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有一部金‧凱瑞的喜劇片《沒問題先生》(Yes Man),電影主角凡事說「Yes」,讓生活多了很多新鮮事;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面對要求,事事說「好」,恐怕反而不太好過,該怎麼說不?不只需要勇氣,還要有一些技巧⋯⋯
你如果對任何事情都說「好」,最後,就是把自己搞得「不好」。
大部分的人都是「好人」,不太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請求;實際上,懂得說「不」是一個技巧,也需要練習。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說「不」很困難呢?追根究柢,我們不想要讓別人失望──不論是朋友、父母、情人或是老闆,出於本能,你不想讓他們失望,所以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或請託常常說「好」。
可是,對你而言,一旦你答應了一件不方便的事情,需要花費接下來好幾天、好幾個禮拜、甚至是好幾個月來後悔這件事;反之,若你說的是「不」,拒絕之後,可能頂多不安幾分鐘而已。
當你說了「好」,對方就會有所期待,一旦你無法達成,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失望;所以,何不明確地、勇敢地在第一時間拒絕?他們可能一時會失望,但時間久了,他們會知道你是真心為他們考慮。
所以,你要提醒自己,把「決定」與「關係」分開,不要因為跟這個人關係親密,就答應一件沒必要也做不到的事情;別忘了,拒絕這個要求,不代表拒絕這個人。
另外,你要考慮到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人的時間有限,取與捨格外重要,答應了一件事情,背後意味著的是,你要放棄什麼「更重要」的事情。
當然,不是每一個「不」都要非常直接、毫不留情。以下是我歸納出的幾個方法,你可以參考看看。
1. 以時間換空間:接到任何邀約,當下不知道怎麼辦,或是你不想在當下拒絕造成尷尬,你可以說:「我要先看一下行事曆,最近好像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我看完之後回你⋯⋯」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倉促答應,多一點好好思考的空間與時間。
2. 讓對方做篩選」:比如說,當老闆交辦一件事,你真的沒有時間,可以有技巧地跟老闆說:「好的,老闆,我也想專心在這個案子上面,但我手邊有A專案、B專案、C專案,我評估了一下,為了更專心在新案子上,您可以建議我先不要做哪一個專案嗎?」
3. 提供其他方案:你可以提出願意做的事情,比如說:「在這個案子上,我可以給予一些建議與方向。」表示你願意幫助他,而非自己跳下來完成整個案子;也或許幫忙串聯資源,直白地說:「我很想幫你,但我真的沒有時間,不如找B先生,我記得他先前有說過,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如果自己有興趣,但當下沒時間,也可以說:「我很想幫你,但最快也要到下個月才行,如果真的一定要由我來做的話,可以等等我嗎?」
當然,說「不」需要勇氣,也需要練習;一旦你開始嘗試,就會發現,其實沒有這麼難──最終,當你獲得了更多能夠支配的時間,當你有了「思考的空間」,對於你始終掛心、遺憾未實行的夢想開始有一些實際的進度,此時,你會發現生活局面完全不同,看待當下的每一刻,不再充滿了焦慮和糾結,而是有了踏實感和希望。
這,就是我期盼的。
透過第十一講到第十五講,如果你一一吸收、練習,持續一段時間,改變了慣性的思維之後,把這些技巧變成日常,你會發覺自己煥然一新;我知道,改變舊習慣很不容易,接下來,我們將一起調整你的精神和體力。
Good luck !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劉軒
出版:三采文化
書名:大腦衝浪:你只需要一點心理學,衝破人生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