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或許你還沒有小孩,但現在薪水凍漲、物價飛漲,你的經濟壓力不一定比我當年小,要把錢掏出來之前,停個兩三秒想想這個問題吧!
兒子在念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希望我幫他買一雙NIKE球鞋。老實說,我真的不想花那麼多錢買一雙球鞋,但又不想直接拒絕,就跟他說:「你可以告訴我NIKE比其他球鞋好在哪裡的五個理由嗎?」
心裡OS:「你若想得出來,就真的很厲害,老爸一定買給你。」
他很快說出兩個答案:「很多同學都有啊!」以及「很炫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在心裡繼續OS:「再想一個,就有三個理由,算及格了,老爸還是會買。」
不過,真的就到此為止了。兒子最終沒有得到NIKE球鞋,我也省下了一筆錢。
這個小故事,其實就是老掉牙的「需要」和「想要」的思考。上體育課要穿球鞋,這是「需要」,非買不可;要穿NIKE,不要穿一般的品牌,則是「想要」。我有三個小孩要養,經濟壓力不可謂不大,不能他們「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只能就他們「需要」的部分,盡力滿足他們。看過我其他書的讀者就知道,我在44歲時沒了工作,所幸家裡還有些存款,才能瀟灑地不再去找頭路。這個錢怎麼存下來的? 除了認真工作、被加薪、被挖角之外,就是整天想「需要」和「想要」的問題。
年輕人,或許你還沒有小孩,但現在薪水凍漲、物價飛漲,你的經濟壓力不一定比我當年小,要把錢掏出來之前,停個兩三秒想想這個問題吧!
再以前面幾篇短文提到的手機和咖啡來申論:手機是「需要」,愛瘋是「想要」。咖啡呢? 可能還不一定是「需要」吧?
請大家認真思考,手機真的是非要不可嗎? 我若說「手機也不需要」就矯情了,因為我和絕大部分的現代人一樣,離不開手機了。不過,我真的認識一個朋友,他是至今仍沒有手機的「摩登原始人」李偉文。他身分多重,既是牙醫師,也是終身環保志工、暢銷作家、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一年有超過200場演講、要寫超過300篇文章,每個月至少看20種期刊和20本書,怎麼做到的? 應該跟他沒有手機息息相關。
我不是要大家把手機丟了,而是希望大家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