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所有人間事,都是相對真理,必須放下不可死守,要創新;
只有做自己才是絕對真理,必須堅持不可自暴自棄。
18世紀的德國,在東普魯士柯尼斯堡,有個不足5英尺的矮個子,每天午後3點半,一定會堅持在一條栽種著菩提樹的小道上散步。他非常準時且風雨無阻,市民們在與他打招呼時,總是趁機核對一下自己的鐘錶。只有一次,因為太癡迷盧梭的《愛彌爾》而忘了出門。這位生活非常有紀律的人,就是唯心論奠基者,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
我們都是運用知識與經驗來認識這個現實世界,在當時哲學界主流思想的經驗主義者就認為:世上只有「一直在變化」的經驗法則,也就是萬事萬物的「人間事」。
經驗法則在經過歸納證實後,就稱為科學。但由於人類經常創新或新發現了過去所沒有的新經驗,所以科學就會經常被推翻與調整。科學是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和可證偽性,科學也不等同於尋求絕對無誤的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摸索式的不斷接近絕對真理。故科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偏差的糾正史。
所以,世上人間事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一直在變,稱為無常。世態瞬息萬變,總是讓我們無法知道明天與無常,那個會先到。
但是康德卻認為:其實,宇宙還存在一個「永恆不變」的絕對真理,他稱為「先驗值」,是在宇宙還沒有創造出經驗值,也就是創世紀啟動之前,在頭頂的「上天」就已經準備好了「自然法則」與「靈魂本體」。
而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天地間自動執行「看不見」的「自然法則」,並經由「靈魂本體」所創造出來的經驗法則,稱為相對真理,也就是人世間可以「看得見」的「萬事萬物」。
因為高維度的絕對真理創造了低維度的萬事萬物,所以科學根本無法驗證上帝與靈魂的存在。
在康德墓碑銘文上寫著:「有兩樣東西,我們越經常越持久的加以思索,它們就越使心靈充滿有與日俱增的敬畏和景仰:這就是我們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老子也這麼認為宇宙是由「無形的天」與「有形的地」所組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認為「看不見的天」創造了「看的見的萬事萬物」,這在佛教稱為「真空妙有」,量子力學則稱為「虛空」。或許,萬事萬物均是源自於黑洞,稱為「全像原理」或「量子糾纏」。
總結唯心論的重點,就是這世上除了你的靈魂是永恆不變,其他都是永恆在變,包括你的思想與身體。
年輕時,對康德的偉大思想只能信仰而無法驗證,直到量子力學的「電子雙縫實驗」的出現,這一切才改觀了。這個物理學家費曼口中的量子力學中唯一神秘的奥妙原理,竟然是與康德站在一起的。
這個實驗可說嚇壞物理學家至今,他們發現宇宙竟然原本是「無形」的能量,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必須有「觀察者」的測量,「有形」的物質世界才會出現。
實驗的哲學解釋是:
● 宇宙是一個全部充滿能量的能量場,是「觀察者」從「能量海」中,將看到的能量轉換成物質世界。
● 因為是「觀察者」創造了物質世界的你,所以「觀察者」就是所謂的靈魂,這就意味著:物質世界的萬事萬物是由自然法則通過靈魂所創造的,稱為「意識創造宇宙」,也就是唯心論。
● 最早發現「能量海」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稱為「狄拉克之海」,並獲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佐證。
量子力學的「電子雙縫實驗」,可說是完全對比了康德所論述的唯心論。
康德的偉大成就,在於一勞永逸的證明,我們所認識的外在世界只是感覺的世界而已;我們的心也不只是一張無依無靠的虛無白紙或感覺的靜止犧牲者,而是一個積極的宇宙創造者,能把我們的經驗不斷的加以重建與改變。
唯物論是確定論的宿命與約束,而唯心論是不確定性的破壞與創新,這也是無神與威權體制拼命想要抹殺唯心論的主要原因。
關於康德的絕對真理,上帝對靈魂只交待了一句話:保持愛與美的本性,善用你的天賦,盡管創新,盡情創造多元化的精采世界吧!
別忘了你是誰,你是為了創新而被創造的。
作者著有《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八方出版,被專業書評列入未來科學推薦書籍。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bit.ly/2BcwD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