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是:「想要說故事給別人聽,就要自己尋找舞台。」所以我就到學校的晨光時間或圖書館問:「我可不可以來這邊說故事?」剛開始,對方也帶著狐疑的眼神看我,不過次數越來越多之後,我越講越熟練,口碑也慢慢傳開。
文.攝/林曉盈
照片提供/阿松爺爺
阿松爺爺,高雄故事人,原本從事軍職,軍中退休後轉任教職。十年前,年屆六十五歲,從職場退休後,偶然的機會下,到外孫女的幼稚園講故事。從此一頭栽進繪本世界,跨進一個他從沒預期的樂齡人生。
今年的八月開始,每個月的第二個週日,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高雄的凹子底公園,以故事接力的方式舉辦「草地故事嘉年華」讓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在綠蔭下,就著草地、吹著微風,享受歡樂滿溢的故事時光。
我以前是職業軍人,四十多歲退休以後去高職當老師,六十五歲學校退休以後在家很無聊,就開始帶外孫和外孫女。我有一個外孫女,她讀幼兒園中班的時候,老師邀請家長到幼兒園為孩子說故事,我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勝任,就去了。沒想到去了之後才發現:繪本很無厘頭,我居然看不懂!
因為在我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繪本。我的第一個故事講得里里落落,很沮喪。覺得自己當老師那麼久,怎麼連故事都不會講呢?
於是我去說故事媽媽協會、專門說故事的社團…...研習進修。只要有兒童文學作家或繪本作者來高雄演講,逮到機會我就去聽,後來我才慢慢了解繪本是什麼?結構長什麼樣?隱喻指的又是什麼?然後開始逐漸對繪本產生興趣。
我的想法是:「想要說故事給別人聽,就要自己尋找舞台。」所以我就到學校的晨光時間或圖書館問:「我可不可以來這邊說故事?」
剛開始,對方也帶著狐疑的眼神看我,不過次數越來越多之後,我越講越熟練,口碑也慢慢傳開,邀請我的單位也越來越多。包括國小、國中、大學幼保系、甚至最近我也開始去跟長輩分享樂齡生活,這樣一路下來,就走了將近七年的時間。現在一年365天,我大概要講300場的故事。
不去說故事的時候,家裡食、衣、住、行各方面,我都可以包辦,比方說我會做一點吃的;也會在家做小玩具跟公仔,這樣我去講故事的時候,就可以帶去和孩子分享,甚至有時間的話,我也會教他們動手。
我常開玩笑說:「這樣我就不會手殘、更不會痴呆了!」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比較多元和快樂。
▲阿松爺爺包餛飩(圖片來源:阿松爺爺提供)
我住在凹子底公園旁,它有綠地、有湖、風景也美,離捷運站又近,每天早晚我都會來這裡散步,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地方。「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在這裡說故事呢?」有了這個念頭之後,我開始號召朋友,結果他們一下就呼應,我們也很快就訂下八月份做一場說故事的目標。
在那之後,我們幾個人沒再見面,也沒有打過任何一通電話,完全利用現代網路科技,在LINE群組裡,每個人七嘴八舌地把自己的點子說出來。
就這樣,在今天下午三點鐘,器材、道具、看板、坐墊…準時出現在現場;天公也很做美,陽光不是很大,樹蔭下還有一點微風。大家開始輪流故事嘉年華,結果受到大小朋友的歡迎,讓今天的首場活動非常成功!我很謝謝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無怨無悔、同心協力,把活動辦起來,我自己都非常感動。
很多人退休以後,失去以前那種定性的規律、生活上不著邊際,內心感到非常惶恐,然後慢慢地身體開始衰老。甚至身體、心理上的種種問題,造成退休族多的壓力,這些壓力沒有出口的話,最後就需要別人來照顧,也增加家庭跟社會的負擔。
我從自己到處去講故事的經驗體會到:即使退休,人只要有目標,然後去實踐它,在這個歷程中,就會從內在或者外在,得到很多的快樂。
▲草地故事嘉年華(圖片來源:林曉盈拍攝)
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如果你的心態大部分是正向的,那就會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社會環境;任何事都以負面的角度看待,動不動就怨聲載道、看什麼都不順眼,那麼自然而然心就容易封閉,不想學習新事物。
我現在雖然七十五歲,但是我學習的心永不打烊─很多地方我要跟幼兒學,有時候要跟年輕人學,甚至跟身體健康、日子過得很精彩的長輩學習。「學習永不打烊,心態永遠要正向!」
▲阿松爺爺玩手作,父親節送給爸爸的花襯衫。(圖片來源:阿松爺爺提供)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