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我每個地方都想去!」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的蕭世婷,大學期間已走訪九個國家,其中包含三次前往斯里蘭卡、吉爾吉斯與捷克擔任國際志工。
文/蘇怡和
她表示,透過擔任國際志工的方式出國,可以大幅降低開銷,是她想到能認識各國朋友並累積國際人脈的方法。
撰寫企畫 練習抓出核心訴求
談起申請出國的經驗,蕭世婷表示,自己是從蒐集AIESEC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及逢甲大學國際交流等資訊開始的。起初投遞企畫案時屢屢失敗,大學一年級認真寫了幾份厚厚的企畫書,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但仍被無情地刷掉。
當時很失望,也不理解為何沒被錄取,但想到機票補助這個大誘餌,就仍不放棄繼續寫,當作是自我鍛鍊的機會,沒學過怎麼寫企畫案的她,開始上網搜尋好企畫需要哪些元素。
後來她在申請國際志工的企畫案中,加強三個核心訴求:「為何想要出國?」、「可以給當地社會帶來哪些幫助?」、「交流後預計帶回何種經驗回饋台灣?」並思考出獨特的個人論點,再重複來回修正,終於成功入選。「我再回去看一年級寫的企畫案時,發現寫得還真不好呢!」
首次擔任國際志工就大膽挑選對台灣人相對陌生的斯里蘭卡,在服務過程中,她幾乎走遍斯里蘭卡,再透過打折機票飛到馬爾地夫吃泡麵度假。
第二次去吉爾吉斯服務,回台灣前,也趁便到新疆北邊山區徒步旅行;後來到了東歐捷克,也善用廉航和鐵公路運輸系統,在專案結束後探訪奧、匈、德、法等國。
幾趟下來,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城市是斯里蘭卡北邊的小城「賈夫納」(Jaffna),這是斯里蘭卡25年內戰叛軍的最後駐點,曾是經濟重心,但經戰爭摧殘已不見繁華,這樣神祕的背景更激起蕭世婷的好奇心,前往沒有觀光資源也未經商業化的小鎮,並得以在斷垣殘壁中獨享一大片清淨的海灘。
除此之外,三次國際志工經驗對蕭世婷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始終對英文能力沒自信的她驚覺,「原來我的英文沒有想像中的爛。」在全英語環境下,為了溝通,非說不可,「只有靠自己,沒人能幫你。」在異地的她,很努力的把事情講出來,遇到不會的字彙,就換另一個說法,說到別人懂為止,「這個過程,沒有其他辦法,就是要敢說、不怕犯錯」。
對自己英語程度改觀後,便產生了自信,同時也引起學英文的動力,在國際志工計畫結束返台後,蕭世婷養成每天看BBC 六分鐘英語及TED 演講的習慣,透過線上資源持續浸淫在英語環境中,而那群在國外認識的夥伴,也成為通訊軟體常保聯繫的好友,讓她語言能力持續提升。
勇敢溝通 才能確保自己權益
「其實我們遠比想像中的勇敢,而且我發現我超會適應環境的!」擔任國際志工時,蕭世婷面對了不少文化衝擊,舉例來說,華人地區強調的溫良恭儉讓,到了國外並不管用,外國人習慣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你不把自己在意的事情講清楚,就有可能會喪失權益。」因此國外參與文化交流的經驗也讓她更懂得溝通,學會自保、捍衛權益、堅持立場的態度。
談起交流的經驗,蕭世婷雀躍地說,因為擔任國際志工的首要工作是文化交流,所以當時的心思都放在傳遞台灣文化、設計教授課程,還有英語溝通上,如此一來,反而對生活舒適度的要求放得很低,即便寒假在微涼的斯里蘭卡洗冷水澡也不以為苦。
她建議有志擔任國際志工的同學,不要因害怕書面審查或面試就退縮,也不用擔心語言能力尚未準備充足,因為國際志工需要的不是語言天才,而是有熱忱的人。
蕭世婷表示徵選捷克志工時,面試官是位口音很重的黑人,她遇到聽不懂的問題就拜託面試官再說一次,甚至是用打字的告訴她也好,「只要帶著笑容勇敢展現自己,其實並不難。」蕭世婷也建議,盡量避免團進團出形式的國際志工,因為這樣才能真正踏出舒適圈、認識各國朋友。
經過三次國際志工的洗禮,蕭世婷樂在體驗跨文化交流,對她來說,國際志工的經驗,不僅重啟對語言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學會欣賞自己,並開發自身溝通、生存、適應環境等各種潛力。
即便已決定未來想朝水利工程專業邁進,並計畫取得水土保持技師證照,蕭世婷仍打算走訪世界各地、探索多元文化,把它當作自己生活中最大的樂趣與調劑。
About蕭世婷
出生:1996年
學歷: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台中市明道中學
經歷:2018捷克國際志工、2017逢甲新鮮人成長營講者、2017吉爾吉斯家扶中心志工、2017斯里蘭卡國際志工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nglish OK 中學英閱誌》
延伸閱讀》善用數位工具自學 雙語達人考到多益975分、日檢N1
圖說:從斯里蘭卡到捷克,行動力強的蕭世婷已在大學期間探索九個國家。(照片提供/蕭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