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要做什麼?林伯伯在還沒退休前,洋洋灑灑列了很多計畫,包括環台拜訪朋友、學太極拳、寫書法、輪流去三個兒子家住、與孫子玩⋯⋯但真的退休卻發現計畫沒有變化快,我還可做什麼?「日子比之前當兵數饅頭還不知要怎麼過⋯⋯」
重新活著年輕時的經歷
現在臺灣已快速邁入高齡化社會,銀髮族老年退休缺乏生活重心焦慮憂鬱等等,在個人生理、心理、社交、認知等各方面造成許多負面情緒的影響。因此,南開科技大學民生學院林正敏院長帶領我們研究團隊,協助在都市生活的銀髮族也一樣可以在家種菜養魚享受田園生活,讓他們重溫年輕時勞動後獲得自給自足的歲月,並從種植蔬菜成長過程,感受到生命的脈動,活的更快樂更健康。於是一組讓長輩回歸田園自然生活,且能在家種菜養魚又不佔空間的「組合架式魚菜共生系統」誕生!! 。
我們這一群來自眷村第二代沒務過農的企業家、鄉下長大不務農的大學教授、從花藝設計師延伸到園藝治療區塊的老師,以及三位非農業系所的8年級生,為創造一個在都市生活的銀髮族也可以享受自在的田園生活、提升銀髮族退休生活之幸福指數的念想,結合產業(工業)、學校及社區服務的跨領域奇妙組合,一頭栽入魚菜共生的生活圈。
資源互力循環利用 人力也是
林伯伯說「組合架式魚菜共生系統」,想吃什麼菜自己種最健康!他是從育苗開始,照顧他自己選擇要種的菜,在蔬菜發芽到新葉長成過程中,實際感受蔬菜生命的變化。這段實際照顧、觀察蔬菜成長的過程,長者透過植物為媒介,從與植物互動過程中的觸覺(touch)、味覺(taste)、聽覺(hearing)、視覺(eyesight)及嗅覺(smell)的感受中轉移退休後缺乏生活重心產生之焦慮憂鬱等注意力,從而釋放壓力、建立自信、肯定自我,難怪林伯伯逢人就說:「很幸福。」
什麼是「組合架式魚菜共生系統」?刻板印象中,魚是養在池塘裡、菜是種在土裡的。跳脫以往框架,以輕鬆組合不占空間為原則。只要在公寓的陽台,或居家的角落均可放置。從原本種在土壤的菜變成在水上種菜,將養魚和水耕種菜結合在一起。養魚時,將魚排泄物經過硝化循環後提供為蔬菜的需求養分,蔬菜的根吸收養分淨化水質,再循環將水導入養魚槽,形成一套簡單型的「魚菜共生系統」。我們研究團隊成員宜瑪工業公司陳公正董事長,是來自台中第一批眷村遷村計畫的-光大二村的子弟,流淌著軍人的熱血,目前從事工具箱製作外銷的他,二話不說馬上設計系列的組合機架,不論刮風下雨,也不用擔心泥濘髒鞋,可以配合長者的身高,免除彎腰傷膝困擾,也可以成為祖孫玩樂的玩具啊!「因為小孫子也可以一起顧蔬菜、看魚!」老人家自己可以動、可以讓資源循環,銀髮人力也可以再提昇!
大數據運用 科技與生活更密切結合
初始是因為都會區之土地取得不易,因而發想組合架式,也因為佔地空間不大更適於家庭發展。南開科技大學民生學院受邀於105年9月29日參加2016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科技館展出「銀髮族健康促進之組合架式魚菜共生系統」,參與研究學習中的8年級生蕭盟鋼、廖俊欽、張育誠等三人利用課餘時間,在林正敏教授指導下,不斷地精進自我。
蕭盟鋼同學主導硬體設計及整合規劃,電路設計都由他親自設計及製作;廖俊欽同學為感知資料蒐集及數據的解譯;張育誠同學負責實驗過程及相關影片暨圖像蒐集兼後製,發揮團隊分工合作之精神,勇奪發明展科技館商談競賽第一名佳績。除此之外,林正敏教授專長是資訊科技。他將科技導入「組合架式魚菜共生系統」,以儀器監控水質及觀察長輩接觸魚菜共生系統之頻率,並觀察長者接觸前後之差異,從中再進行更深入之研究。
尤努斯博士強調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不論是林伯伯或是研究團隊,他們都從成就感中獲得較大滿足、更有自信,對自己也有較高自我認同感、更具責任感,不僅造福更多銀髮族長輩,更具有自主力、提升社交(social)能力,大大拉高銀髮族退休生活之幸福指數。
台北國際發明展_組合架式室內魚菜共生栽培暨情境感知技術_林正敏教授(南開科技大學)
參展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gl9Ii8Dx14&t=288s/ 2016
台北國際發明展_組合架式室內魚菜共生栽培暨情境感知技術_廖俊欽同學(南開科技大學)
參展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nCufVHbJWQ/2016
參考資料:遇見園藝治療的盛放/作者:郭毓仁博士
植物的療癒力量:園藝治療實作指南/作者:米契爾.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