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底舉辦兩性實驗室至今也有幾百位單身男女參加過了。
每次在過程中,會探討許多不同的主題和個案。有一些主題,總是會反覆被提出,所以我想要透過文章的方式分享出來,讓更多人能夠加入自己的意見,促進觀點的交流。
今天想要分享的經典主題是:約會時,是否該各付各的。
只要網路搜尋關鍵字,就能輕易找到與這主題相關的大量討論和資料,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這個題目還是時常被拿出來在活動中討論。
這代表了甚麼?
代表著,約會如何付錢,一直是兩性互動時,雙方很大的壓力源,彼此都沒有把握該如何做才好,即使看了很多意見,或是知道”標準答案”,仍舊沒有信心,會需要再三的求證,尋求異性的背書。
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我必須先說三次我知道,是為了強烈表達,我知道標準答案是:現在是兩性平權的時代,男女平等,所以女性應該要自己付錢。
上面這個答案絕對是一個 “政治正確”的說法,但是,答案正確不代表會帶來期待中的結果,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所以這部份我不打算再多花篇幅贅述,但我想分析給這背後的心態和價值觀,提供給大家參考及討論。
女性開始擁有跟男人較為相近的經濟能力也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在1960 年時男性平均賺100塊錢,女性只賺 65元,到2017 年時,才縮短差距為100元比86元。(去年兩性薪資差距為14%,女性須比男性多工作52天才能達到同酬)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人是在男性擁有較強的經濟能力環境下成長,自然會養成男性應該付較多錢的認知和期待,更別說,看著電影和小說中一堆多金男主角各種用錢堆疊出來的浪漫,簡直是狠狠地烙印在潛意識中。
相反的,女性應該平等負擔,反而是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去養成的理性行為。
於是有些人會想試著從一些小技巧著手,盡可能地不讓過度理性計算的行為,破壞了約會時的情緒,像是輪流請客、共同基金、出剛好的零錢,或是請對方去幫忙付錢等,乃至於掏出錢包,看對方的反應,再決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