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不放心VS.放手獨立?孩子有權經歷難過的事!

不放心VS.放手獨立?孩子有權經歷難過的事!

2018-08-03 11:38

父母們常感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在不過度緊張的情況下,保護和警告孩子周遭可能發生危險。例如,希望孩子注意陌生人,但不是指每個人對他都充滿敵意或想要傷害他;希望他別離開我們的視線,但不希望他在沒有父母陪伴時覺得自己很脆弱。我們想要培養充滿自信的孩子,卻又想要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免受傷害,這實為一大挑戰。

案例
「我擔心兒子也會遇到跟我小時候一樣的狀況!」

 

父母的憂慮會使孩子感到憂慮,但通常我們根本不會發現。我們應該要注意到自己有多常說出這些話:「我很害怕……」「或許這件事不會……」「我很擔心……」反覆的話語會形塑我們的期待,負面的思想會變成一種負面循環。孩子若時常聽見憂慮的話語,會養成憂慮的心態。我們都知道有些陷入負面漩渦的人會說:「我總是擔心最壞的狀況,往往就真的遇到最壞的狀況。」

 

不幸地,現代父母比上一代更怕孩子出事。父母們常感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在不過度緊張的情況下,保護和警告孩子周遭可能發生危險。例如,希望孩子注意陌生人,但不是指每個人對他都充滿敵意或想要傷害他;希望他別離開我們的視線,但不希望他在沒有父母陪伴時覺得自己很脆弱。我們想要培養充滿自信的孩子,卻又想要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免受傷害,這實為一大挑戰。

 

這種進退兩難的問題並不易回答。父母應依照每個孩子的情況,仔細考量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以及在孩子多大時該給他多少自主權。

 

四歲的亞利森問可不可以去公園玩,亞利森的媽媽知道公園裡會有陌生人,因此靜靜的回答:「可以。我會和你一起去,才好照顧你。」

 

十歲的肯跟爸媽說他要自己走路去上學,他的父母既不放心孩子自己穿越城市街道,又渴望能鼓勵孩子剛萌芽的獨立意識,他們必須設法取得平衡。

 

當父母的另一隱憂是,擔心孩子會經歷我們小時候曾受過的痛苦,對孩子過度保護有可能會使我們做出不適當的行為。

 

卡爾的爹地是樂樂棒球的狂熱者,他的過度執著快要把所有人都搞瘋了─包括他的太太、教練和七歲的兒子。他向我解釋他為什麼會擔憂:「當我像卡爾一樣大時,運動能力並不怎麼好。記得我是最後一名被錄用的隊員,我那時悲慘極了。我很擔心卡爾也會遇到跟我一樣的狀況。」

 

卡爾應該要在沒有爸爸痛苦回憶的困擾下,自由地探索自己的運動愛好。爸爸必須退一步,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經驗。記住!孩子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他有權經歷可能會讓自己難過的事。

 

案例
「喬伊拿走我的卡車,是我先拿到的」
「你希望有什麼結果呢?」讓孩子說出自己想怎麼做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不同。他不會每次都告訴大人自己遇到什麼事。日常生活中,爸媽很容易會忽略讓孩子恐懼的事。例如,許多孩子每天都會在學校或鄰里,因別的孩子甚至是兄弟姊妹的作為而感到害怕。他有可能會被霸凌、被威脅,被亂取綽號或者被取笑。年幼的孩子可能不知道要如何表達心裡的害怕,而年紀較大的孩子則可能會覺得該自己處理這些事。我們應該花時間問問孩子,他和其他同儕的相處情況怎麼樣。

 

媽媽心血來潮問五歲的安德魯:「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呢?」(相較於「今天在學校怎麼樣?」這種較不切實的問句,針對性的表達方式能讓你獲得較多資訊。)

 

「喬伊拿走我的卡車。是我先拿到的。」

「然後又發生了什麼事呢?」

安德魯低下頭,嘟嚷的說:「沒什麼。我不知道。」

 

這時,媽媽發現喬伊讓兒子感到害怕了,她試著協助兒子想個好方法應對這個惡霸。「我想喬伊拿走卡車,你一定會覺得很沮喪。你認為你可以怎麼做?」她問兒子,並讓兒子有機會能從另一個角度重新思考,他可以如何處理這個困境。

 

安德魯說,自己可以搶回卡車、告訴老師、玩別的玩具、離喬伊遠一點,或者和別的小朋友玩。媽媽根本不用告訴兒子該怎麼做才好,只要傾聽,並幫助兒子發現除了「沒什麼」之外,其實還有其他可能性就行了。

 

「你希望有什麼結果呢?」

安德魯可能會回答:「我希望能再玩那輛卡車。」

當孩子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後,自然會產生建設性的計畫。

「我想明天早上先去玩卡車,如果喬伊也想拿,我會對他說:『不!』」

 

案例
「妳現在最想在學校中做些什麼事?」
協助孩子事前演練讓他提心吊膽的「第一次」

 

