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陷入逆境,難免一時感到沮喪煩惱,但順利的從情緒反應切換至認知反應,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先前提過的職棒選手松井秀喜在一九九八年是讀賣巨人隊的強棒,當時他已連續兩年錯失全壘打王的寶座,這一年他決定捲土重來,卻在春訓時傷了左膝,傷勢嚴重到必須動手術的程度。這件事讓他大受打擊,甚至跟母親說出「可能無法再打棒球」等沮喪的話。
不過,松井畢竟經歷過大風大浪,早已擁有很高的逆境力,他很快便轉念並重振心情:「最重要的是如何轉換心情。我每次遇到問題就問自己:『現在能做什麼?』難道我只能懊悔、沮喪嗎?大多數狀況下,我能做的不只如此。我應該還有往前走的選項。」
比受傷更多的是失敗。無論在哪個領域,成功者是最懂得如何與失敗相處的人。松井也是如此。在棒球世界中,即使是爭奪打擊王、打擊率高達三成的打者,失敗率也高達七成。他們每天都在失敗,每天都在懊悔。他們能做的是檢討自身失誤,「我不該打那顆球」「我的打擊姿勢跑掉了」,像這樣回顧失敗、懊悔失敗,接著好好反省,找出下次該怎麼做。
對於面對失敗的方法,松井表示:「為了與失敗共處,我必須集中心力去想『自己現在能做的事』,而非『無法挽回的事實』。」
這一點就跟我在第三章所說,從情緒反應切換至認知反應的最佳範例。
「為什麼我這麼倒楣……」
「好丟臉。」
「公司可能會開除我。」
若像這樣一味情緒低落,只會拖垮幹勁。另一方面,面對失敗或絕境時,若能不糾結於情緒,告訴自己:
「我得想辦法才行。」
「我究竟是哪一點做錯?」
「我該怎麼做才好?」
「這樣的話,接下來我要怎麼做呢?」
像這樣貫徹認知反應就能維持拚勁,成功降低下一次的失敗率。
每個人都會因為失敗感到沮喪,但一味的後悔、沮喪也無法往前走。此時能想的,只有該怎麼做才能往前走。這就是從情緒反應切換至認知反應的表現。不以情緒面對失敗,而是以認知反應處理失敗。即使短暫陷入情緒漩渦,也能很快切換至認知反應。逆境力高的人可以順暢的做到這一點,不僅可以很快的重整旗鼓,每次失敗也能提升自己的實力。
先前介紹的北京奧運田徑項目四百公尺接力賽銅牌得主朝原宣治也說:「克服逆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過,一味沉浸在煩惱裡也沒有任何幫助,不如坦然接受現在的自己,快速轉換心情,找出接下來該怎麼做。」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當人陷入逆境,難免一時感到沮喪煩惱,但順利的從情緒反應切換至認知反應,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看更多《別讓抗壓力害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