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大家應該都摩拳擦掌,準備在尾牙中一舉奪得頭獎吧!抽獎固然讓我們充滿期待,但很多時候,為了表示「與民同慶」,老闆常會要求員工在尾牙進行小型「團隊合作練習」:上台表演。但是這些活動真的能夠打造團隊向心力,讓同事相處更融洽嗎?
文/戴羽
根據演化論,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因此,我們需要和他人溝通、害怕寂寞,同時也靠著彼此合作征服比我們更快、更大、更兇猛的野獸。為了要讓更多的人合作,我們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儀式,以分別敵友。
古代周武王打敗了商朝後,就設立了「禮」,一種祭拜天地神鬼的儀式。不管你是周人還是商人,拜的是什麼神明,只要你使用同一套儀式,你就是「自己人」;反之,你就是「化外之民」。
而今天,同樣的「儀式」也被帶入了職場。因此,公司們樂於舉辦各種「團隊合作練習」活動,為的就是要讓公司裡的每一位同仁都覺得是「自己人」。
但有時候,「團隊合作練習」不但沒有讓同仁們更融合,反而加深了彼此的成見。本文將討論為什麼「團隊合作練習」為公司帶來的效益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高。
創新點:「團隊合作練習」不但會在公司內建立「小圈圈」導致分化更嚴重,還可能會讓我們對特定的人偏心,事情無法秉公處理。
本文 4 大重點:1. 分組競賽沒有處理好,會讓公司內出現不同的「小圈圈」。2. 「外人」被罰和「自己人」被獎勵一樣開心,「團隊合作練習」讓大家變偏心。3. 「學習差距」讓我們很難將「團隊合作練習」中的技巧學以致用。4. 「強制社交」讓人退避三舍,公司要明確分辨「社交」與「團隊合作練習」。
1. 分組競賽沒有處理好,會讓公司內出現不同的「小圈圈」
很多「團隊合作練習」都會將公司成員分成不同小組,然後參與各種競賽。例如:漆彈、密室逃脫、或是各種球類運動。但在競賽過程中,這些小組很會因為敵愾同仇,提升了小組內的向心力。但是和其他競爭小組的關係,卻因此而變差了。
尤其是當這些不同的小組是分別由公司內不同部門所組成的時候,這個問題會變得更明顯。試想想公司內的業務部和技術部原本就因為業務性質不同而產生摩擦。而公司還讓它們各組一隊參加漆彈射擊活動。活動後,很自然的就是部門內的關係加深了,但是部門之間的關係卻可能因此變得更差。
而當主管們被要求參與這些活動時,事情可能變得更糟糕。筆者曾經參與過一場由公司舉辦的漆彈活動。在活動一開始時,幾位平常管理手法比較嚴厲的主管,馬上就變成了大家的目標。大部分參與活動的人,不管自己被分派到哪一隊,都在第一時間對著這幾位主管開火。而當主管們咆哮著反擊時,我們很快的知道玩過火了,而紛紛舉手投降。在當天回程的巴士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說話,車上一片肅靜。當然,我們和主管的關係自然變得更差。而那幾位主管之後也都形成了他們自己的「午餐小組」,不再和我們一起午餐了。
2.「外人」被罰和「自己人」被獎勵一樣開心,「團隊合作練習」讓大家變偏心
「團隊合作練習」除了讓公司內派系更明顯,有時也會破壞我們對一般人的信任。
行為與腦部科學家 Nick Hobson 為了要證實「儀式」會導致信任感減弱,找了 100 名學生來參與實驗。首先,他準備了一系列佈滿小圓點的圖片,然後要求學生們每天評估特定圖片上有幾個點。他特別要求其中 50 位學生在每天評估前進行固定的「儀式」;手高舉過頭、頭要低下、眼睛一開一合。
一週後,Nick 讓所有學生參與一個涉及金錢交換的遊戲。他發現,有進行「儀式」的學生,會願意將更多的錢交給另一位進行「儀式」的學生。因此,Nick 判斷,這些「儀式」將會導致我們對特定的人「偏心」。
