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老是不承認,總有一大堆理由或藉口,一下說是別人的錯,一下假裝不知道,就是不能心甘情願地說聲:「對不起。」明明只要說出「對不起」三個字就能解決問題,最後還是要爸媽用生氣的語氣才能讓他勉勉強強說出口,真是讓人傷透腦筋!
但孩子不說「對不起」,不是因為他不認錯,而是輸不起。回想看看,孩子在兩歲時是不是很輕易就能說出「對不起」?為什麼到了三歲要他道歉卻很困難?
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自信心」開始萌芽了。孩子知道自己還是「小孩子」,一心一意想趕快長大,想變得厲害,但因為還沒有足夠的自信,於是為了保護自尊心,一旦被責備,就會激起想保護自己的情緒,而出現哭鬧反應。
四歲左右是高峰期。這時期即便你沒有真正責備他,但只要孩子自己覺得表現不佳,就會馬上引發情緒起伏,而出現推卸責任並將錯誤怪罪給別人的情況。五歲時,孩子非常在意公平性,只要覺得別人也有錯,就會拗在那裡不動,始終不願意說出那句話。這樣讓爸媽尷尬的時期會持續到五歲半,隨著孩子發展出「情緒控制」能力,這種情況也會漸漸減少。
想想,胖虎媽媽常拿著一根棒球棍要教訓犯錯的胖虎,胖虎鐵定沒有少挨打過,為什麼還是不願意認錯?當你拿起棍子處罰孩子時,理由是什麼呢?如果是因為他做錯事該打,同樣的,如果別人犯錯時,孩子也可以這樣處罰別人嗎?孩子如果因為這樣的﹁錯誤連結﹂而出現攻擊行為,到時不是更讓人頭痛?
給爸媽的話
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是擔心自己不好。他想要保護自己脆弱的內心,才會出現抵死不從的行為。這時,要讓孩子說出「對不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再一直強調對錯。
當你在氣頭上,你的大腦可以冷靜思考並承認錯誤嗎?孩子也是如此,更何況他們還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第一步驟是要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先承諾不會處罰他,才可以要求孩子說「對不起」。
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經常是覺得自己沒有錯。孩子世界和成人不同,他的對錯是絕對值,沒有一點灰色地帶。大人的﹁對不起﹂不一定是因為犯錯,有時是基於禮貌。但是這個模糊不清的狀態,就是最容易產生親子衝突的原因。
思考一下,當你準備走進商店,門前剛好有人低頭看著手機擋到你的路,雖然你沒有做錯事,但卻會隨口說出:「對不起,借過一下。」因為這是一種禮貌。要讓孩子可以說出「對不起」,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過度強調「對錯」,而要強調這是禮貌。
中文的「對不起」包含兩種含義,但相對來說,英文就比較精確地分辨了這兩種情境。如果自己冒犯到別人時,就應該說Sorry;如果只是基於客氣,就應該說Excuse me。爸媽也可以運用這樣的小技巧,讓孩子願意說出英文的「對不起」,既保護到孩子的自信心,也不會讓大人沒面子,自然就能減少衝突。
跟著光光老師這樣做
我不建議使用嚴格的處罰逼迫孩子說出「對不起」。如果硬將孩子的嘴巴撬開,勉強從喉嚨裡擠出那三個字,但孩子不是誠心道歉又有什麼用?最後,對方還是不願意原諒,反而會讓孩子更挫折,日後更不願意說對不起。
要讓孩子知道,說出﹁對不起﹂這三個字不會讓他受到處罰,也不會被嘲笑,這樣孩子才願意說出口。此外,還有以下三個重要的原因也會讓他們不願意說對不起,了解後就更能知道如何引導孩子了。
一、過度強調競爭
隨著現在工作競爭激烈,爸媽也常常過度強調競爭,卻忘記教導孩子合作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在團體中過度喜歡競爭,凡事都想贏過別人,雖然很有鬥志,即使為了贏得「比賽」而出現推擠的動作,他也不認為自己有錯,這樣就容易引起人際上的衝突。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的狀況都發生在競賽活動中,這時爸媽就必須思考,應該減少孩子生活中的競賽頻率或手足間的比較喔!
二、過度強調公平
五歲的孩子特別在意公平性,犯錯時即使覺得自己不對,但對方和他一樣有錯的話,他就會拗在那裡不願意道歉。這時只要讓兩個人互相說聲「對不起」,就可以解決紛爭。公平性確實很重要,但也沒有那麼神聖,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要一人一個才公平。生活本來就沒有百分之百的公平,不需要特別灌輸公平性的概念,不然孩子反而更難融入團體生活。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喜好也不同,學會尊重別人,比強調公平性更加重要。
三、表情傳達錯誤
人們在傳遞情緒時,不只靠語言詞彙,「非語言的表達」有時反倒更重要。當我們道歉時,除了嘴巴必須說出「對不起」之外,還要配合臉部做出愧疚的表情,才能顯現出道歉的誠意。但有些孩子的表情傳達效果不佳,無法適當表現出愧疚,這樣的道歉就很難成功。由於失敗經驗的累積,導致孩子覺得說了也沒用,之後會越來越抗拒說「對不起」。在這種狀況下,可以讓孩子看著鏡子多多練習表情肌肉的控制,雖然是繞一段遠路,但反而更容易成功喔!
給爸媽的小提示
當孩子陷入情緒起伏時,最重要的不是強調道理,而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平靜下來。請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堅持陷阱中,結果變成爸媽和孩子間的爭執,反而模糊了事情的焦點。請先在孩子耳邊溫柔地說些話,讓孩子了解不會被處罰,再請孩子好好地說聲「對不起」吧!