許多年幼的孩子在面對新狀況時會提心吊膽。第一天上學、第一次看牙醫、第一次搭飛機……都有可能令他無法承受。我們可以多關心和鼓勵他,幫他跨越這些里程碑,尤其對他的所做所為,更要予以大大地肯定,這樣最能增進他的自信心了。試著在下一次說:「你一定會做得很好,我知道你能做到。」的時候,注意孩子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

 

更小的孩子可能需要事前演練他的「第一次」,像開學前先到幼兒園熟悉環境等。

 

一位媽媽在女兒探索過教室裡的各個學習區後,她問女兒:「妳現在最想在學校中做些什麼事?」「餵魚。」仙蒂毫不猶豫的回答。她開始想像自己會在學校做什麼,已經跨出上學的第一步了。

 

有些孩子恐懼的來源是電視。每天的新聞報導、電影、廣告和連續劇都有無數的暴力畫面。小小孩無法分辨何者是真實,何者是劇情,所以要避免他看到這種畫面。有些年紀較大的孩子在觀看有關意外事故、血腥畫面、暴力和謀殺的畫面之後,能以平常心面對,但有些孩子卻會感到不適,或者變得對此著迷。我們需要評估孩子處理電視暴力的能力,並視情形限制他觀賞相關節目。

 

案例
「謝謝妳,我感覺好多了」
適時示弱,讓孩子在觀察中學會如何面對困難

 

身為父母,我們總是會想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堅強,讓孩子有安全感。但在我們覺得自己像是《綠野仙蹤》裡面那隻膽小的獅子一樣時,我們也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脆弱,並與孩子分享這些時刻。我們現在會害怕,以後也會。但我們如何面對恐懼的態度,將會產生決定性的改變。試著讓孩子了解爸爸媽媽是人,都不完美,偶爾也會需要孩子或別人的支持和安慰。一個小小的擁抱和輕輕拍拍背部的小手掌,可以讓我們得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安慰。

 

八歲大的貝兒曉得媽媽因為要去看醫生而擔心。她不知道全部的細節,也不需要知道;這些細節已超出她的認知範圍了。

 

那天早上,媽媽送她出門上學,在媽媽靠過來給貝兒一個擁抱時,貝兒緊緊抱了媽媽一下。媽媽察覺她的擁抱和往常不同,驚訝的看著她:「謝謝妳,我感覺好多了。」

 

孩子會觀察我們處理恐懼的方式,並從中學會如何處理他自己的恐懼。讓他看見我們在有需要的時候,會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從伴侶、朋友和家人身上尋求協助;也讓他知道,我們也會回頭去協助並安慰這些曾幫助我們的人。

 

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感覺,在面對困難時找到有創意的解決方式,這些行為將是孩子在處理危機時的應對典範。

 

關於恐懼與憂慮,父母可以做的10件事……

 

1.年幼孩子會把大人說的比喻當真。這時,小女孩需要媽媽跟她解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也需要嬤嬤的擁抱和幾句保證的話。

 

2.年幼孩子在面對新狀況時會提心吊膽,陪伴他事前演練「第一次」,幫他跨越這些里程碑。

 

3.不管什麼原因,孩子感到害怕時,你必須認真應對。

 

4.不要對孩子說「別傻了」「沒事的」「要像個大孩子」「別這麼膽小」等話,這樣只是在輕視他的恐懼並任其持續擴大罷了。

 

5.若孩子老是說自己會害怕,我們不需要過度擔心自己會不孩子的情感需求所操縱。孩子需要大人的關注,就如同他需要飲食和居所般合理。

 

6.不要對孩子說:「為什麼需要保護?你是大哥哥了,不該害怕的」可以跟他說:「過來坐我這邊,我們在一起會更安全。」

 

7.孩子害怕父母離異,其實是因為潛意識中害怕被拋棄,最好告訴他:不管發生什麼事,爸媽永遠是他的爸媽,還是會一起照顧他。

 

8.孩子若常聽見我們說「我擔心……」等憂慮的話,會養成憂慮的心態。要小心反覆的話會型塑我們的期待,負面的思想會變成一種負面循環。

 

9.想培養孩子自信、不想過度保護孩子,應依每個孩子的情況,仔細考量該在孩子多大時給他多少自主權。

 

10.別過度保護孩子!孩子有權經歷可能會讓自己難過的事。

 

延伸閱讀

不要讓孩子過早地贏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過早地贏在起跑線上

2018-07-03

小學神秘組織「家長群組」要不要回?6大惱人現象逼瘋爸媽
小學神秘組織「家長群組」要不要回?6大惱人現象逼瘋爸媽

2018-03-05

選對選錯前途,是你的事還是你爸媽的事?
選對選錯前途,是你的事還是你爸媽的事?

2017-12-27

獨家調查》創造性、冒險性、企圖心,是關鍵特質  草莓世代的告白:我要的成功和爸媽不同!
獨家調查》創造性、冒險性、企圖心,是關鍵特質 草莓世代的告白:我要的成功和爸媽不同!

2017-11-16

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