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客啊,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因為「以前吃過這樣的虧」,所以把過去的慘痛經驗都變成自己判斷時的重要依據。
我開擦鞋店的時候,曾經遇到這樣一位客人⋯他十分愛惜自己的鞋子,近十年間幾乎都穿同一雙皮鞋。這位客人總是這麼說:「這雙鞋相當合腳,穿起來非常舒適,我實在捨不得丟。」
我們的「思考模式」正如同這位客人的皮鞋那樣,總是「長時間形影不離的陪伴在身邊」。如果這是令自己舒心快活的思考模式,被我們留在身邊,與自己常相左右,那當然很好。但萬一這是會傷害我們的思考模式呢?
事實上,我們就常把「非理性思考模式」緊緊帶在身邊。
人客啊,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因為「以前吃過這樣的虧」,所以把過去的慘痛經驗都變成自己判斷時的重要依據。
由於我們深怕「舊事重演」而再次吃虧,嚇得一步都不敢踏出去。最後索性告訴自己:「我辦不到。」然後畏縮不前。於是乎,過去的經驗成為今日的煩惱。
這是過去的自己,用內建於「內心鏡片」裡的「非理性思考模式」來處理訊息,然後從此便緊抱著驟下的結論不放。
在擦鞋店,我還曾遇過這樣一位客人⋯「我多麼想要成為作育英才的好老師,不過這一切都只是癡人說夢⋯」看他灰心喪氣,神情陷入極度的絕望,我忍不住詢問事情的原委。
這位年輕人說道:「我在眾目睽睽之下無法開口說話。你見過臉皮這麼薄的老師嗎?這可是為師者的致命傷啊!」
我安慰他說:「你或許曾經有過幾次在人前表現不夠落落大方的經驗,不過, 只因為這樣就完全放棄自己的夢想,會不會太可惜了點?」
誰知道他反駁說:「哪來的幾次經驗?一次也沒有啊!」接著,他緩緩說起自己還是小學生時的一件往事。小學畢業那天,他身為畢業生的代表上台致詞。這本該是件光榮的事,卻讓他初嘗「挫折」的苦澀。
為他實在太緊張了,腦筋當場一片空白, 完全說不出話。
當時他便認定:「我是個在大庭廣眾下開不了口的人。」然而這件事並沒有就此了結。
從那天開始,他對這樣的自我認知始終深信不疑。
只因為一時的緊張,就判定自己沒辦法在人前流暢表達,這便是「非理性的思考模式」。
出於小時候的一次挫折經驗,這位客人斷定「自己是個在大庭廣眾下開不了口的人」,而且深信這個了解是「正確」的。
他堅信不移的自我認知,讓他從此只要在人前開口,就會加倍緊張,深感壓力沉重,這讓他變得更結結巴巴,沒有辦法暢所欲言。
於是每一次彆扭的經驗,都強化了他「我在大庭廣眾下開不了口」的自我認知,讓他更加確信「這就是事實」。
所以說,未必是這位客人自己本身有問題,才導致他「無法在大眾面前暢所欲言」。
有問題的是,「我辦不到」的既定成見。
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自己說:「我是個在大庭廣眾下開不了口的人」,這才是問題所在。當時年幼無知的孩子這麼想或許再所難免,然而因為如此,長大成人以後,更沒必要死守著同樣的思考和認知。
對於自己過去的既定成見,是要繼續抱緊不放?還是斷然割捨?這是現在的自己能夠決定的。
每個人都有權利可以修正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