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會有痛苦呢?這一切都是精心設計的,要從物理的「熱力學」及美國數學家香農的「資訊論」談起。
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不滅定理」,說明能量是不會消失,只會不停的轉換。
譬如,生命的存在,全部是依賴太陽光。植物吸收太陽光,經由葉綠素的光合作用,將太陽光轉換成植物營養素,人類吃進植物後就轉換成人體營養素,再經由細胞粒線體的呼吸作用,將人體營養素轉換成熱能,最終再由熱能轉換成熱量。
但轉換總會有盡頭,因此,熱力學第二定理是「熵增定理」,熵=混亂程度。因為能量最終都要逐漸轉換成熱量為止,而熱分子都很自私,所以億億億...萬個分子都是毫無頭緒的各自亂竄,這就造成封閉系統的環境,最終都要走向混亂無常的宿命。譬如建築物年久失修就會自然倒塌、人會逐漸變老而死、山脈及海岸線會不斷受侵蝕及自然資源逐漸被消耗光等。
要改變這個衰敗趨勢,就必須從外面注入新能量,也就是食物及新經驗值。新經驗值稱為「資訊熵減」,資訊熵=不確定性。資訊量越多,系統不確定性越低,就能將熵增的無序逆轉成有序。
我們一生中,所有起心動念的所作所為都會留下紀錄,成為資訊值並儲存在意識數據庫裡,這種資訊值就稱為經驗值,也就是記憶。,所以,意識的主要目的就是經驗值的不斷創造、添加儲存、運用與分享。此外,意識還要持續補充食物能量,避免肉體快速崩壞。
宇宙就是由這二股力量互相拉扯所形成創造的:
「熵」增的「混亂度」增加及「資訊熵」減的「不確性」減少。
簡單說就是:拿「消耗能量與破壞環境」來換取「意識創造經驗值與有序文明的進化」。
佛陀說:「一切事物,皆是由衆因緣和合而生起」,也就是,萬事萬物是由精神世界的「內在基礎的因」與物質世界的「外在條件的緣」和合互動而產生的。「因」就是經驗值,佛教稱「業」,「緣」就是外在環境的無常變化。
當我們時時刻刻起心動念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用內在過去經驗值的預期心理來面對外在混亂無常的世界時,結果當然很容易造成「預期落空」,這種落空就會不舒服並帶來痛苦。
所以,無常造成的預期落空就是痛苦的根源。
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必須透過學習成長來逐漸縮短預期落空的差距。學習成長就是不斷添加有意義的經驗值,如新知識、新技術、新觀念、新認知、新方法等,透過資訊熵減來減少不確定性及提高預測能力。
所以想要減少痛苦,唯有透過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的學習成長。如果想要進一步大幅減少痛苦,就唯有透過生命覺醒找到靈魂初心,透過初心的使命、目標、天賦與意志力來展現你的力量,稱為修行。
原來,痛苦是為了宇宙進化,是為了學習成長而精心設計的。
由於經驗值總是不完備及極易過時,所以用帶著主觀偏見的經驗值來判斷瞬息萬變的客觀環境變化,當然就會讓我們因錯看這個世界而經常判斷錯誤。長期累積的誤判,就會讓我們感到痛苦、挫折、消極、厭煩及絕望。
為了避免受過去偏見及執著經驗值的制約與控制,所以,我們必須要先擁有「創新」的改變能力,也就是多蒐集新資訊、不預設立場、保持客觀、歸零及終身學習。
數學家玻爾茲曼說:「走向混亂無序充滿隨機的不確定,不是來自上層上帝的強迫力量,而是來自底層原子隨機的碰撞。由於原子的隨機碰撞,造成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隨時都會有新的問題產生,藉此不斷挑戰生命的思維,進而產生千變萬化及多彩多姿的現實世界。」
看來不可捉摸的無常變化,是造物主精心設計的。
熱力學的混亂與無常,多完美的設計,只能讚嘆造物主的巧思傑作,原來熱力學就是在塑造一個讓生命能夠不斷成長及創新的環境與力量。
上帝為了創造多采多姿的世界,賦於意識内在生命合理的思維及外在不合理的環境變化,我稱為因緣互動的「生命力」。
人生是一場靈魂來體驗的大戲,苦難是生命計畫的勇敢約定與必經之路,人生的重點,是對苦難的選擇與回應。既然痛苦是無法避免,我們就應該與它和諧共舞,並將它化為成長的力量。
如果我們避開痛苦而不處理並加以改變創新,那麼根據「熵增定律」,系統就會走上衰敗之路。像富不過三代、文明消失、帝國瓦解及企業破產等,這些歷史教訓,都是這個定律既定的計算結果。
要記得,危機是由「危險」與「機會」所組成,所以,危機就是轉機,因為痛苦會讓我們記取教訓,會讓我們反省,會讓我們放下錯誤的經驗值,然後努力發揮潛能,突破困境。我們也不要誤會了「放下」的真正意義,放下=歸零學習,放下的本質還是學習成長。
總之,生命的意義就是不斷的學習與成長,而主要的力量是來自熱力學的混亂與無常。
人因痛苦而成長,因成長而精彩而偉大。
當痛苦過去了,我們也成長了,宇宙也進化了,
然而,挑戰却永遠不會停息,除非造物主關機。
資料參考《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八方出版社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0414
臉書粉絲頁:生命大數據
https://www.facebook.com/faber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