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想來自思考不同觀點的適用範圍,進而啟蒙心智,建構知識體系。
在移動閱讀時代,面對紛雜的海量資訊,要善用對比理解前因後果,方能提升自我。
知識焦慮時代,每個人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人都有讀不完、沒時間、看不懂的困惑——其實你需要的是「極簡閱讀力」。
所謂極簡不是快速讀完一本書、快速記憶知識重點的能力,而是處理繁雜資訊、將知識學以致用、解決問題、提升自我的能力。
人們總是說,應該少看手機多看書。其實,這樣的說法一直存在。十年前的說法是,應該少看電腦多看書;二十年前的說法是,應該少看電視多看書;四十年前的說法是,應該少打撲克牌多看書。人們似乎總是本能地貶低新興事物,現實中,則是一邊享受著新技術的便利,一邊感慨著從前的好時光。
一個朋友說:「其實我是個能堅持的人,晚上無論多睏,都能再堅持滑半小時手機。」這當然是笑話、是反話,說明了我們對手機又愛又恨的狀態。那麼怎麼樣才能讓移動閱讀為我所用,又不至於讓自己成為手機的奴隸呢?
我對移動閱讀時代抱有樂觀的期待。
從社會政治史的角度看,人的自由思想是如何來的?在中世紀,歐洲的國家政權和教會系統都會要求人們對各自絕對效忠,兩方的張力迫使人們開始思考不同觀點的適用範圍,於是逐漸產生了自由思想,即啟蒙運動的萌芽。
腦袋啟蒙 懷疑資訊正確性
有意思的是,近代科學的啟蒙運動也是源自對適用範圍(前提條件)的探尋和思考。
比如,在零摩擦力的情況下,物體會保持直線運動或靜止(「零摩擦力」是邊界條件)。又如,一個理想彈簧必然遵循虎克定律(「理想彈簧」是前提條件)。再如,遠低於光速的物體運動符合牛頓第二定律(「遠低於光速」是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