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作文變升學關鍵!玩Instagram、開直播...數位孩子,寫作怎麼教?

作文變升學關鍵!玩Instagram、開直播...數位孩子,寫作怎麼教?

黃啟菱

教育

未來Family-生活‧教養‧愛

2019-01-22 15:08

從去年開始,簡稱「國寫」的作文從學測國文科獨立出來,單獨施測,而且分數占國文成績的一半,占分高、比序重,對升學的影響更關鍵。大考作文變難、變重要,是為了搶救孩子的作文能力。而且這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美國的SAT考試與日本的大學入學考也都將陸續調整,各國趨勢類似。

 


現在學生的作文能力變差,跟網路的普及與運用直接相關。從部落格寫作到臉書與通訊軟體流行,從錯別字變多,到斷裂式的書寫,現在則都使用Instagram(IG)、開直播,以影像的分享為主,即便要傳訊息,也大量運用貼圖,連字都不用寫了,寫作能力當然每況愈下。

本期《未來Family》多數受訪老師都指出,作文要好,除了學校老師的培養與訓練,還得搭配家庭教育,積累豐厚的寫作養分。《未來Family》採訪了多位大考作文拿下超高分數的學生,整理出他們的具體做法,供家長參考,並採訪張曼娟、張嘉驊、林明進等多位名家,分享他們的獨到觀察與有效教學經驗。

 

作文對升學的影響愈來愈關鍵

覺得難嗎?這是大考中心去年底最新公布的學測研究試卷。第一題是國文科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混合的題型;第二題則是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從去年開始,簡稱「國寫」的作文從國文科獨立出來,單獨施測,而且分數占國文成績的一半,重要性不言而喻。

會考題型也正在轉變。去年會考作文的題目是「我們這個世代」,考生要在看過引導圖表之後,寫下自己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前年則是要求考生就個人生活見聞,以「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為題寫作。

相較起傳統大考作文題目如「讓生命更豐美」、「一場及時雨」等等,如今的大考作文題目更多元也更具挑戰性,而且在占分高、比序重的情況下,作文對升學的影響也更關鍵。

「傳統的命題作文是可以訓練的,只要你依循基本公式,起承轉合再加上一些名言佳句等,就能拿到分數;但現在的考試,題材跨越學科領域的藩籬,而且強調生活情境,你要腦子裡有料才能寫得好,」新課綱國語文領綱研修委員會副召集人、作文名師莊溎芬說。

作文變難,是為了搶救孩子的作文能力

大考作文變難,教育界都明白,原因是為了搶救孩子的作文能力。「畢竟在台灣,考試確實領導教學,像基測剛開始的前幾年不考作文,高中端就明顯感覺到學生作文變差,後來在各界呼籲之下,才開始考作文,」一位高中老師說。

而且這並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例如,美國的SAT考試2016年開始把寫作獨立出來測驗;日本的大學入學考原本都是選擇題,從2020年開始也會逐步增加簡答、論述與作文題;大陸、香港等地的大考,寫作題目也都陸續調整,各國趨勢類似。

孩子的作文能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長期關注寫作教育的知名作家張曼娟坦言,現在許多學生連寫國字都有困難,對國字的認識很模糊,更不用說連接成詞句或是段落,寫文章已經變成「酷刑」。

十多年前,張曼娟開設小學堂時,主要希望提升學生寫作能力,讓學生寫得更好;現在卻必須將焦點放在把學生帶入門,學會基礎寫作。張曼娟感歎:「從過去希望寫好,到現在只先求會寫,如果沒有更重視奠基中文能力,以後要教孩子的,恐怕是怎麼寫中文字。」

莊溎芬則觀察到,現在學生的作文能力變差,跟網路的普及與運用直接相關,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階段。

階段1:十幾二十年前,部落格開始流行,許多學生的寫作活動從紙本轉移到部落格上。當時最明顯的現象就是錯別字變多,因為寫作都用打字,不需要一筆一畫寫字,但至少,當時的寫作還是寫一個篇章、有結構性在。

階段2:約莫十年前,臉書與通訊軟體開始流行,書寫打破了組織、結構。臉書上的書寫大多是斷裂式的,文句之間沒有脈絡邏輯,甚至只有單句就PO了。

階段3:現在大家都玩Instagram(IG)、開直播,以影像的分享為主,即便要傳訊息,也大量運用貼圖,根本連字都不用寫了。

作文變升學關鍵 玩Instagram、開直播 孩子寫作怎麼教?
 

寫自己想寫、要寫、該寫的,才是王道

學生作文不好,但考試又要考,補作文的風氣愈來愈興盛,而且許多補習班為求速成,直接教學生背範文、背套路。曾任會考寫作測驗閱卷召集人的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昭旭說:「這根本是『歧途』,寫作文用背的,老師一看就看出來了,閱卷老師要看那麼多卷子,怎麼會分不出來你是不是背來的呢?這是沒什麼用的。」

建中退休名師、《國寫笨作文》作者林明進也說,如今的考試型態,「寫你想寫的、寫你要寫的、寫你該寫的,這才是王道,」考生千萬不要套招,亂背別人準備好的文章,結果會是死路一條。

