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人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對事情的見解。
話題再回到莉莉和思思身上。我後來分別問了她們兩個:
「思思, 妳為什麼對施工噪音反應這麼激烈?」
「莉莉, 妳為什麼對施工噪音反應這麼淡定?」
她們各自給了我這樣的答案,大發雷霆的思思說:
「這還用講嗎?我在認真寫小說耶!用腦的時候,周圍如果鬧哄哄,我要怎麼冷靜思考?我能夠不生氣嗎?」
另一方面, 莉莉卻說:
「安靜的環境真的有助於思考,不過,外在環境總不可能一直配合我。像這種不得已的時候,生氣也沒有用呀!」
人客啊,聽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已經明白了呢?為何思思的情緒會如此失控暴怒?
原來,思思的「內心鏡片」上,有「只要是我工作的時候,周遭就該保持安靜」的認知。
從「施工製造噪音」,一直到「產生憤怒的情緒反應」之間,思思的「內心鏡片」是這樣運作的。
首先, 她感知到:
「工地製造的噪音會干擾到工作」這件事。然後,基於「只要是我工作的時候,周遭就該保持安靜」的既定認知,她的內心鏡片做出結論:「只要是我工作的時候,周遭就該保持安靜,現在竟然有人製造噪音,簡直不可原諒!」接著,她的情緒便自動配合這個結論,產生了憤怒的反應。
至於莉莉呢?
對於「工地製造的噪音會干擾到工作」這一點,莉莉和思思的感知是一樣的。
不過莉莉「內心鏡片」裡的「思考模式」並不相同,所以處理訊息後得到的結論也不一樣。既然結論不同,產生的情緒反應當然就有差別了。倘若思思的心鏡裡,也有如同莉莉這樣的思考模式:「工作的時候,外在環境總不可能一直保持安靜來配合我。」那麼思思就不會這麼忿忿不平了。
這時候,思思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了。
「好啦⋯ ⋯妳要這樣講的話也沒什麼不可以⋯」她悻悻然的說。
看到思思態度軟化,莉莉也就心照不宣,不再去刺激她。
「現在可以不再生氣了吧!走啦,回去工作了!」她輕拍思思的肩膀, 笑臉哄著。
人客啊,我是這樣認為的⋯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對這件事的感知」,固然可能是困擾你的原因,然而最主要的關鍵, 終究還是在於:自己的「思考模式如何評斷這件事」。
事實上,我會有這樣的領悟,完全是來自一句話的啟發。
這句話出自古希臘的斯多葛學派哲學家艾比克泰德。我把這句話送給莉莉和思思,讓她們當成伴手禮帶回去。
我也給大家說說, 這句話是這樣的:「困擾人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們對事情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