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年代,關於「記者」這個不討喜的職業

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年代,關於「記者」這個不討喜的職業

天下雜誌出版

科技

達志

2019-04-08 15:48

台灣媒體在猶豫脆弱困頓挫折之際,如何嘗試與惡劣環境周旋,憑藉勇氣、創意與執行力,在泥沼裡一寸一寸緩慢推進,一寸一寸收穫可敬的果實?

編按:

 

主流媒體衰微、原生新聞網站與社群平台競出,傳播生態正翻天覆地大改變。

 

網路讓新聞競爭十倍速,真假資訊滿天飛,注意力愈來愈稀薄的iPod世代,是接收更多新聞,還是更多垃圾?是擁有更多自由,還是失去更多選擇?

 

新聞不死,只是很喘。水泥未乾的媒體時代,是數位轉型的轉捩點,也是公民素養的考驗點。


有時忍不住好奇,兩年、五年或十年後,提到新聞這一行,一般人會想起什麼?

 

狂熱造神、缺乏詰問檢證的選舉新聞?生態失衡、只能放大消費糾紛的晚間頭條?或是,記者出身的地方官員,假「輿情蒐集」之名,攏絡收買有利益衝突的路線記者?

 

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卻不是台灣新聞圈的全貌。

 

不只一次遇上傳播科系學生提問:「網路充斥對新聞媒體的偏見,如何回應這些敵意?」「記者這一行,還值得從事嗎?」

 

我在書中整理十六個國外案例、五個本土案例,另外挑選九個數位媒體時代的必修關鍵詞,最後以五個故事,試圖在這個不討喜的年代裡,再次梳理「記者」職業的面貌與意義。

 

數位傳播三層肉

 

首先,新聞媒體如何演化至此?關於媒體產業的數位處境,我有一個「三層肉」理論。

 

早自1833年,美國第一份成功的大眾報紙《太陽報》創刊,開啟廣告優先的媒體模式。此後一個半世紀,新聞產業幾乎筆直朝向四個趨勢發展:發行量極大化、組織複雜化、專業分工化、資金門檻巨大化,無論報紙或雜誌,唯有如此,才能拉開與競爭者的差距,創造影響力及獲利能力。

 

這種模式在廣播、電視等電波時代,尤其發揮淋漓盡致。雖然少了來自讀者的發行收入,但電波媒體所需的資金、放送器材、操作專業、政府特許,本身就構築更高的進入障礙,形成有限玩家的寡斷市場,加上二十世紀後半的企業競爭與消費趨勢,日益龐大的媒體機構,壟斷了飛速成長的商業廣告。

 

在此邏輯下,「自製內容→吸引眼球→出售廣告版位或時段」,成為媒體產業的不敗公式。曾經,台灣每一家大報都在宣稱「發行量破百萬」,每一家電視台都在慶賀「收視率冠軍」,因為,閱讀率與收視率背後,可折算為廣告主的「每千人成本」(CPM)。這種媒體、觀眾、廣告主的三角結構,美籍台裔法律學者吳修銘稱之為「注意力商人」模式。

 

穩定發展超過一百六十年的媒體產業盤勢,在千禧年之交,遭到嚴重破壞。數位媒體打破傳統媒體的線性結構與空間限制;Google(及其YouTube)、臉書挾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實現數位廣告的長尾效應;蘋果手機及平板掀動了智慧手機與行動上網的熱潮,三者合一,捲成當代媒體產業的完美風暴。

 

於是,媒體產業的不敗公式,二十年內潰不成軍,臉書、YouTube及自媒體吸走人流,也吸走廣告;取代傳統派報系統的電信網路服務商,則搶走最後一哩的發行收入。換言之,我們正身處一種「傳播者三層肉」的奇幻處境:

 

● 一級傳播者:專業媒體內容,以及臉書圖文、部落格、YouTube影音、Instagram照片等個人內容生產

 

● 二級傳播者:臉書、Twitter(推特)、YouTube等社群平台

 

● 三級傳播者:將新聞、影像、聲音,傳送到終端用戶電腦或手機的網路電信服務商。

 

網路內容消費者並非停止付費,只是以上網費之名,改付給「三級傳播者」;廣告主也未停止刊登廣告,他們只是將大部分預算挪移給「二級傳播者」;問題來了,真正的內容生產者,那些撰寫報導與評論、拍攝影片、分享觀點或爬梳事件的「一級傳播者」,很少獲得報償。

 

雪上加霜的是,早已巨大化的傳播機構,以往只需要與同儕競爭,例如老三台時代,電視新聞只需與同時段的兩家電視台競爭;日報只需與超商報架的其他幾份報紙競爭。

 

邁入數位時代,新聞媒體發現除了同業,自己必須三面作戰:一面與個人創作者競爭網路注意力,一面與臉書等科技平台搶奪數位廣告,一面還要說服讀者「內容有價」。在此同時,隨著數位內容不斷大量增殖、網路注意力不斷裂解,廣告單價也不斷貶值,因此,美國新聞圈有句苦笑自嘲:「From print dollars to digital dimes to mobile pennies」(紙媒廣告以元計價、數位廣告以角計價、行動廣告以分計價)。

 

這正是當前傳播產業的結構困境,諷刺的是,對於傳統媒體而言,最強大的敵人正是自身:過去的經營模式越成功、組織越龐大、分工越細密、資金門檻越高,如今就越不容易急停轉身,越不容易切換跑道,越不容易因應數位生態圈的擂台挑戰者。

 

作者:黃哲斌

出版:天下雜誌

書名: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

 

延伸閱讀

處理假新聞惹議 傳詹婷怡請辭NCC主委
處理假新聞惹議 傳詹婷怡請辭NCC主委

2019-04-02

不只政院打假消息 郭台銘開Line@帳號:最重要的是打假新聞
不只政院打假消息 郭台銘開Line@帳號:最重要的是打假新聞

2019-03-27

假新聞流竄  NCC尚方寶劍怎麼斬?
假新聞流竄 NCC尚方寶劍怎麼斬?

2019-03-27

網路假新聞靠這些人  一秒揪出真相
網路假新聞靠這些人 一秒揪出真相

2019-01-02

80後女生  一手催生LINE打假「美玉姨」
80後女生 一手催生LINE打假「美玉姨」

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