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卡達王室出資、以卡達首都杜哈為基地的國際電視媒體「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透過英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等多種語言,目標相準全球閱聽眾,提供伊斯蘭視角的國際新聞內容。
得天獨厚的環境,讓半島電視台從911事件後開始引發全世界關注,甚至被譽為「中東的BBC」,在競爭激烈的英文媒體市場中以獨特觀點,替重大國際新聞事件帶來不同的詮釋角度。
半島電視台隸屬於卡達王室出資的半島媒體集團,1996年正式開播,初始目標希望從2001年開始營利。然而,半島電視台雖有廣告收入,其本身卻無法自給自足,主要經費來源仍仰賴王室資助。
提供完整的中東資訊 為弱勢發聲
半島英語新聞台(Al Jazeera English)則於2006年開播,是全球第一家總部位於中東地區的英語新聞頻道,播出的節目包括新聞及時事分析、紀錄片、現場辯論、時事、財經與體育節目等。全球超過十億的非英美觀點英語使用者中,它瞄準其中的潛在觀眾,提供地區性的聲音以及全球性觀點。摒棄過往新聞頻道採用的「中心指揮」的方式,而是由設在杜哈、吉隆坡、倫敦、華盛頓特區的製作中心「接力式」製作新聞,被戲稱為「跟著太陽跑」。
「與其說半島電視台是中東CNN,我認為它更接近中東BBC。」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林照真認為,嚴格來說,半島電視台有廣告,不能直接被定義為公共電視台,但在中東媒體圈內,本著替弱勢發聲的精神,提供國際新聞上所缺少的阿拉伯觀點,這樣的公共性質,仍讓半島電視台在廣義上可稱為公共電視。
從阿語台到英語台,林照真表示,半島電視台在新聞議題篩選上,一路走來都秉持著「為沒有聲音的那邊發聲(voice for the voiceless),與西方主流媒體的標準有很大不同。目前西方社會媒體環境,林照真指出,除非是ISIS般大型恐怖事件,否則許多阿拉伯世界的紛爭、內戰、起義等,鮮少佔據重要版面。
正因如此,半島電視台就像是要把缺了要角的拼圖拼湊起來般,對於阿拉伯世界有關的新聞,報導頻率、深度,都遠超出於西方媒體,反映出阿拉伯世界長期被忽略的聲音。而這樣的作法,也讓半島電視台對於主要競爭對手如CNN、BBC等,經常採取批判的態度。
林照真舉例,半島英語台官方網站上就曾經多次提到,西方媒體在國際新聞報導上忽略了伊斯蘭世界許多現象,當西方國際媒體大肆報導白人遭槍殺時,卻忽略敘利亞、伊拉克等國,有為數更多的平民百姓,無辜遭受恐怖攻擊。這些事件在西方媒體的眼中,往往只看見死傷人數,忽略了問題背後的深層因素。
今年暑假才剛赴半島電視台實習兩個月的台大新聞研究所學生江玟觀察,半島電視台選材上主要關注中東議題,其次是非洲,再來才是主流歐美國家中和中東有關的新聞事件。針對特定議題如敘利亞戰爭、難民、葉門戰爭,半島電視台更是採取高規格新聞專題方式製播,不計成本地投入大量人力與時間。
善用社群媒體 與閱聽眾互動
或許是因為市場的稀有性,江玟發現,半島電視台有許多來自非洲的觀眾,另也有不少來自南亞如印度等國的觀眾。以她最感興趣的節目《Newsgrid》為例,《Newsgrid》採雙主播方式播報,其中一名社群媒體主播,會在節目現場中以平板電腦和觀眾分享twitter上最夯的議題、與收看直播的閱聽眾互動。過程中,許多觀眾會自稱自己來自非洲或南亞地區。
林照真表示,事實上在競爭激烈的英語媒體市場中,半島電視台仍有許多努力空間,所幸透過網路,讓半島可以在市場以外,做出更多觀點、議題之爭。每逢阿拉伯世界有重大事件發生,半島往往是許多觀眾接受訊息的首選。
針對台灣未來有意打造英語公共電視台,林照真表示,台灣目前是華人社會裡唯一新聞自由的國家,確實有機會扮演如半島電視台在中東地區的角色。若因財力及預算有限時,仍可透過網路作為媒介,讓世界更能看見台灣。
江玟則以實習經驗建議,半島電視台組織分工明確,有專門蒐集資料、企畫專題的團隊,讓記者在外採訪無後顧之憂。而台灣民眾使用社群媒體頻率高,亦可以參考半島電視台直接與網友面對面討論新聞的互動模式。
卡達半島英語新聞台
成立時間:2006年
目標觀眾:非英美觀點的英語使用者
播送地區:全球
經費來源:卡達王室出資,部分來自廣告收入
經費:創台費超過十億美元(約台幣312億元)
特色:為沉默者發聲、接力式製作新聞節目類型: 新聞、紀錄片、議題調查、其他各類節目
本文選自《English Career》第66期
延伸閱讀》米其林首位台籍董座毛健行 教你學校學不到的成功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