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校園裡的「B 咖學生」嗎?
B 咖學生(B Students),指的是那些成績通常只拿 B 等(約是台灣 80 分左右)的學生。學業上沒有名列前茅、偶爾會被當,但總體還過得去。他們有時會翹個課,還從事了一堆對成績沒有實質幫助的活動。
上將級軍官,通常學生時代都只是 B 咖
雖然在校園成績上,B 咖學生肯定是落後 A 咖學生一截,但其實在職場上,他們通常才是會成為最佳領導者的人選。
美國商業雜誌《Inc.》的 「CEO Project」執行長 Jim Schleckser 指出關鍵在於「頭腦」和「社交技巧」,雖然 A 咖學生在成績單上證明了自己的優秀能力,他們可能成為科學家、工程師或教授,但領導組織很少單純與智力有關。在與人社交的能力上, B 咖學生通常較有優勢。
他舉西點軍校(West Point)為例,在追蹤畢業生軍旅生涯的表現時,發現那些要管理千位下屬、上億美元預算的上將級軍官,絕大多數都是 B 咖學生!
沒有專精的事,但卻能做好更多事
以下是 B 咖學生為何在校園以外地方更為聰明的 6 項特質:
1. 不願意浪費時間在無聊的學習上
B 咖學生不認為有將課業學習作為第一順位的必要。他們很少因為下週有個重要考試,就拒絕有趣或有挑戰性的事情。雖然花了大把時間在圖書館以外的地方,但 B 咖學生還是會讓自己能 PASS 考試。
2. 擅長認清事實
B 咖學生知道世界上有些東西他們並不擅長,能夠認清這個事實且坦然接受。因此對於自己的能力與目標都較為現實,他們設定擅長實際的目標,即使目標未能達成,也可以很快地重新設定更多目標。
3. 專注於其他的興趣上
只拿 B 等成績並不代表不聰明,他們只是認為不需要把所有經歷花在教室內的東西。當 B 咖學生找到其他感興趣的事務,他們也會全力以赴。當然,他們也不會忘記學生的本分。譬如專注於非本科系的會計軟體,還是能在必修的化學上取得 B- 的成績。
4. 較為放鬆,能定義自我
B 咖學生不會永遠追求要做到最好或是取得最高分數,也不會讓自我被老師給的成績定義。雖然一個不小心被當掉時他們也會崩潰,但能夠在下次追尋其他熱情的同時,花更多時間補救成績,通常也會對成績結果感到滿意。
5. 能一心多用
A 咖學生在準備期末考時會把自己鎖在書桌前數十小時,而 B 咖學生此時仍會瀏覽新聞、檢查其他計畫,或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分心」完成多項任務是個重要的職場能力,而 B 咖學生早已培養多年。
6. 他們更像企業家
A 咖學生像是管理者,善於專注及執行。B 咖學生比起完成社會期待他們做的事情,更會追求自我熱情,因此更會跳脫框架思考。當 A 咖學生組織一排隊伍,B 咖學生首先會問為何要排隊?他們分析、質疑程序,因此能使「改變」發生。
總括來說,雖然 B 咖學生沒辦法對一件事有完整透徹的研究,看起來沒有專精的能力,但與此同時,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有一些了解。因此,即使他們無法將一件事情做到頂尖,卻能把許多任務完成「足夠好」。
但 C 咖才是蓋圖書館的那個
A 咖能成為優秀的研究者或管理者,B 咖則可能成為領導者或企業家,而那些令老師真正頭痛的 C 咖學生呢?
Jim Schleckser 在 Inc. CEO Project 的文章中特別指出,C 咖學生往往是外卡(wild card)高手。他分享一個慈善家回訪母校與院長談話的故事,「注意 A 咖學生,因為他們可能成為你的教授;注意 B 級學生,因為他們可能成為穩定贊助母校的校友,但千萬不要忽視那些 C 咖學生,因為他們是創業的潛力人才,可能以自己名義為學校蓋個圖書館。」
關於這點,Oculus VR 共同創辦人 Brendan Iribe 是很典型的應證,他捐了 3100 萬美元給母校馬里蘭大學,而他就是馬里蘭大學的輟學生。
所以,要是在這個學校像是後工業分工的時代,沒有取得頂級成績也並非是一件壞事。若能要能跳脫框架,追尋自我熱情,教室外面有許多比好成績更能邁向成功的技能。
參考資料:
1.《Inc.》:〈Why B Students Make the Best Leaders〉
2.《linkedin》:〈B’Students More Intelligent than A’Students〉
3.《Cheers》:〈滿分不見得好?「B咖」學生才是人生勝利組 〉
※本文獲科技報橘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為什麼 B 咖學生的職場表現比 A 等生好?盤點 B 咖學生的 6 項成功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