因此,在公司裡,「團隊合作練習」不單會將員工分成「自己人」和「外人」,而且還會導致員工對特定的群組「偏心」,在下決定時,就無法只思考這是不是最佳的決定。
另外,Nick 用腦電圖偵測這些參與實驗的學生的腦部活動,發現當「自己人」收到獎勵時,被偵測的學生會覺得這等同與「自己」被獎勵。更嚴重的是,當「外人」受到懲罰時,被偵測的學生同樣的會覺得這等同與「自己」被獎勵。
回到職場,如果將上述的「外人」換成是另一個部門的同仁時,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些活動讓我們產生的「偏心」對公司整體的向心力是有負面的影響的。
3. 「學習差距」讓我們很難將「團隊合作練習」中的技巧學以致用
另外,從個人學習的層面來看,「團隊合作練習」活動很多時候無法讓我們學到能夠在工作上使用的技巧。
Kate Mercer,領導顧問公司 Leader Lab 的聯合創辦人認為,我們在活動中學到很多的技巧,但是,要將它正確的運用在工作上其實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們或許可以在活動中找到可以和工作連結的技巧,但是,要有效的將它帶回到辦公室內,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正如很多公司愛舉辦的「造船遊戲」,我們或許能夠從中學到合作的重要(大家一起才能把竹筏建好)、基礎和設計的重要(不然竹筏在航行時會散開或者下沉)、以及犧牲的必要(如果團隊每個人都踏上竹筏,它一定會很慢。要快,就要讓幾位比較輕的隊友上去操作,其他隊友在岸上打氣就好)。但是,在完成這些活動,回到公司後,我們很難會將上述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工作上。
4. 「強制社交」讓人退避三舍,公司要明確分辨「社交」與「團隊合作練習」
除了學到的東西難以實際運用,很多人很害怕「團隊合作練習」活動其中一個原因是「強逼參與」。
Kate 表示,很多人不喜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這可能因為他們自信、能力、或是溝通能力不足。而有的人甚至擔心在活動中會導致他們被羞辱或尷尬。對他們而言,「團隊合作練習」活動不但沒有達到促進參與和提升忠誠度,反而在他們和其他員工間建立了鴻溝。
例如有些公司喜歡辦一些比較需要體力的活動如登山或到某處騎腳踏車。如果強制體力不好的同仁參加這些活動,他們會因為擔心拖累整個團隊的進度,而變的更有壓力。這可能導致這些同仁,在回到辦公室後,會更刻意保持低調,以期望別人會忘記他們體力不好的糗事。
Kate 還說,很多公司其實將一般的「社交」活動和「團隊合作練習」活動搞混了。社交活動是必須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強制任何人參與。而最有效的「團隊合作練習」,則是應該使用原本就需要完成的工作來規劃。例如:請每位員工向同仁介紹他的長、中、短期工作規劃,或是請同仁分享彼此在工作上需要的協助會是更合適的「團隊合作練習」。
這樣的安排,不但讓「團隊合作練習」更有意義,而且也能夠直接的在工作上看到好處。特別是,很多類似的工作是需要進行的,但是團隊卻找不到時間來做的。因此,與其花時間在「玩樂」,不如直接將那些時間用在這些可以提昇團隊向心力,而且又對工作有實際用途的事情上。
看了上述的討論,你覺得你公司的「團隊合作練習」活動有真的達到它想要的目的嗎?還是它只是淪為讓大家在工作之餘可以一起去忘記煩惱、盡情享受的社交活動?如果是這樣,那或許下次公司在安排「團隊合作練習」時,你可以建議嘗試一下 Kate Mercer 的方法,說不定會因此為參與者帶來更高的價值。
本文獲「創新拿鐵」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