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小魚兒最近工作壓力大,來問我怎麼辦?一聽之後,我認為,他不是壓力大,而是陷入焦慮之中。這是很多人都會發生的問題,分不清楚壓力與焦慮,混為一談,就無法找出癥結所在,對症下藥。
所以,不論是感受到壓力或焦慮,只要開始煩燥不安,第一件事是釐清究竟是哪一種,是壓力,還是焦慮?釐清之後,問題幾乎可以解決一大半。
壓垮你的不是「壓力」,而是「焦慮」
為什麼如此神奇?讓我們先來聽聽小魚兒的故事,就知道了。一開始,小魚兒跟我訴苦,工作量多,使得他的壓力過大,他想減輕工作,舒緩「壓力」,但是再往下談,就發現小魚兒的問題不出在壓力,而是在焦慮。怎麼說?
小魚兒在倉儲部門任職,他們公司做代理進口,再把商品批發給各地的零售店家。商品項目不多,但是零售店家五花八門,數量很多,因此可以想見,做進貨的輕鬆,做出貨的辛苦。由於做帳的關係,主管堅持倉儲的兩位屬下,一位專做進貨,一位專做出貨,於是出現勞逸不均。
不幸的,小魚兒是新人,被指派做出貨,有時必須加班,而另一位資深同仁不只準時上下班,上班時間還可以聊天、上網購物。看在小魚兒眼裡,當然超級不爽,而主管一副不想改善現狀的樣子,更加讓小魚兒認為毫無天理,越想越氣,越覺得委屈。可是一想到要再去跟主管提,卻又陷入深深的無望裡,懷疑會有用。
所以,小魚兒的內心糾結不已,總共有以下三種情緒混雜在一起:
1. 勞逸不均→氣憤
2. 主管視若無睹→委屈
3. 溝通無效→失望
「壓力」是客觀事實,「焦慮」是主觀的糾結
那麼你說,小魚兒的問題是出在於工作量多,以致壓力大,還是面對困境不得而解,以致焦慮難安?
顯而易見,小魚兒的問題在於焦慮,而不是壓力。
壓力,指的是有一個任務必須要執行,而這個要求有些強烈,超過自己的負荷。而焦慮是更進一步,是在壓力上堆疊了「糾結」,也就是來回琢磨自己的苦惱時,壓力就很容易轉化成焦慮。
因此,壓力指的是發生的事實,是客觀的、中立的;而焦慮則屬於一種情緒,不必然等於事實,比較多來自於主觀的感受之後,想像出來的恐懼、苦惱、自責、焦躁等,形成「糾結」。
換句話說,有壓力不是大問題,但是焦慮就是大問題。當你只是有壓力,有時候咬咬牙就過去了,或是找人幫忙、換個方法,都可以撐下來,過一陣子適應之後,再也不構成壓力。所以釐清之後,發現不過是壓力,可以積極有作為地去改善,不就問題解決一大半?
像小魚兒感到壓力大,認為是由於工作量多。可是在跟他談話的過程中,我發現他不夠有條有理,也較抓不住重點,邏輯能力與歸納能力有待提升,而這兩種能力都會影響到工作效率。後來小魚兒決定去上課,接受相關的訓練,有方法的改善工作模式。我相信,長此以往,假以時日,工作量多就不會再帶給小魚兒壓力。
相反的,比較棘手的是小魚兒的焦慮,他非常生氣勞逸不均、自己是被欺負的一方,而且跟主管溝通無效,這才是小魚兒內心最大的糾結。如果這一個糾結不打開,小魚兒就不會想去提高工作效率,也不會獲得一個平靜的心靈。
四步驟處理「焦慮」
在職場上,就是有這麼多狗屁倒灶的事,讓人內心難以平靜,引發深沈焦慮,怎麼辦?在《工作不焦慮》這本書裡,作者有以下四個步驟,不妨參考:
1. 喚醒自己
當一個人糾結時,內心是千絲萬縷、雜念叢生,所以專注的是糾結,而不是工作,有如做白日夢。這時候,一定要有所警覺,喚醒自己,告訴自己:「又在糾結了,這不是事實,都只是想像」,想辦法從糾結中醒過來,切斷糾結,回到現實。
2. 專注工作
回神之後,重新聚焦在工作中。自從開始練習深度呼吸之後,我覺得它真是一個好方法,花三分鐘專注在呼吸,把氣吸到肚子裡,再從肚子把氣吐出來,越慢越好,心情就會逐漸平靜下來,回到工作上。
3. 保持超然
這是一種認知上的練習。每個人都為大腦所控制,如果你可以將大腦這個作業系統升級,像電腦升級一樣,就會變得更強大。建議在糾結時,不妨提高一個認知維度,站在主管或老闆的立場去看自己這件事,超越自己原本的認知。認知不同,解讀不同,情緒也會跟著改變。
4. 安心放下
這屬於智慧的部分。工作上,一定有讓人不痛快的部分,但是自己又沒那麼了不起,無法要求全世界的人都來配合自己改變,那麼就承認在自己的腦子裡流竄的不過只是想法、只是情緒,都不等同於事實,不再去關注,學習放下。
下次不論感到壓力或焦慮時,記得第一件事是釐清現在是什麼情況,如果是壓力,都是有方法可以改善的,需要的只是時間與恆心;如果情況升級為焦慮,不妨接納這個情緒,並且客觀看待它,再用上面四個步驟處理它。
本文摘自「洪雪珍粉絲專頁」
----------
洪雪珍的最新力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
在各大書局及網路書店都可以購得: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TAAZE
●時報悅讀網
電子書獨家預購
●樂天K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