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108課綱影響,升大學考招制度將逐年調整,從今(2019)年高三學生開始到九月即將入學的準高中生都須留意。今年最先改變的是學測五科必考改選考,以及個人申請與繁星計畫對學測成績的參採,從以往最多參採五科,調整成至多四科,讓滿級分從此走入歷史。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以下簡稱招聯會)規畫的這兩項調整,主要想讓學生能在降低考試壓力的情況下,把時間用在擅長、有興趣的科目上專注準備,而不會為心目中不重要的科目耗去不必要的時間心力。
招聯會資料指出,前(2017)年的大學招生,全國就已有93%的校系在個人申請第一階段最多採計學測四科成績,因此今年「參採」部分實際的調整幅度並不大;差別較大的地方,是當個人申請遇到「同級分超額」時,往年會以總級分進行篩選,今年則明確規定「不以總級分作為篩選條件」,改以各校參採的科目總和,也就是學測「最多四科」的總和分數去比較、篩選。鬆綁以往學生仍必須顧好五科總級分的壓力。
再者,新制度施行第一年,往年學測數據不能參考的情況下,高三生不易分析落點,可能陷入選填困境,對此招聯會則將在學測成績單上提供「學測各組合成績人數累積表」,讓高三考生收到成績時,可以看到「國英數社」、「國英數自」、「國英社自」等共30種成績組合的人數分布,了解自己成績在各種組合中的相對位置與人數分布,據以作為申請校系的參考。
要領一》跨領域學習 公私立大學都重視
不過,考招制度再怎麼變,最重要的還是學生是否具備學校需要的能力。比如學習力以及英語溝通力,就是大學很重視的能力。
台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主任楊啟榮指出,因應產業環境快速變化,單一專長已漸漸不能滿足職場所需,「為了讓學生和其他領域對話,許多系還會降低必修學分數,讓學生有空間能選修其他科系的課。」楊啟榮說。
另外,也有像交通大學奈米學士班這樣的校系,師資分別來自工學院、理學院、電機學院與生科院,並透過大一不分流、延後分流的設計,讓學生在大三、大四進行雙核心課程選讀,針對奈米電子、奈米光電、奈米材料、奈米生科等四大領域選擇兩個專長領域課程深耕,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班主任吳廣文則說明,全球化下,企業端需要的是具備國際溝通的人才,加上他們也期望學生不只是在台灣具備競爭力,因此在招生時也特別要求英語能力。
楊啟榮則認為,高中生如果平常就會在課餘時間參加世貿等展覽活動,或是預先到大學聽課等,又或是在高中時期自學寫程式,都可以看得出來這樣的學生具備了「學習力」。
要領二》盤點優勢能力、志向交叉比對
跨領域、學習力和英語力是大學教授選才的重點。面對大學個人申請階段,有豐富升學諮商經驗的王牌語文補習班主任吳旻芳建議,在考完學測後到提出申請學校前的這段時間,學生若要妥善安排自己手上的六個志願選項,可以有三個步驟進行規畫:第一,了解各校的篩選條件;第二,了解自己的興趣想法;第三,準備書審所需的加分條件。
在第一步驟中,首先要了解各校系所訂的檢定、篩選、採計科目與相關條件,確認是否符合申請資格,比如校系可能會以學測英文科前標做為檢定條件,申請人的英文成績就必須超過前標,才具備申請資格;再者,越熱門的校系越容易出現同分超額的情況,因此也要根據招聯會提供的「學測各組合成績人數累積表」,確認各校系參採的科目總和分數是不是對自己有利。
第二步驟,就個人興趣和未來就業志向進行綜合分析,以十年後要做什麼工作進行思考,回推自己大學期間應該準備好哪些專業能力,再根據這樣的未來規畫,選擇合適的校系。比如想往美術設計發展的學生,如果選擇的校系能夠幫助他累積影視產業所需的相關能力,未來較不會為22K議題所苦。「有些人認為高中階段談未來就業太早,但我認為這很重要。」
第三步驟,則是準備如多益英語測驗(TOEIC)800分以上的英語成績證明,或各式競賽的參加證明、成果證明,都能為自己能力增加可信度。
