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人可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斷定一個孩子是不是天才?即使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校長也不能吧。他對能力的了解有多少,更別提天才了。如何只靠聊幾分鐘或是進行一、兩項標準測驗,了解一個孩子的興趣、才華和優缺點?他能憑藉的證據很少,對自己的判斷卻自信滿滿,也難怪我們對他完全沒信心。
我兒子詹姆斯七歲大的時候,我和我太太知道他就讀的那所學校不適合他,於是開始幫他找其他學校。我們去第一所學校參觀時,校長花了十五分鐘說他們的學校有多棒,然後把詹姆斯帶到另一個房間,說要對他進行「評估」。我們心想,那得花點時間。沒想到十分鐘後,他們就出來了。校長說:「這孩子不是天才,但我們還是歡迎他到本校就讀。」我們沒討論,當下就決定放棄這所學校。
哪有人可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斷定一個孩子是不是天才?即使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校長也不能吧。他對能力的了解有多少,更別提天才了。如何只靠聊幾分鐘或是進行一、兩項標準測驗,了解一個孩子的興趣、才華和優缺點?他能憑藉的證據很少,對自己的判斷卻自信滿滿,也難怪我們對他完全沒信心。
關於天才,我們跟他有不同的意見。我要在這裡討論的不是我們的孩子或你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天才。我們都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想要儘早證明自己的孩子有特殊才能。如果不能在兩歲前證明自己的孩子是某方面的神童,這孩子似乎就別想進好學校,你得有心理準備,以後孩子或許只能找到低薪工作。即使你有這樣的壓力,千萬別讓孩子有壓力。
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發明某種革命性的科技產品、在醫學研究有突破性的研究、成為棋王或寫出不朽的歌曲。我所說的天才泛指具有某種特殊才能,而非像霍金、瑪雅.安吉羅、賈伯斯或莫札特這些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
為人父母的你應該關心的一個教育沉痾,就是學校對智能的定義過於狹窄。目前,學習成果大抵還是看學業成績,但學業成績並不能和智能劃上等號。學習能力主要還是著重語文和數學,這也是為何孩子上學時花那麼多時間練習寫字和計算。學習能力固然重要,但不能和智能混為一談。若果真如此,人類文化將會變得貧乏無趣。
如果教育只重視少數幾種能力,其他能力就會被埋沒。你的孩子也許有許多才能和興趣,但老師和同學都不知道,校方因而可能下結論說,你的孩子天資駑鈍。真正的問題在於,學校對天資的定義過於狹隘。一旦我們了解所有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天賦,就知道孩子有很多條路徑可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只有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