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照料高齡父母的必然率之所以提高,與「有沒有配偶及姊妹」、「在手足當中與父母的物理距離是不是最近」等變數,幾乎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那麼,有手足、已婚、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兒子,就不會成為照顧者嗎?
才沒有那種事。前面所說的兒子負責照料父母的必然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兒子成為照顧者的「決定性因素」,因為這終究是相對的。換句話說,某個兒子成為照顧者的可能性比其他兒子來得高,可以說是機率的問題。
比方說,就算兒子已婚(有太太),也有可能輪到兒子照顧。因為手足人數減少的狀況不只對男方,對女方也是一樣,所以就算兒子已婚,他的妻子對娘家的父母來說也可能是少數的子女、甚至是獨生女。如果是這樣,那麼儘管有「出嫁從夫」的傳統觀念,但把娘家的父母交給兄弟的妻子照顧,身為媳婦的自己則專心照顧公婆,這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
此外,女性的意識如今也出現變化。追求個人職業生涯的女性持續增加;把照顧公婆視為義務、無條件接受的女性則正在減少。
況且,男方的父母或許也不願意讓媳婦照顧。因為在被問到「理想的照顧者」時,比起指名女兒或指名兒子,指名媳婦的高齡者人數越來越少。
(本文摘自《我是兒子,我來照顧:28位兒子照顧者的真實案例,長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台灣商務出版,平山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