泡茶過程,基本上就在「香氣、口感和湯色」三個領域,改變一個變因,就會影響到一杯茶的顏色和韻味,透過一次一個變因的改變,去比較口感與識別性,「學員是有策略和架構地去學習。」湯家鴻補充。

 

「東方美人茶入口喉中有甜感,留有餘韻;而紅酒入口瞬間,兩頰內側會微呈酸味,相對來說,口感滑順輕盈,不管對台灣人或外國人來說,都是討喜的。」他分析兩者的區別,也點出東方美人茶的知識可以系統化,繼而推廣和輸出海外的關鍵。

 

玩味的是,喊著說「茶教育」要精品化,但卻非一條好走的路。第一堂開課時,現場坐了八個人,但實際付費者僅有一人,因為「喝茶為什麼還要學?」並非時尚課程,還花一小時一千元的學費,簡直是天方夜譚。

 

儘管如此,前兩年的「養客期」,湯家鴻亦不馬虎。他請來從茶業到美學等不同領域、超過十位顧問來上課,像是曾任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顧問黃正敏、長期關注台灣茶產業的旅美台灣茶葉大使許正龍等人。

 

同時也透過一堂五百元至八百元的體驗會和分享會,目前已培養約十五位種子教師傳承外,湯家鴻每次都會請學員填寫基本資料和上課想法,建立客戶茶愛好資料庫,也累積約二五○○筆資料,他打算透過大數據概念,打開企業訓練客製化的市場大門。

 

講茶征服「白地市場」

食品大廠、米其林餐廳都是門生

 

像是歌手殷正洋、行政院農委會前主委陳武雄與剛獲得日本清酒最高賽事冠軍的侍酒師張鴻亮等人,都是他的學生;而統一、味全、愛之味等大廠,連鎖茶飲如快樂檸檬也派人學習,可不可熟成紅茶董事長、總經理、執行長到高階主管等七人,也向湯家鴻取經學習;企業訓練像是六角國際、清心福全與春水堂等公司,全都在他的客戶名單中。

 

此外,獲得米其林二星的高級日本料理店祥雲龍吟,因為要帶動茶佐餐服務,同樣也請湯家鴻傾囊教學,甚至西班牙、智利Copahue Tea和日本新香醇、翔雲茶莊東京店也是他的客戶。「他的課程設計簡單易懂,會先從總體概況了解,再切入產業、茶葉分析等。」高級廚具公司中歆廚具主任、本身也是廚師的吳泓毅形容。

 

當然,課程僅花費四到六小時,就拿到一張證照會不會太快?湯家鴻也坦言,曾擔任過茶業改良場場長的陳國任,也曾提出相同的質疑。

 

「葡萄酒品評初級課程,平均也是三到六小時,一開始要從興趣建立起。」這是湯家鴻上課時,在學員回覆中得出的反饋。在逛台中國際茶、咖啡和烘焙展時,我們也巧遇一名曾是講茶學院學員,原本對茶世界是一張白紙的他,結訓後就到連鎖茶飲業者「京盛宇」台中店上班了。

 

「一杯茶,九七%來自於水,三%決勝於茶葉,我們就是要把那三%的價值發揮到極致。」這是湯家鴻最常說的話,也是公司LOGO象徵。當年的「逃兵」,至今將茶教育輸出海外,十月還打算到荷蘭、比利時開課,湯家鴻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同時,也讓台灣因為茶而被世界看見!

 

茶教育授課
湯家鴻(左)授課對象,從一般白領、指揮家到國際預測大師都是他的學生。
他將課程內容系統化,也吸引歐洲國家茶相關產業業者上門取經,
並於2017年來台上課,今年10月則請湯家鴻飛到當地講課。(圖片/湯家鴻提供)

 

延伸閱讀
批評林飛帆領高薪 老謝:張善政可能會被流彈打回來
批評林飛帆領高薪 老謝:張善政可能會被流彈打回來

2019-07-20

第一份工作薪水九萬?林飛帆:如果要賺錢,不需要做政治工作
第一份工作薪水九萬?林飛帆:如果要賺錢,不需要做政治工作

2019-07-15

林飛帆傳將接任民進黨副秘書長 網友翻出他過去這樣說⋯
林飛帆傳將接任民進黨副秘書長 網友翻出他過去這樣說⋯

2019-07-14

學姊「統獨是假議題」言論延燒 林飛帆、徐巧芯都回應了
學姊「統獨是假議題」言論延燒 林飛帆、徐巧芯都回應了

2019-03-28

勞基法修惡 林飛帆:強渡關山不會止血 只會讓人民憎恨
勞基法修惡 林飛帆:強渡關山不會止血 只會讓人民憎恨

201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