曾昭旭說,作文要好,最基本的功夫仍在閱讀的累積,以及生活經驗的拓展。莊溎芬進一步表示,寫作就像是烹飪,要有好的火候、要學搭配菜色,這些技巧學校老師可以訓練,「但烹飪的材料從哪裡來?材料是學校老師沒辦法給的,尤其是現在的考試,跟過去不一樣,要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想法。」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柯華葳曾以「讀寫素養」為題,進行深入且大規模的研究。結果發現,閱讀素養好的人,寫作素養也會好,「而影響閱讀素養的最關鍵因素就是閱讀興趣,所以最根本的,是要給孩子讀好的讀本、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

讀與寫是最關鍵、基本的素養

讀與寫,是一體的兩面,也是最關鍵、基本的素養。柯華葳強調,每個人不論是要解決問題、累積知識、發展潛能、參與社會等等,都需要讀寫素養。她以去年底的公投選舉為例,「資訊那麼多、那麼亂,你要有閱讀的素養才能判斷,而你想要表達你的看法,就需要有寫作的素養。又比方說,你要找工作,也得會寫履歷吧!」

柯華葳說,孩子未來要面對的世界很複雜,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閱讀,「從小就開始陪伴孩子閱讀,引導孩子讀好的作品,讓孩子慢慢有思考的習慣,再透過寫作,去發展高階思惟,孩子會一生受用。」

作文變升學關鍵 玩Instagram、開直播 孩子寫作怎麼教?

這三招,為「寫作存摺」儲值

多數受訪老師都指出,靠學校老師的培養與訓練,學生要在大考作文中拿到中上的成績不會太難,但若想頂尖,就得搭配家庭教育,積累豐厚的寫作養分。    本期《未來Family》採訪多位大考作文拿下超高分數的學生,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從小父母就積極陪伴、打好閱讀基礎,長大後也持續自發性閱讀。以下是他們的具體做法:

一、從小養成習慣,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目前就讀北一女的林昀宣,去年會考測驗的作文被心測中心選為範文。她回憶說:「從小陪我成長的就是各種故事,爸媽會唸故事給我聽,每天睡前也都會聽故事CD。」而且家裡的遙控器還被管制,她有空時只得看書。後來她把家裡的書都看光了,便開始到圖書館借書看。另一位會考獲選範文的邱子茵則記得,爸爸有空時總是在看小說或雜誌,耳濡目染之下,她有空也會拿起書來看。

去年學測作文獲得特優的沈佳慧說,小時候媽媽常常唸繪本給哥哥跟她聽,就算她偶爾坐不住或放空,媽媽還是不放棄的繼續唸。上了國小以後,她發現圖書館有很多好看的書,從此會自己去找書來看。

二、雜食性閱讀,跨領域涉獵:如今的大考題型強調跨領域,類型、主題不設限的「雜食性閱讀」,最能因應新作文趨勢,不僅能累積各領域的背景知識,還能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在考試時快速掌握文章重點。比方說,林昀宣從兒童繪本、《國語日報》、童詩,到兒童版成語故事、中國經典文學,甚至西洋青少年小說《波西傑克森》、《哈利波特》到漫畫《怪醫黑傑克》、《名偵探柯南》等,她都看。

「再長大一點,我也會看媽媽從公司帶回來的財經雜誌,甚至連傳單也要隨手拿來看,」林昀宣笑說。

沈佳慧也是從侯文詠到金庸、從文學到自然科普都愛看,甚至會讀報章雜誌上關於庫德族與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公投、川普新亞洲政策等專題報導,覺得吸收新知很有趣。

三、定期定量,持續積累不間斷:很多孩子的閱讀之路,到中學時就斷了,但這些作文高手即使課業繁忙,仍然保持定期定量的閱讀。例如沈佳慧在中學六年期間,每天睡前都會看課外書當成休閒。

106年學測作文全台最高分、現在就讀北醫醫學系的阮俊儒,從小就會看《兒童天地》等刊物,有定量閱讀的概念,即便是在大考前也會每天閱讀,真沒空時就翻翻報紙,看看國際新聞、社論、副刊等。他強調,閱讀不是走馬看花,「你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看了之後想一想,記得問問自己:有沒有學到什麼事?有什麼反思?」

延伸閱讀:

1.面對未來,孩子需要基本功與邏輯思考力

2.父母有多用心,孩子的天賦就有多自由;你的孩子,是世界的唯一

3.一句「你今天有照顧自己了嗎? 」,勝過100句要孩子喝水、穿衣的嘮叨叮嚀

4.分數只是一時的,面對分數的態度才是永遠的!

5.好男人是從小教出來的:懂得尊重女性,就會更懂得看重自己
 

延伸閱讀

全北京最優秀的學生有七成都在這補習!中國「學霸補習班」這樣複製菁英教育
全北京最優秀的學生有七成都在這補習!中國「學霸補習班」這樣複製菁英教育

2018-12-22

專訪童子賢:考差一兩個學校,真的沒那麼嚴重...不被AI取代才是重點
專訪童子賢:考差一兩個學校,真的沒那麼嚴重...不被AI取代才是重點

2018-12-07

「我也是被罵大的,為什麼小孩不行?」愛罵人的父母,小孩更容易行為偏差
「我也是被罵大的,為什麼小孩不行?」愛罵人的父母,小孩更容易行為偏差

2018-11-28

睡不飽,成績不會好!全台有15%青少年「沒睡好」...這樣睡出競爭力
睡不飽,成績不會好!全台有15%青少年「沒睡好」...這樣睡出競爭力

2018-11-27

美國加州立法「禁止中學早上8:30前上課」破局!
美國加州立法「禁止中學早上8:30前上課」破局!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