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

2018-12-10 15:49

圈子外的人,看到的是發生的現象;圈子裡的人,看到的是內在的邏輯,才會早一步嗅到行業目前的變化和未來的方向。

有一次和微博公眾號大V(獲認證的意見領袖)的錢皓見面,聊關於新媒體未來垂直內容的商業模式,互聯網金融和跨境金融的未來。他之前在IDG(International DataGroup,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為全世界最大的資訊技術出版、研究、發展與風險投資公司。),對行業的洞察和判斷前瞻且獨特。

 

聊天的過程中,他說了很多觀點,其中最讓我有共鳴,也是談話中最有價值的觀點是,如果真正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儘早的融入行業內部圈子,更加核心或者更加前端,圈外人只有等到變化了才行動,就太慢了。

 

我自己是心有戚戚焉的,真的就是這樣。

 

你的圈子就是你的眼界和格局

 

人們常說一句正確的廢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但問題是如何做正確的選擇呢?前提是要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那麼如何獲得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界呢?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

 

在各個行業,圈子外的人,看到的是發生的現象;圈子裡的人,看到的是內在的邏輯,才會早一步嗅到行業目前的變化和未來的方向。在事件還沒有成氣候前,在獲得大眾認知和理解前,提前做好布局,越早踏出一步,越能獲得寶貴的時間優勢。要知道,現在的商業,做一件事情,時間的早晚,往往是能決定成敗的。一條跑道就那麼多人,早進來的人卡住了位置,外面的人,要麼沒機會進來,要麼花更大的成本擠進來。

 

就像微信公眾號,二○一三年羅輯思維(按:為中國媒體人羅振宇與朋友共同創業的純網路節)和網路作家菜頭等第一批進場時,一片藍海。二○一六年羅輯思維七百多萬用戶訂閱,十三.二億估值,論商業變現能力,可以說是互聯網第一大帳號;二○一四年財經作家吳曉波開了吳曉波頻道,搶占財經自媒體領域,不到兩年時間累積了兩百多萬用戶訂閱。其實論當年的江湖地位和名氣,吳曉波是在羅振宇之上的,但就是來晚了。二○一五年大家都看明白自媒體的IP魅力和流量價值,開始紛紛搶占時,此時的獲客成本已經更高。

 

藍海已經變成紅海。如今當還有人說我想開通個微信公眾號來創業時,我們也只能付之一笑了,因為現在都已經是直播和行動視訊的時代。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錢皓說,今年AI和VR很熱、很火,但是並沒有真正體驗過,無法理解這個技術革命的價值,前段時間去了趟矽谷,開始真正相信這玩意兒真的能改變世界。你不在這個行業內部圈子裡,你無法深刻理解一樣事物的現在和未來。等大家都理解、明白過來時,你再進場,就沒什麼機會了。

 

不要等風走了再行動。

 

平臺就是圈子

 

半年前,我之前的助理拿到上海奧美的入職通知書,開始了廣告人的職業生涯,這半年我和她都在各自領域低頭耕耘,聯繫不多。某天在上海時,約她吃午飯,從氣質、談吐、想法,能看出這半年她在奧美的成長。

 

「在這裡,能夠跟甲方全球級別的人一起開會,內心經常很心虛,想想就我這資歷,怎麼可能呢?」

 

她說到奧美後,陸續收到好幾家,當年她投簡歷時,被拒絕的公司的入職通知書,之前是3.5A級的,現在她是4A(按:美國廣告代理商協會的簡稱,全稱為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協會成員承擔著全美七○%至八○%的廣告業務量,目前進入中國的國際廣告公司多為該協會會員。)了。之前愛理不理,現在高攀不起,算是對這句話的詮釋了。況且還那麼年輕,就踩在了一個較高的平臺,前途不可限量。

 

我現在開始覺得在不同級別的平臺,對一個人同樣程度努力的付出所帶來的效益,完全是不相等的。就像之前是靠販賣自己的勞力賺錢,後來開始用資本賺錢,再往後開始直接用資源賺錢,付出可能越來越少,但是回報越來越大。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同一個段位的平臺,儘管孜孜不懈的辛勤工作,頂多就是獲得穩定線性增長的收入或成長曲線,肯定追不上房價增長的速度。但是如果能進入一個更高的平臺,會發現整片天空都是不一樣的,思考的高度和連貫度也大有長進——恭喜你,進入職業的快車道了。

