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一個過程,剛開始需要為自己營造出一條路徑,比如調整環境、培養習慣、召集同伴等。
改變為何這麼難
想要改變,首先需要瞭解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改變,希思兄弟從幾個小實驗開始,帶我們走入改變的世界。
為什麼改變這麼難
改變看似是個人的問題,實際卻是情景的問題。對環境做出一些微小的調整之後,人的行為可以發生大幅度的改變。
改變很難的第二個原因:看似是懶於改變,實際上是因為缺乏動力。改變很難的第三個原因:看似心生抗拒,實則方向不明。
針對改變困難的三個原因,我們要如何行動呢? 你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步驟執行:
•調整環境
大家都有去銀行櫃台辦事的經歷。以前是排隊,但有的窗口快,有的窗口慢。這邊排著,一看,那邊快,換到那邊之後,這邊又快起來了,甚至有人因為排隊吵架。
現在呢? 都是排隊取號,大家坐在休息區等著,叫到號的到窗口辦理業務。績效改進中有一句經典名言:「技控優先於人控。」先在技術層面上改變,也就是改變了環境,再改變人就會容易很多。
醫院每年因為發錯藥致人死亡的案例不少。一開始可能會指責護士太不負責,但如果瞭解實際情況,你會發現護士太容易發錯藥。護士配藥的環境十分嘈雜,任何一個人與他說話都可能影響他配藥的準確度。
可能正配著藥,患者家屬跑來:「能不能給我們拔個點滴? ×× 床要大小便,快去幫幫忙吧。」
醫生也可能來問:「你去看看×× 床情況怎樣。」更別說工作之外的閒聊。
如果護士回答:「我正在配藥,別跟我說話!」
患者和醫生一定會生氣:「你這是什麼態度!」
後來醫院想了一個辦法,他們做了一個顏色鮮豔的背心,正背面都寫著「配藥中,勿打擾」。
只要護士穿上背心開始配藥,誰跟他說話他都可以不予理睬,也不需要向詢問人解釋。這讓美國的護士在六個月的時間內,配藥出錯率下降了四十七%。現在這個方法已經推廣到全球,很多醫院也在採用。
其他行業也會有這樣的關鍵時刻,比如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最容易出事故。於是航空公司就有一個規定:只要飛機高度低於一萬英尺,飛行員必須保持靜默,嚴禁和任何人交談。人員改進看似困難,但環境改善要容易得多,而環境的變化往往會帶來人們行為習慣的顯著變化。
•培養習慣
《改變,好容易》對於養成習慣有一個好的建議:「設定一個行動扳機,把決定權交給環境。」
每天上床睡覺前,看半個小時的書;送孩子上學後,跑半個小時的步;上班坐下後,先列全天的工作安排清單。這樣可以避免實現目標時受干擾,持之以恆,習慣就很容易養成了。
•召集同伴
如果大街上只有你一個人,別人摔倒了你會立刻回去幫他。而一旦人來人往,大家都會觀望,幾乎沒人會行動,這就叫同伴壓力。我們在街上遇到壞人或者東西被搶時,千萬不要朝一群人喊幫忙,最好只找一個人。
網上有PO文介紹,如果女孩在路上遭遇壞人綁架,緊急情況下應該踢翻旁邊的車,摔路人的手機,砸壞某樣東西,也是同樣的道理。把矛頭轉向一個人,他可能更願意幫你。
如果我們想召集更多的人一同行動,就要打破同伴壓力。最好的辦法是各個擊破,先從自己開始,然後從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攻克。不行動的同伴壓力逐漸減少,行動的同伴壓力開始增加,原來的壓力變成了動力。從硬環境到軟環境都在變化,改變就自然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