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的威州投資,可以說是川普上任後最重要的美國製造復興里程碑之一,最初郭董承諾,將在威州投資 100 億美金(約 3000 億台幣)打造 10.5 代 LCD 廠,創造 13000 個工作機會。
鴻海的威州投資,可以說是川普上任後最重要的美國製造復興里程碑之一,最初郭董承諾,將在威州投資 100 億美金(約 3000 億台幣)打造 10.5 代 LCD 廠,創造 13000 個工作機會。
但目前,鴻海計劃在威州設立的面板廠規模正在不斷的下修,從 10.5 代廠改為規模較小的 6 代廠,甚至他們想建立一個 AI 8K+5G 的流水線,主要透過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完成生產,大部分工作都會由機器人完成,和美國人原本想像中的,生產大量電視面板的工廠不同。
目前,威州計畫給鴻海的補助,已經從原本的 30 億美金漲到 41 億美金,其中包含了廠區土地,還有必須要幫鴻海修路、牽電線的成本,就算以原本 30 億美金的價格來算,30 億換 13000 個工作機會,每個職位的成本接近 23 萬美金(約 690 萬台幣),41 億美金,每個新增工作崗位的成本就接近 31 萬 5000 美金(約 940 萬台幣)。這是威州所有補助每個工作崗位成本最高的一次,也是美國史上最高,過往平均大約落在 3 萬 5000 美金左右(約 105 萬台幣)。
為什麼威州州長 Walker 會下出這樣的補貼
看似不可思議的數字,或許該回到當初談判的情境來看威州州長 Scott Walker 的處境來判斷。Walker 最初選舉時的政見就是,要在第一任期間,為威州創造 25 萬個新的工作機會,但時至任期的第六年,他依然還沒有交出足夠的政績。
鴻海此時來了,對 Walker 而言,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他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
威州在與鴻海的談判桌上,理論上 Walker 的籌碼是非常多的,郭董想投資的面板廠需要大量的水清洗 LCD 玻璃,因此他必須在一個有大湖的州,有了這個條件限制,使得鴻海的選擇變得很少,密西根州符合條件,且提供 23 億的稅收補助,但大部分都是稅收補助,而非現金,除此之外,威州就沒有其他的主要競爭對手。
目前預估,威州至少要 40 年才有機會回收這筆投資,喬治亞大學經濟學教授 Jeffrey Dorfman 甚至認為:「這筆投資永遠不可能有機會回收」。
鴻海最後究竟是否能達成承諾?
日經新聞五月時曾經指出,鴻海將會縮小投資規模,改為投資較小的 6 代廠,六月時鴻海的公司內部也承認了這件事, 6 代廠預計投資在 25 億美金,離 100 億美金的承諾,還有很大的距離,但這個判斷基本上是合理的,因為小型廠可以更快的回收成本,達成獲利,而且鴻海在美國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產蘋果訂單。
郭董的特別助理胡國輝,在《The Journal Times》接受訪問時曾經表示,他們「絕對」會完成 13000 個工作機會的承諾,但鴻海對生產電視「並不感興趣」。胡國輝認為,鴻海目前的目標,是打造 AI 8K+5G 的生產流水線,因此工人的比例最可能是 10% 流水線工人,90% 知識型勞工。
縱然鴻海如此保證,但威州州長 Walker 顯然對這件事似乎失去了信心,他在近期的演講非常意外的並沒有提到鴻海投資作為政績,且拒絕回覆外媒《The Verge》對於這個問題的提問。
本文獲「科技報橘」授權刊登,原文:美國製造復興里程碑「鴻海投資威州」,現在為什麼沒人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