 

並不是說努力不重要,只是,我們真的需要有更正確的努力姿勢。因為在當下,辛苦是廉價的,對吧。

 

先在你的那一行混出江湖地位

 

做文化傳媒和互聯網的,多半都要搬到北京來,哪怕北京各種硬體設施實在糟糕,因為這些圈子都在北京。行業最優秀的人和最雄厚的資本在這裡,你不來到這裡,就可能一直是霧裡看花、隔岸觀火。看到的不夠直接,就導致理解不夠深刻、行動慢半拍、一直都是圈外人。

 

一線城市的房價暴漲,除了周邊城市也跟著漲,其他二、三線城市似乎沒什麼動靜,這就是一線城市巨大的虹吸效應(按:指具有優勢地位的城市,能夠將周邊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資源要素吸引過來。)。而圈子也是一樣,資本和人才都在高密度的地方。

 

有很多人不滿足於現狀,不甘平庸,但是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改變,因為自己四周的圈子就是自己眼界所能及的世界,看不到更多元的可能性。所以我為什麼還是一個大城市論者,說白了,就是圈子更密集、更前瞻,帶來更豐富的可能、更高維度的視野。當身體在城市圈子裡時,每天都有可能與四周的訊息、各個行業的人,發生碰撞、擦出火花。說不定某個機會或風口就被你抓住,一下子起來了。如果你在千里之外的小城,除了每天冥思和臆想,難道要等機會自己長腿飛奔向你嗎?

 

我平時一半的時間在香港,另一半的時間在北上廣深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沒辦法,資源的密集度讓業務集中在這些城市裡。前段時間新世相的活動「四小時後逃離北上廣」(按:為一營銷活動,宣稱在限定的四小時內趕到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的機場,共準備了三十張往返機票,馬上起飛,去一個未知但美好的目的地。),撩了大眾想要短暫離開的敏感神經,但心裡都清楚,這是逃離不了的北上廣。這些城市,就像是黃埔軍校,在這裡歷練幾年,思維、格局、想法,都會不斷的更新和迭代。和時代同步是很重要的。

 

當然,這不是沒有風險,因為進入一線城市並不保證一定會融入圈子,在城裡的大海裡淹死了,或者一直漂浮著上不了浪潮之巔,機率也是很大的。風險和收益的規律,放在哪裡都合適。就像當年如果我沒有選擇去香港,就趕不上大眾海外資產配置的這一波浪潮,也不會想到開公眾號做自媒體,更不會有後面的故事。

 

你也許不能預見未來,但至少能增加被幸運女神看上的機率。不管未來是什麼樣,總要先把自己這副皮囊扔進這座城市,嗆幾口水,只要沒有淹死,慢慢學會游泳、慢慢學會掌控,當下一波大浪真的來時,看有沒有機會,站上浪潮之巔。

 

還有一點,進入一個圈子,和融入這個圈子,是兩碼事。畢竟,真正混好圈子的難度,不亞於混進一個階級。我們能做的,也只有不斷修練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為行業專家,獲得業界認可、獲得江湖地位,才能真正成為圈內人。

 

另外,時間別拖太久,一步慢,步步慢。

延伸閱讀

為什麼我們走不出舒適圈?原來大腦有這3個抵抗機制
為什麼我們走不出舒適圈?原來大腦有這3個抵抗機制

2018-12-06

放棄主播夢跳出舒適圈 他靠這招幫OB嚴選前進東南亞
放棄主播夢跳出舒適圈 他靠這招幫OB嚴選前進東南亞

2018-07-20

我該跳出舒適圈嗎?
我該跳出舒適圈嗎?

2018-03-16

你的財富大小,就等於你的舒適圈大小!
你的財富大小,就等於你的舒適圈大小!

2017-04-27

想改變不是用說的,請跳出你的舒適圈!
想改變不是用說的,請跳出你的舒適圈!

201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