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把情商想成了教養。
所以我們面帶微笑,不輕易發脾氣,不招惹別人。
為什麼我們錯誤地把情商當成
「把情緒統統都切掉,永遠面帶微笑」?
人有情緒,不是正常的事嗎?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說一個人情緒化,像是在罵他一樣?
我反而認為,如果一個人為了「討人喜歡」,卻失去自己,
那才是情商最糟糕的情況。 ——蔡康永
蔡康永在去年十一月出版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出版不到半年,在台熱賣超過十五萬本,是近年少見的暢銷怪物。
他接受《今周刊》採訪時,一開始就談他對坊間過去強調「不生氣」、「樂觀正向」的「情商」抱有很大懷疑,「很多人會用林志玲當例子,她剛好也是我心目中那個總是面帶微笑、不惹人生氣、自己也不會生氣的人。但如果是要我身邊每一個女生都做林志玲的話,她們會發瘋。」蔡康永說。
他認為,情商不應該是讓人覺得很累,搞瘋自己,而應該是「舒服地做自己」才是!
堆笑臉、不生氣,不叫高情商
有目標、敢表達,才是真正做自己
如果要在演藝圈中,找一位他認為的「高情商」,反而是曾經與記者發生過肢體衝突的周杰倫。
為什麼是周杰倫?「他對自己想做的事充滿熱情,不吝於表達,而且給我一種目標明確的感覺。他喜不喜歡這個人?為什麼從事這種運動?為什麼寫這首歌?他都非常清楚。目標明確,知道自己要幹嘛,又願意表達出來,這兩點使他的情商很高。」他說。
相較於上一本談論「說話課」的暢銷書,他自承,這不僅為讀者寫,更多是為了照顧自己。
「我在做主持的時候,常常覺得,這不是我的工作,誰會把主持人鎖定為人生最重要的工作?我問過所有的主持人,沒有一個人小時候的願望是要做一個主持人的。」即使是主持功力備受肯定的他,仍然有無法解決的人生困惑。「我連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就想寫一本書來對付自己。」
他提到的方法與技巧,是實地演練過,是蔡康永獨門「找自己」的一趟心理旅程總結。
這本書的暢銷,間接證實了「做自己」並不容易。確實,根據《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人都想要為自己而活,卻只有一成的人覺得自己能完全做到。
為什麼這麼難?蔡康永認為,無法做自己,是因為犯了三大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