以上每個步驟,雖然幾句話就可說完,實際執行卻要花大量的心力投入。吳旻芳分享過去經驗表示,從一月學測結束到三月下旬第一階段申請結束,整整約兩個月的時間都在幫學生進行個人申請的準備工作,「絕對不是只有幾天的事,學生要有心理準備。」
內湖高中輔導老師許艷秋也提醒,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個人申請,建議是真的有想讀的校系,再來準備。如果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想法,可能讓申請的六個志願校系方向很分歧,造成準備期需要花更多的心力;若再加上自己對申請沒把握,同時又準備繁星計畫和指考,只會加重自己負擔。
此外,也要留意各校系面試時間以免撞期。「有學生一口氣申請了六間學校,後來發現有五間都在同一天面試,這樣就很可惜了。」許艷秋說。
要領三》參採組合 國英優先加強不吃虧
今年是學測參採最多五選四規定實施第一年,針對各自需求,各大學校系採用的學測科目組合各有不同,那麼,哪些組合最具優勢,選擇相對多元?根據大學甄選委員會公布的資料,本刊經過彙整統計後得出,在各校系的學測成績參採組合中,排名前五的組合都有國文和英文,光計算前五名組合,其占比約七成,可見國文與英文兩科的重要性(見表一)。
吳旻芳也進一步比對大學選委員會資料,發現採用新制後,國英數三科核心能力相對強勢,「英語不用說,它是每年入學審查的重點科目。從一階的篩選標準來看,今年大學各系對國文的重視也提高了不少。」各校系重視中英文能力,這也正符合教育部針對大學18學群進行高中部訂必修科目關聯性調查的結果(見圖二)。
全國各校系會採用不同組合招生,有的考量自己校系能力需求,有的根據以往招生經驗作為參考,部分採用三科、二科招生的校系,則是為強調對某單一科目的重視。
以採用「國英數自」的成功大學數學系為例,主任林景隆說明,以往個人申請採計四科招收,進來的學生表現都不錯,因此今年經過討論,仍然以這四科招生。而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的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班,因為是全英語授課,為了突顯對英語的重視而捨去數學,採「國英社」的組合。
此外,若不知道想讀的校系採用什麼組合也別擔心,由網路署名「新北市清水高中韋詠祥」製作的網站「學測五選四」,具備關鍵字篩選等功能,可在安排志願學校的過程中省下很多力氣。
要領四》學習歷程 及早累積加分證照
108課綱的考招調整採漸進式調整,在今年確立了學測至多五選四的大原則後,接下來每年的改變,則主要在時程的變動上,以及「學習檔案資料庫」的使用。今年的申請入學與繁星計畫已稍微往後調整,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最晚會在四月底結束,明、後年的時程更預計會延到五月中結束,最終到2022後推到六月初結束,每年距指考時間越來越近,想要兼顧指考,難度可能更高。
同時今年九月入學的準高中生,也會開始採用「學習檔案資料庫」,在2022年面對升學時,僅需從資料庫中提取想要選送的學習歷程,則可降低準備的耗日費時。學生相對要更加用心在各方的學習上,到了高三階段才不會後悔,拿不出合適的學習歷程檔案申請大學。
吳旻芳建議,學生申請時如果能附上具有公信力的能力證明,像是參加奧林匹亞競賽或全國性科展的證明,又或是前面提到的TOEIC 800分以上的證明,都能對申請大學帶來很大的幫助,是學生高中時期可以努力的方向。
最後,不管是透過哪種管道升學,吳旻芳認為,學生儘量不要有「非某系不讀」的想法,更不要因為這樣的理由選擇重考。原因是,相比浪費一年時間心力重考,如果真有想要在哪個學系學習的強烈動機,學生可以考慮先進入大學後,再想辦法申請雙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