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把知識豐富當成有智慧,這是個錯覺。在這個錯覺的影響下,人們都期待自己的知識多一些,都拼命的往自己的腦袋裡裝知識。
過多知識有什麼用處?
也只不過是在往一台電腦的硬碟裡多儲存一些重複與陳舊的資料而已。
其實,智慧與創新是必須建立在一種空盈的狀態下,而不是一種滿實的狀態中。因為智慧與創新最不需要過去的經驗與知識,而是歸零學習,這是因為靈感與創新是源自於「空」的無中生有。
過多的知識只能使一個頭腦變得狡猾,而狡猾並不是智慧。
一般電腦能夠隨時挖掘出千萬條知識資訊,但一般電腦並不是一個有智慧與創新的人腦。對於人來講,智慧與創新不取決於他裡面的有,而是取決於他裡面的空。當他裡面空的部分越多,他運用知識的空間和能力就越大,猶如一般電腦的硬碟和內存裡的空白越多,它的運行速度就越快一樣。
再譬如教育你的小孩:除了給予他有,更要保留他的空,千萬不要把他填得太滿。如果你把你的小孩頭腦填得太滿太實,猶如一個瓶子被塞得太緊太實一樣,那裡面的空就成為死空,這樣一個小孩的智慧與潛能就發揮不出來了。
因此,知識是一種有的教育,而智慧與創新則是一種空的教育,請記住,智慧與創新是要保留更多的空,而不是有。
愛因斯坦說:「真正有價值的是直覺,在探索的道路上,智力無甚用處。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動著進步,是人類進化的源泉。」
「空」的想像力比「有」的知識更重要。
像改變個人命運與企業績效,這是要靠創新的,而豐富的陳舊經驗,往往是個人痛苦與企業衰退的關鍵。愈執著就越難改變現狀,也越難脫離業力宿命的控制。
《道德經》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認為人生的學習成長,可分為三個階段:
為學求知識,需要日益增進知見,是為「學習力」階段。
為道求智慧,重在日漸減損執著,化繁去假為簡,歸納內在本質,是為「洞察力」階段。
悟道求創新,則必須要減損再減損,一直減損到「空」的無所執著及無所矯揉造作,才能找到靈魂的使命與天賦,稱為「創新力」或「靈魂力」階段。
學習力及洞察力只能維繫既有的命運,想要改造命運只能靠創新力。
人生的前半生是「要」什麼的日益增進過程,而後半生則是「不要」什麼的日漸減損過程。
人生到了一個階段,生活開始給你做減法:
拿走你的一些朋友,讓你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拿走你的一些夢想,讓妳認清現實是什麼。只有當靈魂升起,看著疲於奔波的自己,唯有減少到成為自己的旁觀者,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節奏,做你自己。當學會「斷、捨、離」,懂得斷去自己不必要的欲望,捨得不適合自己的,離開那些不需要的,你才能將省下來的金錢與時間,追尋更重要、更值得的人事物。
老子的無為,不是沒有作為,反而是要有所作為,要懂得清空過去的陳舊經驗值,放下一切執著,做到歸零學習,並積極的迎接與人生夢想有關的新事物!
宇宙的誕生,是為了要透過人類意識的創新力來推動宇宙進化,而創新力是藏在靈魂的天賦裡。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要打破一切「限制」,打破一切舊經驗的執著束縛,而讓靈魂的無限創新潛力能夠盡情發揮。所以老子才說:要將舊經驗值不斷的減損至無為的虛空階段,此時才能不受舊經驗值的干擾而直通靈魂的天賦與創新力。
創新力是一種在虛空狀態下,透過察覺內心的靈明覺悟之本性,才能瞬間具有通曉天地之道的超級能力。通過跟心中的內在靈性相通,從而進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境界。
生命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宇宙進化與文明發展,所以造物主精心設計了,位在「虛空」維度的靈魂成為夢想、創新、改變命運、天賦、熱情、靈感、意志、專注、勇氣、想像、喜悅、客觀等的主體來源,而我們的「實有」想法與經驗,卻是上述特質的制約者與破壞者。
作者著有《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八方出版,被專業書評列入未來科學推薦書籍。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bit.ly/2BcwD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