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同溫層症候群》你寧可用手機跟臉友聊天,也不想跟一起吃飯的朋友講話嗎?

同溫層症候群》你寧可用手機跟臉友聊天,也不想跟一起吃飯的朋友講話嗎?

2018-12-14 11:57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們花更多時間在透過網路和價值觀相近虛擬社群交流,在無意間加強以價值觀為核心聚集的同溫層,我們的虛擬身份(臉書/Line/IG)在人際互動上的重要性也逐漸提昇,乃至於我們活在一個個以價值觀為核心、由網路構築的同溫層培養皿中。

文/劉昌豪

選舉過後,讓許多朋友呼天喊地的便是「同溫層太厚」,亦即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大多數的立場都和自己相同,以至於過度樂觀地看待本次選舉的結果。太平洋和臉書都沒有加蓋,理應沒有任何實質障礙阻擋不同想法與價值觀的人溝通。

究竟為何開票結果出爐,許多人才驚覺原來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

首先要認清的是,雖然許多黨國時代的體制與思想仍處處可見,隱藏在傳統的教育體制或不成文的習俗規範當中,但大致上,現今社會政治正確的主張是多元與自由,意即台灣的社會目前並不存在某個擁有實質權力控制思想的組織。

傳統思想還沒消失(且仍佔多數)、社會又不限制思想,當今的社會思想百家爭鳴的狀況自然得以想見。

就像國中、小的班上會自然形成一個個的小圈圈;尋求社會支持的人類在沒有強制外力干擾的狀況下,也會和共享相近價值觀的人聚集與尋求慰藉,而這些共享不同價值觀的集合體,便是我們所謂同溫層

你的臉書比你的臉重要

大太陽下沒新鮮事,上面這些現象早在黨禁報禁解除時就已大鳴大放過了,但為何這類現象在此次選舉影響甚鉅?

大家可曾思考過,在2008和2018大選前,我們接受到的主要資訊分別來自哪裡?如果你的答案是電視、手機,恭喜你來到21世紀。

收看電視時,我們屬於被動的資訊接受方,任由新聞媒體餵養經揀選的資訊;然而2018的今天,任何台澎金馬自由關稅領域連得上網路的人都能在臉書發表自己的想法,而我們對於不同臉書內容的反應(包含停留時間、按讚、留言、分享、點選貼文內的連結等)都會透過臉書演算法,成為未來臉書系統決定要優先提供你何種資訊的依據。

也就是說:你愈投入的內容,愈有機會出現在你的臉書上。

久而久之,個人臉書上就會充斥你有互動過(通常是你認同或喜愛)的內容,臉書便成了最大型的同溫層培養皿。

當資訊由被動灌輸轉為主動揀選,我們更可能只看到自己喜愛的內容,進而形成不斷放大原有價值觀的正回饋環路。此時臉書的另一項功能發揮作用──社群,亦即共享相近價值觀的人以臉書為聚集地展開交流。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們花更多時間在透過網路和價值觀相近虛擬社群交流,在無意間加強以價值觀為核心聚集的同溫層,我們的虛擬身份(臉書/Line/IG)在人際互動上的重要性也逐漸提昇,乃至於我們活在一個個以價值觀為核心、由網路構築的同溫層培養皿中。

你寧可用手機跟臉友聊天,也不會用嘴跟鄰居的臉聊天

就如開頭所述,缺乏集中管理的多元社會會形成各式各樣的同溫層,網路跨越地緣的限制使無遠弗界的同溫層能夠依價值觀而聚集,我們的社會不再像過去,是個不同理念、想法的人願意密切交流對話的實體空間,而是透過虛擬身份,選擇性地和與個人價值觀相近的社群取暖的網路空間。

我們漸漸習於活在一個個以不同價值觀為名的培養皿中,乃至於對培養皿外的世界逐漸麻木或不聞不問。只在公共事務與政治議題等必須牽涉到實體空間的他人時,不同的培養皿之間才可能為了利益和理念而針鋒相對。

而在台灣的社會結構下,同溫層的固化可說是多元社會的原罪。至少想聊天時,我會優先選擇和臉友私訊/通話,而非敲敲鄰居的房門,問他最近過得如何。


本文獲「思想坦克」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不高調、沒理念、拒絕人情關說...黎智英辦「蘋果」:就是滿足人的需求
不高調、沒理念、拒絕人情關說...黎智英辦「蘋果」:就是滿足人的需求

2018-12-12

梁文傑:公投不等於民主,公投門檻越低不等於越民主
梁文傑:公投不等於民主,公投門檻越低不等於越民主

2018-12-11

過勞之島、無後之國...大學教授:台灣不是缺工,缺良心
過勞之島、無後之國...大學教授:台灣不是缺工,缺良心

2018-12-07

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愛情裡誰是小三?誰是小王?
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愛情裡誰是小三?誰是小王?

2018-11-29

「害怕中國到什麼程度?」東奧正名公投告訴我們的事
「害怕中國到什麼程度?」東奧正名公投告訴我們的事

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