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步習慣的養成,就是通過儀式感建立的。提前一天準備好跑步裝備放在顯眼的位置,提前下載好跑步時聽的課,第二天起床的流程是喝小杯溫開水、換上衣服、打開手機戴上耳塞,開始跑。
國慶回了老家一趟,在老家數天的時間裡,我居然胖了快3斤。
之前在回家的路上,我在心裡對自己說:這次是回去休息的,主要的任務是吃吃喝喝睡睡遛娃。
連原本計劃著帶電腦回去寫幾篇原創文的,也在最後一刻隨便找了個理由放棄了。
回老家,是我開啟放鬆、度假模式的場地切換式儀式感。
8號從老家往到深圳後,我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條信息:
深圳,是我開啟自律模式的一種場地儀式感。
02
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建立儀式感?
養成一個習慣
人們普遍會認為,要養成一個習慣很難,因為人都是貪新鮮和有趣的,3分鐘熱度後,繼續堅持,需要意志力,所以會很容易放棄。
但如果結合儀式感,會讓你想要養成的習慣,變得更有新引力一些,從感覺上變得不再那麼難。
我跑步習慣的養成,就是通過這種儀式感建立的。
提前一天準備好跑步裝備放在顯眼的位置,提前下載好跑步時聽的課,第二天起床的流程是喝小杯溫開水、換上衣服、打開手機戴上耳塞,開始跑。
切換一種狀態
我最忙、最累的時候,應該是在互聯網公司當運營總監的同時,經營著自己的副業事業的那個階段。
有時候開會到7點多,緊接著8點就有直播課,時間咬合得非常緊湊,常常是7點40左右到家,給我講課做準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把時間留出來做講課的準備好,還是建立講課前的儀式感?
在做了嘗試後,我選擇了後者。很多課,我已經講得非常熟了,而狀態的好壞,卻會明顯影響講課的效果。
高強度上了一整天的班,如果完全不做任何調整,狀態要好,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而狀態的好壞,對我來說,儀式感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常情況下,我有兩個版本的課前儀式感:
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洗個熱水澡+罐下一大杯溫開水+對自己說一句:加油+提前10分鐘進入到書房。
如果時間不充裕的情況下,我會去掉洗澡的環節。
這些儀式感,需要的時間只有幾分鐘而已,但效果卻可以持續一兩個小時。
主動享受人生的一種方式
無論在哪裡,如果有儀式感思維,你的人生都會多一些小確幸。
我特別喜歡吃甜品,辭職後我一直在家辦公。
在家辦公有時候特別乏味,所以我會在工作日的下午,給自己安排一次下午茶。
有時候是切片蛋糕配牛奶,有時候是燉燕窩,有時候是燉銀耳。
下午茶時間一到,我會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細細品味這些美食。
表面上來看,這段時間是完全拿來”浪費“的,但實際上會讓我整個人很放鬆。
下午茶結束後,狀態滿分,工作的勁兒十足。
03
如何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儀式感人生?
寫作時,我最喜歡的儀式感是坐在書桌前,打開有道云筆記,開始噼劈啪啪的敲字。
我身邊有很多寫作者,他們寫文章的儀式感多種多樣:
有一定要去到咖啡館吵吵鬧鬧的環境才能寫文章的。
有用訊飛說話來寫文章的。
有要周圍的環境非常安靜才能寫文章的。
儀式感無好壞,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把你能想到的都去試試。
你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儀式感人生靈感庫,隨時隨地記錄一些好的想法和靈感,再一一實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04
儀式感過多,會不會造成效率底下?
答案是會。
戲太多、太作,確實會耽誤人生的進程。
想想看,如果你閱讀的時候,不僅需要安靜的環境,還一定要左邊一盤水果、右邊一杯coffee,並且一定要是紙質書,要求任何人都不能打擾你。
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儀式不能滿足,你就讀不下去了。
對不起,你戲太多,會累,閱讀的效果不會太好。
在最開始培養一種習慣,或者是切換狀態時,你可以給自己多一些儀式感,讓自己找到最好的感覺和狀態。
但漸漸的,你一定要嘗試著刪除掉一些不必要的儀式感。
否則的話,儀式感的準備本身,就是對時間和精力的一種消耗。
所以最好的儀式感是:
在開始時,通過一些吸引自己的方式去建立一個習慣,在日復一日的踐行下,當有一天你的習慣成為潛意識的本能反應時,也就不需要任何固定形式的儀式感了。
我在培養閱讀習慣時,就經歷了這整個過程。從最開始需要安靜的環境和需要一杯熱飲,到現在,只要有時間,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